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塑造活力文化空间
——对郑州市构建黄河文化脉络及展示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2022-08-13 09:07位彩利侯震华
资源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遗址黄河文明

□ 位彩利 侯震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有关黄河文化的研究被推上新的高度。郑州位于黄河之滨,作为黄河干流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当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承担着新时代黄河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责任。近年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针对黄河文化资源不显、黄河文化品牌不彰、黄河文化创新利用不够等难点问题,强化规划引领,积极构建黄河文化脉络及展示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展现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核心文化特征,塑造活力文化空间。

在总体格局上,规划按照东西连横、南北合纵的区域文化展示要求,创新区域联动,西衔洛阳、东联开封、辐射安阳,并依托四大古都大遗址群,构建以郑汴洛轴线为核心,世界级黄河文化展示平台。强化郑州市域整合,建立以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中国大运河通济渠、大河村遗址为核心的黄河文化展示示范区,辐射以“民族起源”“文明中心”“古城址”“大事件”等为特征的主题展示示范带。

在文化分区及文化弘扬视角方面,按照塑造精神标识,坚持以文化人,依托沿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郑州黄河文化历史地位,规划划定华夏起源展示段、文明中心展示段、大国治理展示段、生态智慧展示段文化华彩篇章,全景展示文明发展完整链条。华夏起源展示段以河洛古国、洪沟遗址为依托,集中展示华夏文明起源,体现同根同源;文明中心展示段以西山遗址、炎黄广场、汉霸二王城为依托,综合展示文明发展,重铸中华民族根与魂;大国治理展示段以花园口记事广场、大运河通济渠遗址为依托,展示黄河利用和治理,体现百折不挠的刚健风骨;生态智慧展示段以雁鸣湖、中牟森林公园为依托,体现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同时,规划树立6 处黄河文化精神标识,塑造3 处重量级黄河文明展示窗口,多感官、全方面展示中原自信。

在景观打造方面,规划以沿黄景区建设为主导,加强对沿黄区域各类自然、文化资源的挖掘,形成范围全覆盖、内容更完善的展示体系,构建“黄河胜景观览带、华夏文明体验带、八大核心景区、八处核心景群”的总体格局,营造画境、意境兼具的文化景观长卷。同时,以滨河景观为主线,最美大河绿道为载体,突出邙山—滩区—黄河大堤一线自然风光,打造自然、风景与园林共生的空间体验;华夏文明体验带以沿线文化璀璨明珠为主线,黄河国家风景道为载体,建立区域历史文化脉络,加强整体保护利用,形成“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营城、千百年治黄”的文明体验。

在黄河文明博览体系创新方面,规划新建改建一批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城市精神的博览设施、纪念场地,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推进一批国家级文化精神标识建设,同时,支持河洛书院、河洛古国博物馆、中国南水北调水利博物馆、青台遗址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伏羲台遗址、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等黄河文化博览场馆及黄河精神纪念场地发展。同时,依托郑州主城区、沿黄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积极拓展创意、科研、体验、文娱等多种类型场景,推动黄河“可参与、可感知、可欣赏、可消费”。对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布局黄河文明研究平台;对应黄河流域治理中心职能,布局黄河治理科学平台;利用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资源,沿黄布局一系列文化创意聚落和特色村镇。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规划着力于挖掘、整理、恢复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与交流平台,促进活态传承,以及恢复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手工艺等活动,布局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依托传统音乐、舞蹈、曲艺等布局文艺演艺中心;恢复传统文化节庆、仪式,布局一系列特色活动场地。

猜你喜欢
遗址黄河文明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请文明演绎
辽上京遗址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漫说文明
『黄河』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