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负反馈分析与判断方法

2022-08-12 08:36陈和平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13期
关键词:负反馈交直流串联

陈和平,曾 鑫,冉 建

(1.川西钻探公司机电工程公司,四川遂宁 629000;2.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设备处,四川成都 610051)

0 引言

放大电路受电源电压波动,温度、负载变化和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引入负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手段。钻井现场整流器、逆变器、斩波器的控制电路板,PLC 开关电源,压力、温度、流量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均引入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了准确判断放大电路故障原因,快速维修解决现场电子设备问题,便于分析电子电路原理图,维修电工应熟练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反馈方式和原理。负反馈电路在钻井电控电子设备应用十分广泛,因此重点探讨放大电路负反馈,为现场维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帮助。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判断放大电路有无反馈,关键是看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是否有无电路联系,若有则有反馈,否则为无反馈。

1.1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反馈的判断

图1 为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元件T 的发射极直接与地短接,输入与输出之间没有交直流反馈通路,也没有反馈元件,所以没有反馈。图2 中,Re电阻将输入输出联系起来,Re电阻两端的电压ue受输出电压uo的影响,反馈电压ue又影响输入电压ui,所以该电路存在反馈。两个电路相似,不同只在细微之处,分析判断容易出错。

图1 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

图2 带反馈的共射极放大电路

1.2 集成放大电路反馈的判断

图3、图4 两个集成放大电路极易混淆。图3 为同相输入放大电路,R2是接地的,与输入回路其实没有联系,所以该电路并无反馈。图4 中R2与R1共同作用,将输出电压uo进行分压后引入输入回路ui,R1是反馈电阻,所以该电路存在反馈。

图3 同相输入放大电路

图4 带反馈的放大电路

判断放大电路有无反馈的2 个环节是:①有无反馈通路;②有无反馈元件,居其一则电路存在反馈。对存在疑问的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断开其与输入的联系,如果对净输入没有任何影响,该电路无反馈;如果断开后,电路的净输入增加或减少,则该电路存在反馈。

2 直流和交流反馈判断

直流和交流反馈判断指判断反馈信号是交流、直流,或是交直流都有。

2.1 直流反馈的判断

反馈回来的信号是直流,则为直流反馈(图5)。电容C3与电阻Re并联,将直流信号阻断,将交流信号短路,反馈电阻Re两端的反馈电压为直流,为放大器提供一个稳定的静态工作点,所以该电路只有直流反馈信号。

图5 直流反馈

2.2 交流反馈的判断

反馈回来的信号是交流,则为交流反馈(图6)。反馈支路C2将直流信号隔断,仅有交流信号通过,所以该电路仅存在交流反馈信号。

图6 交流反馈

2.3 交直流反馈都有的判断

图2、图4 中,反馈电阻Re和R1均存在交直流信号,所以交直流反馈同时存在。

判断反馈信号主要看反馈电路是否存在电容,同时看电容是否接地。对存在反馈的放大电路来说,若存在电容,电容未接地,电路只有交流反馈;若电容接地,则只有直流反馈;若无电容,电路交直流反馈都有。

3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判断

反馈量仅决定于输出的物理量。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增加,称为正反馈;反馈信号使净输入减少,称为负反馈。正反馈一般在震荡电路中用于波形的转换,负反馈一般用于放大电路中减小电路放大倍数,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反馈回去的信号可以是电压或电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反馈信号引回到输入端,总是与给定输入相加或相减,从而影响净输入。

3.1 正反馈的判断

根据瞬时极性法(图7),放大器为反相输入,ui输入为“+”,放大器输出为“-”,若断开反馈电路,并将输入端接地,此时输入信号uid将减小,同时输入减小,这种反馈电压使净输入电压增强,所以是正反馈。又如图8,节点b 的电流为输入电流Ii与反馈电流If之和,使净输入Iib增强,所以该电路也是正反馈。

图7 正反馈电路(集成运放)

图8 正反馈电路(三极管)

3.2 负反馈的判断

图9 中,放大器为同相输入,同样利用瞬时极性法,输入为“+”,输出为“+”,反馈uf为“+”,使输入信号削弱,所以为负反馈。图10中,输入为“+”,输出为“-”,同样使净输入减少,所以为负反馈。

图9 负反馈电路(集成运放)

图10 负反馈电路(三极管)

判断方法主要在于反馈信号引回至输入,是使净输入增加还是减少,如果使净输入增加则为正反馈,反之,净输入减少则为负反馈。同时可以采用“断开反馈电路”的方法判断,即断开后放大电路净输入量增加,则为负反馈;如果净输入量减少,则为正反馈。

