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丽,王 艳
(山西省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企业信息化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由被动推动型到需求拉动型的阶段。
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应用中不断提出许多新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大多是由业务部门提出、针对具体的单项业务,反映了低层次、局部性的应用要求。这类系统按传统方式开发,数据自成体系,信息孤岛越来越多[1-3]。
企业协同管理系统,是企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传统系统中,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和系统,难以共享和利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需对企业信息化人机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依托大数据及相关前沿科技,营造大数据应用的良好生态,促进信息技术工作,达到平台本身应具备的横向扩展能力,实现办公系统与业务处理一体化管理,促进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4]。
业务管理系统是企业业务应用系统对外实现业务衔接的子系统,考虑到与原系统的融合,在底层技术上将采用与原系统相同的技术路线,在操作与功能层面将采用开源的架构与开发语言(Java)进行开发。具体的技术路线如表1所示。
表1 具体技术路线
业务管理系统要与外部单位的系统实现对接,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不同的开发语言和模式都可能存在差异,所以业务协同对接平台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 采用XML国际标准作为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此方式支持JAVA/C#/C/C++等常见开发语言开发的应用系统。
2) 对接平台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协同扩展能力。
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架构
1) 应用层:应用层即需要部署在服务器上的系统服务,接收可视层的数据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一套应用层服务高并发同步处理所有可视层用户的请求和响应[5]。
2) 可视层:可视层直接面向用户,与应用层之间定义了规范的请求接口,通过HTTP协议与应用层实现数据请求和响应。
3) 系统支撑层:系统支撑层即硬件支撑层与应用层之间的衔接层。
4) 硬件支撑层:硬件支撑层指本系统建设的最底层。
5) 数据标准及规范建设。遵循国标标准,采标为主、制标为辅。以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数据、通信行业等相关标准规范为基础,以企业相关业务标准与规范为依据,建设本项目在技术、安全、管理、业务四大方面的标准体系规范,实现企业内部业务协同与监督管理。
本系统为集中式部署,数据库架构分为:应用数据库和应用支撑库。应用数据库:各个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存放的独立数据库;应用支撑库:主要部署底层技术支撑以及业务支撑的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与应用支撑库关系:通过调用应用支撑库完成业务应用数据增、删、改、查功能[6-7]。
从技术角度分析,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的核心流程分为移送流程和接收流程,各协同业务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复杂组合,具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业务流程
2.4.1 移送流程
业务办理到一定环节时,承办人需向其它单元移送相关数据,承办人移送时通常不会直接向外移送,需要经过审查确认。
确认移送后,业务管理系统会调用业务应用系统相关接口获取数据,由数据处理服务对待移送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并存储至本系统特定目录,由数据交换服务根据相关规则调用数据分发路由服务,将数据包发送至指定位置,实现数据跨网交换。
2.4.2 接收流程
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服务在对特定接收目录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待处理数据包时,会触发数据处理服务对待接收数据进行处理、存储。
系统功能模块包括门户、业务、执行、查询、接口对接和配置等,可实现与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库运维管理平台、定制化浏览器管理平台和定制化文字处理软件管理平台等的对接联调[8]。
用户在进行系统操作时仅需要登录统一系统,系统为用户身份认证提供多种认证方式,除了基本的用户名口令方式外,还需为基于CA的或基于域管理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预留接口,以适应系统的扩展[9]。
数据备份系统在备份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存储介质(磁带),在制定备份策略时,将根据数据的运作和使用情况,来确定数据的最长有效期、可容忍的数据丢失时间,从而确定执行备份的时间、每次备份的种类、使用空间介质和重用老介质的方法。
数据接收服务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校验、接收数据查看、数据文件解压、特殊文件校验、写统一业务待接收文件、接收信息展示、消息结构化数据回填、更新待接收记录等。其中数据完整校验是指总部和各子公司有时分处不同的网络中,数据的对接无法通过接口的形式直接调用,都是以文件数据的方式进行传输,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损坏的情况,那么在接收到其他单位发送的数据文件时,首先需要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校验。
消息发送服务主要包括:消息对接、发送数据查看、打包任务、订阅电子打包任务消息以及获取消息结构数据等功能。其中消息对接是指如果需要将数据移送至其他部门或子公司,可以通过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移送,协同子系统通过业务应用系统的移送MQ消息捕获系统信息。
1) 处理器运行状况监控:监控处理器运行状况,包括处理器运算占用率。
2) 内存运行状况监控:监控内存运行状况,展示内存占用率情况。
3) 存储运行状况监控:监控存储运行情况,展示存储占用情况,及时对存储不足的情况进行预警。
4) 服务运行状况监控:监控服务运行状况,对于异常停服进行及时预警。
1) 日志管理:日志管理界面,支持对协同对接产生的消息日志进行查询、浏览和详情查看等。
2) 协同消息:支持对协同桥接数据流转过程中的消息进行交互和查看浏览。
1) 系统配置:系统配置功能主要包含系统主要功能的可自定义配置,便于应对各部门可能的服务器迁移、服务器IP变动和网络环境变动等问题,支持增、删、改、查相应系统功能。
2) 代码管理:针对协同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代码进行管理,可以进行增、删、改、查相应系统功能等操作,将协同标准中的代码与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代码进行对照,完成代码的匹配。
1) 路由配置:路由配置主要实现对数据目录的动态配置,合理应对服务器迁移和资源划拨等操作,支持对路由配置的增、删、改、查。
2) 监控配置:监控配置主要针对数据目录,支持FTP、网闸、特定文件夹和特定接口等形式,同时提供对这些源地址的增、删、改、查。
该模块是向本平台提供组织机构管理功能。
1) 单位管理:对单位进行管理,支持对可登录桥接系统的单位进行增、删、改、查。
2) 组织机构:对组织机构角色进行管理,提供全维度的组织机构管理配置,包含增、删、改、查登录协同桥接程序的角色、角色人员和角色功能权限。
3) 人员信息:对人员基本信息及密码等进行维护管理,包含添加人员、修改人员、删除人员、禁用人员和查询人员。
跨部门协同办理业务的常规解决办法是通过人工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实现业务的交接、交互办理。就工作成本投入而言,此类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投入,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可共享优势,导致重复录入不断发生,进而产生“信息孤岛”。因此需要通过建设企业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平台,实现共享信息的采集、汇聚、加工、传输,通过信息资源整合满足信息资源规范使用,满足用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落实“应用主导”,消除“信息孤岛”,促使该平台成为企业信息数据共享交换的中转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