具身认知视域下中小学定向运动多样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2022-08-14 00:56房雪芹李明芳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7期
关键词:定向课程体系身体

房雪芹,谢 飞,李明芳

(1. 山东省实验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0;2.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 100011)

定向运动最早起源于军事训练活动与比赛,属于典型的身体活动与脑力认知紧密结合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定向运动课程,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对中小学生空间认知、脑加工、心理旋转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和比赛对中小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和完善人格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与价值。已有研究对定向运动作为学校课程的可行性、价值、开设方式、授课方法、核心素养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索,但是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修订,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凸显,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设置亟待突破课程单一性和无法彰显课程特色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具身认知视域进一步凝练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的特色与规律,并将定向运动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打造中小学定向运动多样化课程体系。

1 具身认知在定向运动课程中的应用

具身认知源于具身认知观(Embodied Cognition),是以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为指导形成的关于身体与认知作用关系的新框架理论。该理论主张身体和认知之间的主客体一致性与一体化,即人类情绪、思维、判断、推理等认知性活动源于身体,且认知与身体、环境等会形成有效互动,不同的身体活动、所处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会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且身体活动对认知的促进是一种有意义的积极建构过程,认知同时会对身体活动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具身认知强调4个观点:(1)认知源于身体。认知的产生离不开身体对外界的感受与刺激,身体在环境中的感触,促进了概念、语言、思维的产生。(2)身体参与认知。身体介入认知的过程为认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思维活动的加速和认知水平的提升。(3)认知与行为互动。行为是身体的行动,人的认知过程中与行为存在有效互动,即认知能提升运动行为水平,运动行为水平能促进认知水平的深入。(4)身体造就思维。不同的身体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人体行为,故造就了不同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存在身体认知的差异性。

具身认知形成了身体、认知、环境的新型认知关系,对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展具有启发意义。定向运动中既有身体行动、耐力素质的要求,更需要具备地图识别、行动选择等的认知阐释,无疑是典型的具身认知型运动项目。结合理论与实践,在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中运用具象认知理论,应聚焦以定向运动课程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认知、环境的耦合互动。(1)以具象认知观为指导,凝练定向运动课程特色,将定向运动课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以定向运动项目为载体,强化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思维认知和环境适应的耦合互动。(2)切实发挥定向运动课程路线设计、寻点打点等空间思维练习优势,通过不同环境、不同路线、不同方式的课程与活动,提升中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以认知训练提升定向运动水平,强化中小学课程中思维认知的专项训练,通过提高认知水平,提升中小学生的定向运动能力。

2 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实践与限制

2.1 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定向运动传入中国,此后中国成立了定向运动组织,开展了定向运动的普及与比赛,202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将定向运动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目前,定向运动逐渐在各中小学推广和开展起来。(1)从课程形式看,中小学一般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特色课等定向运动课程,其中,选修课和特色课居多,同时部分中小学高度重视定向运动的开展,将定向运动设立成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并进行社会推广;(2)从课程内容看,定向运动课程一般包括定向运动基本知识、定向运动文化、定向地图与指北针、定向运动技术、定向运动战术、定向运动专项体能、定向运动心理技能等内容,课程内容相对较全面,但也有些中小学仅以介绍的形式开展简单的定向运动体验;(3)从授课教师看,大部分中小学定向运动的教师为从事田径、体操等相关专项的教师,通过学习转型从事定向运动教学工作,也有部分中小学聘任了定向俱乐部等社会组织中的有关人员从事定向运动课程教学;(4)从课程场地分析,大部分中小学在正常教学期间借助校园环境、运动场等开展定向运动,课余时间、周末时间利用公园等开展定向运动训练;(5)从定向设施分析,部分学校采购了定向运动的成套设备,更多的学校通过租借等形式满足开展定向运动的设施设备要求;(6)从授课效果分析,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定向运动课程的认可度较高,且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从年龄段分析,小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喜欢程度高于中学生。

2.2 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限制

定向运动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提升中小学生体育素养和培养中小学生心理认知技能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但是,也不能使定向运动替代其他有益的运动项目,而应明确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定位,正视课程存在的局限性。(1)重视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忽视中小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培养。很多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以新项目、新形式引入了中小学体育课程,但是如何提升课程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鲜有人研究。且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教学中常存在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定向运动课程规律,仅关注定向运动的项目技巧、训练时间,未能有效突出中小学生心理认知能力培养的问题,导致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特色与育人规律未能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2) 各阶段定向运动课程设置的连续性不强。中小学各阶段各自设置定向运动课程,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不强,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其育人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划分不合理,限制了定向运动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3)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易受场地设施的限制。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对运动环境要求较高,一般的中小学校园仅能开展初级授课内容,而校外开展定向运动课程又容易产生家长陪同、交通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等诸多事宜,限制了选课班级、中小学生数量和普及范围。(4)定向运动课程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存在不足。定向运动是一项专门的运动项目,且具有自身的项目规律和课程规律,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具有综合性,中小学生的体育项目爱好也存在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应形成相互补充、共促发展的格局。从当前的定向运动课程设置分析,定向运动课程的独立性较强,但融入整个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方面还亟待强化,定向运动课程与中小学体育相关课程、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有机融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3 具身认知视域下中小学定向运动多样化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基于具身认知 视域“身体—认知—环境”的新型关系,应着力推进中小学定向运动多样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定向运动课程引导、训练竞赛强化、多元项目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发挥定向运动课程的优势与作用,使定向运动充分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1)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研究,凝练定向运动课程“身体—认知—环境”一体化特色,实现中小学生身体、技能、思维认知、环境适应的全面发展,将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打造成一门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成效显著的体育课程,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特色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2)统一规划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内容设置。各级体育与教育部门、教研组织等,应结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研究制定定向运动课程在中小学不同学段开设的内容、标准、要求和评价等内容,指导各级各类中小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运动课程,提升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3)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改善定向运动场地、设施和师资不足的问题。中小学可与定向运动协会、俱乐部、运动队等社会组织合作,为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引进专业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形成校社合作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新模式,提高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4)促进定向运动课程积极融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形成定向运动课程与相关课程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中小学可以利用定向运动课程的新型课程模式,在开好上好定向运动课程的同时,利用定向运动课程的优势,在跑点打点的基础上,将田径、武术、体操等有关项目设置到定向运动的“点”上,形成定向运动与其他相关运动项目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将定向运动的课程、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课外竞赛有机结合,构建中小学定向运动多样化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4 结 语

定向运动课程作为一项新型的体育课程在中小学中迅速推广和普及,其素质与技能、身体与认知、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特征与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特色项目、特色活动、校园品牌。定向运动课程具有具身认知的典型理论特征,具身认知为定向运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有益指导。当前定向运动课程存在规律总结不到位、特色发挥不突出等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的要求,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以定向运动为主导的中小学多样化体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未来应不断强化量化实证研究,精准化提升中小学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定向课程体系身体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de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