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春沐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属于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型[1]。患者以神经功能发生进展性加重为主要表现,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2]。临床应及时在时间窗内做好溶栓处理,并尽早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是抗血小板聚集的广泛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3,4]。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病情会加重,临床通常会减少甚至停止抗血小板聚集治疗[5]。而该做法会进一步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加剧神经功能损伤[6]。因此,在溶栓、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早期预防消化道出血治疗,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雷贝拉唑与传统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机制不同,通过非酶降解作用,不需要细胞色素P450 酶,可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7]。且有研究显示[8],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相互影响较小。但是关于两者联合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的研究较少,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缺少有力的依据[9]。本研究结合2020 年8 月-2021年6 月我院接诊的84 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雷贝拉唑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6 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4 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56~80 岁,平均年龄(63.19±2.34)岁;合并高血压15 例,合并糖尿病9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57~83 岁,平均年龄(62.98±2.65)岁;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11 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0];②均经CT、MRI 确诊[11];③发病时间均小于24 h,且发病后神经缺损症状及体征进行性加重。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认知障碍者;③合并消化性溃疡穿孔者;④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片)治疗,1 次/d,100 mg/次;瑞舒伐他汀(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0,规格:5 mg/片),1 次/d,10 mg/次;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规格:75 mg/片),1 次/d,75 mg/次,连续治疗2 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治疗,国药准字H20052317,规格:10 mg/片)治疗,1 次/d,10 mg/次,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预后(mRS)评分、预后良好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皮疹)发生情况。
1.4.1 NIHSS 评分 参照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 分)、重型(31~45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2 mRS 评分[12]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评定,0分:完全无症状;1 分:有轻微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可完成日常活动;2 分:轻度残疾,需要在帮助完成活动,但自身生活可以自理;3 分:中度残疾,可自行行走,但生活需要帮助;4 分: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5 分,严重残疾,需要卧床,存在失禁。
1.4.3 预后良好率[13]mRS 评分≤2 分为预后良好,>2 分为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率=预后良好/总例数×100%。
1.4.4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14]采用PL-12 血小板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计算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取3 次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 两组NIHSS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3.33%(35/42),高于对照组的71.42%(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P=0.047)。
2.3 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表2 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21.4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3,P=0.02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研究发现[15],血栓和血液高凝聚状态在进展性脑卒中发生、发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血小板的作用尤为显著。血小板通过在病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子,介导炎症反应发生,进一步促进卒中呈进展性发展[16]。目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方案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可获得较理想的收益[17]。但是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两药介导的反应会破坏胃黏膜,诱发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是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8]。研究显示[19],质子泵抑制剂与抗凝治疗联合,会发生竞争性反应,减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雷贝拉唑与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不同,不会竞争性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有报道显示其可以用于抗凝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但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雷贝拉唑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雷贝拉唑可促进炎症吸收,抑制胃泌素分泌,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进一步促进良好预后的形成。同时,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防性应用雷贝拉唑可提高预后良好率,预防脑卒中的进展。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基本一致(P>0.05),表明联合应用雷贝拉唑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具备良好的应用性。另外,观察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方案可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避免因消化道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加剧,与罗叶婷等[20]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接近(P>0.05),表明雷贝拉唑的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这可能与雷贝拉唑与氯吡格雷相互影响较小,不会产生应激反应相关。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