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

电压和电流反馈是指反馈取自输出端的是电压还是电流,其本质是反馈端口的输入与放大电路的输出连接方式。判断方法:将输出端负载短路,如信号存在则为电流反馈;电路输入端口没有反馈或反馈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将输出端负载断开,如果信号存在,则为电压反馈;如果没有反馈或反馈消失,则为电流反馈。

4.1 电压反馈的判断

反馈输入与放大电路输出是并联的,反馈信号取自放大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将输出端负载RL两端短路,反馈输入信号消失,反馈输入与放大器输出负载是并联连接的,所以电路为电压反馈(图11)。

图11 电压反馈

4.2 电流反馈的判断

反馈回路串联在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中,若将输出端负载RL短路,反馈信号依然存在,反馈输入与放大器输出负载是串联连接的,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流,所以该电路为电流反馈(图12)。

图12 电流反馈

判断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输出端“短路法”与“开路法”。将输出端短路,无反馈信号为电压反馈,有反馈信号则为电流反馈。将输出端开路,无反馈信号为电流反馈,有反馈信号则为电压反馈。

5 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的判断

如果反馈与输入端是并联联结,反馈信号是以电流的形式与输入相叠加,这种联结方式称为并联反馈。如果反馈与输入端串联,反馈信号以电压的形式与输入相叠加,这种联结方式称为串联反馈。

5.1 串联反馈判断

将RL短路,反馈信号仍然存在,所以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流信号,引回至输入端与信号源是以串联形式输入,且极性相同,使净输入减小,所以电路是串联负反馈(图13)。

图13 串联负反馈

5.2 并联反馈判断

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压,反馈引回输入并同时加在放大器同一个输入端,且极性相反,使净输入电流减小,所以该电路为电压并联负反馈(图14)。

图14 并联负反馈

6 局部反馈和级间反馈的判断

一个多级放大电路,一般存在局部反馈和全局反馈,即本级反馈稳定自身工作点,同时存在级间反馈以影响整个放大电路的增益和稳定。图15为分立元件3 级放大电路,3级均有自身反馈网络,反馈元件分别是Re1、Re2、Re3,为各级提供稳定的静态工作点。Rf为电路的全局级间反馈电阻,将输出的电流信号引回至输入,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以串联的形式与输入信号相叠加,极性与输入相同,为负反馈,所以该电路级间反馈为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

图15 3 级放大电路

7 放大电路四种组态的判断

图16a)中,反馈从输出取电压信号,通过输入端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相叠加,在输入端,因为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输入端的同一个端口,电压相同,净输入电流减小。其本质是将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流,所以该图为电压并联负反馈。同理,图16b)中,反馈取自输入端的电压,在输入端以电压的形式分别加在输入的两个端口,输入端净输入电压减小,所以该图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图16c)中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流,所以为电流并联负反馈。图16d)中电流串联负反馈。

图16 4 种放大电路

8 放大电路负反馈综合判断

判断反馈性质和反馈连接方式应根据具体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判断方法与前述方法相同。

8.1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反馈判断

图17 中,反馈网络Rf取自放大器输出引脚⑧的电压信号,引回至差分放大器的反相端③并同输入端相串联,反馈信号交直流都有,反馈输出在输入端是以电压形式相减,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图17 差分放大电路串联负反馈

图18 中,反馈电阻Rf接在输出引脚⑧,取自输出的电流。反馈引入至差分放大器的同相输入②,与放大器接在同一个输入端,且极性相反,所以该电路为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图18 差分放大电路串联负反馈

8.2 集成放大电路的反馈判断

图19 由集成放大电路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A1和A2均由反相端输入。局部反馈:A1放大器局部负反馈为Rf1与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反馈信号为电压,与A1输入端串联且与输入极性相同,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级间反馈:反馈电阻Rf2接在A2的输出端,然后引至A1的同极性输入端,为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仍然为电压。根据瞬时极性法,为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图19 集成放大电路并联负反馈

9 结语

分析判断放大电路反馈的方法:①先找出电路中的反馈网络(反馈电阻);②看反馈网络是否有电容存在,根据电容隔直通交的特性,判断反馈电路的交直流信号;③利用输出负载短路法或开路法判别,反馈取自输出电压则为电压反馈,取自输出电流则为电流反馈;④利用瞬时极性法判别,反馈量使净输入增加则为正反馈,使净输入减少则为负反馈;⑤判断反馈组态,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形式相叠加则为串联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流形式相叠加则为并联反馈。

猜你喜欢
负反馈交直流串联
分布式调相机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配置研究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同控制
全新的虚短虚断概念与两类集成运放之导出
滁州至南京城际铁路交直流制式比选研究
交直流互联系统中换相失败对交流侧电气量影响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基于Multisim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仿真与实验分析
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的负反馈控制算法
轮滑苦与乐
串联攻坚弹后级引信自适应起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