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 哲,梁鲁宁,林雷祥,石高军,李志豪,王蔚昕,光晓俐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 100038)
激光打印、复印文件的检验一直是刑事技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1-5]。对打印墨迹进行理化分析,可以有效识别换页文件、实现不同机型打印机(硒鼓)的比对区分,并为未知文件的打印机识别提供技术支持。树脂和碳黑是黑色墨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报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6-10]。在一些品牌的墨粉中,另外添加了磁性物质作为载体,以达到较佳打印效果。2013年以来,国际上一些研究者开始使用磁性扫描仪研究打印墨迹的磁性。磁性扫描仪最初是为了检验纸币、护照等证件的磁性印刷而开发的,但基于同样的原理,这种仪器也可以扫描激光打印墨迹的磁性物质分布,并输出分布图像。Mieremet[11]较早提出可以通过磁性来区分不同黑白打印机形成的墨迹,一些学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12-14],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打印机型。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若干国内常见激光打印机墨迹的磁性进行了检验,探讨通过磁性检验区分不同品牌打印机墨迹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同打印机(均为原装硒鼓)形成的打印墨迹75种,编号及打印机具体厂家型号见表1。
表1 实验用打印墨迹样本对应打印机信息Table 1 Printers sampled in this study and their information
Regula 7701M磁性扫描仪,软磁性扫描,最长扫描时间:5.5 min;扫描幅面:A4竖向,补偿磁场0.1~4.8 mT,CCD阵列:640×512,像素面积:29 μm×29 μm。仪器自带软件CADR Version 0.80,在软件磁化强度选项中,将各像素点的磁通量强度划分为10级,按不同等级为各像素点赋予不同色彩,输出伪彩色图像。
将样本置于磁性扫描仪上,选定合适区域,扫描器附加强磁体后进行扫描,软件根据各像素点磁通量扫描情况,输出样本磁性物质分布的单色图像,按需使用软件对单色图像涂色,生成伪彩色图像,增强可视效果。
部分墨迹具有磁性,得到的扫描图像较好地复原了原图文,文字可清晰识读,由此可知其磁性物质均匀分布于墨迹中(图1a)。其余墨迹不具有磁性,得到的扫描图像为空白(图1b)。经检验,发现佳能的20~27号样本,柯尼卡美能达的46号样本,惠普的57、58号样本具有磁性,共计11种,其余的64种样本墨迹不具有磁性。仅就本实验样本而言,磁性墨粉占比约为15%,其中佳能、惠普墨粉中添加磁性材料情况相对更常见。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11种磁性墨迹样本中,墨迹的磁性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全部佳能样本(20~27号)、惠普的M1005(58号)磁性强,其磁性扫描图文清晰可见,而另外的46、57号样本磁性相对弱,以至于图文需进行放大才能识别。按照各像素点磁性强度生成伪彩色图像(图2),较直观地展现了这种差异。图2中a、b两种墨迹中,大多数字迹的磁性强度均达到80~100,而c、d字迹的磁性强度最大不超过20,一般在10~20之间。
考虑到实验样本均为正常状态下打印,不存在墨粉量低、打印故障等情况,磁性强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字迹含有墨粉量不同,而更可能是墨粉中磁性物质的配比或种类存在差异。这种配方的差异是由打印机的相关工艺参数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 Mazzella等[13]研究数据显示,旧硒鼓打印的墨迹磁性不均匀性较大,极端情况下同一张纸上墨迹最浅处的磁性仅为最强处的40%左右,但存在这种差异的墨迹在外观上可轻易识别。因此,通过较明显的磁性强度差异区分正常打印墨迹是完全可行的。
根据2.1、2.2实验结果,可将本实验75种墨迹分为强磁性(9种)、弱磁性(2种)和无磁性(64种),将本实验涉及样本两两组对可得到2 775种组合,其中可得到区分的组对数为722,其区分率达到了26.0 %。以该区分率估算,对随机组合的两种打印墨迹,只使用磁性比对即可得以区分的可能性超过了25%,因此,作为一种无损的预检验方法,磁性比对检验在实际案例中具有应用潜力。
本研究选择惠普M1005打印样本(58号样本)进行了污损和老化文件检验的初步研究。选取部分区域,分别使用签字笔和喷墨打印墨水掩盖打印字迹,随后对字迹区域进行磁性扫描,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被掩盖的墨迹完全可以被清晰识读,且其磁信号强度无显著变化。这意味着磁性扫描的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污损(篡改)文件上字迹的无损显现,不需要额外的清洁、剥离等工序。必须指出,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磁性字迹未被彻底移除,且其上掩盖墨迹或污损痕迹中不含同类磁性物质。
取新制墨迹样本后进行磁性扫描,随后分别刻取两部分字迹,一部分置于85 ℃烘箱中加热,另一部分置于红外烤灯下照射,其余部分室内正常放置。24 h后拼合字迹再次进行磁性扫描,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两种环境下放置,墨迹中磁性物质的分布和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即使纸页部分区域已经碳化,其上磁性墨迹的图文依然保存完好。这提示本方法在烧毁文件检验和字迹显现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本实验使用的部分样本已经在室内自然放置了5年以上,与新制样品相比,同样未发现其磁性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磁性物质在树脂包埋的情况下,较难与外界的氧气或水发生反应,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因此,仅通过墨迹磁性变化推断文件形成时间不可行。
检材“房屋抵押合同”一页(图5),检验要求为检验该合同是否存在变造等情况。对于该检验,常规的形态学检验和理化检验方法都是适用的,但这并不妨碍先使用本研究的方法对检材进行无损预检验。磁性扫描的结果见图5,由图可见仅有一行字迹存在较强的磁性,合同其他部位的字迹均未检出磁性。这说明该部分字迹与其他字迹的成分不同,可据此直接得到“检材存在变造”的结论。该方法的预检验结果也为后续的理化检验明确了重点区域。
本文研究了墨迹磁性的检验方法,对国内常见的75种激光打印机形成的墨迹进行了检验,发现约15%的打印墨迹中存在磁性物质,这些磁性物质均匀分布于墨迹中,其磁性和分布较稳定,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对不同型号打印机,其墨迹磁性强度存在差异。通过墨迹中磁性物质的有无和磁性强弱可将墨迹分为3类,仅就本实验涉及样本,可计算样本区分率为26.0 %。
本研究的方法针对墨迹中的磁性物质进行检验,是一种快捷无损的预检验方法,可以与主要针对树脂、碳黑等的光谱方法(如红外、拉曼等)互补,进一步提升对激光打印墨迹的无损区分能力。同时,该方法基本不受污染影响,可应用于掩盖字迹、污损或烧毁老化等检验场景。
未来研究方向一是深入研究磁性物质的表征方法,如磁性物质种类、分子构型、粒度、磁性质(如软磁性/硬磁性等),以进一步实现磁性墨迹的细分,提升本方法区分能力;二是扩充打印墨迹样本库,汇总样本磁性、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等数据信息,建立墨迹无损检验数据库,综合发挥各方法优势,更好地实现激光打印墨迹的比对区分和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