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廖若沙,王姣颖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构成本意为形成、造成、结构,在设计中意为根据一定的设计目的对视觉元素进行归纳与演绎,形成新的形态。这种形式的安排,被认为本身就可以创造情感和精神内容[1]。设计品的价值由情感营造,情感让设计变得高级[2]。立体构成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塑造学生应用设计元素与构成手法传达设计主体精神的能力,并将该能力应用于具体工业产品中,设计出具有较强情感价值的优秀作品。
工业设计萌发于18 世纪工业革命,生产方式的急速变革导致设计水准下滑,以约翰拉斯金为首的艺术家、设计师们开始了多年的设计探索,这些艺术探索虽然实现工业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但开拓了新的审美角度、艺术表现手法。现代工业设计的摇篮是包豪斯设计学院,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是其设计原则,它建立的“艺术家、工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改善了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艺术贫乏现状[3],在这样的教学原则下,包豪斯学院开发了众多包括钢管椅在内的实用、易生产且具有美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设计也十分符合当时受到战争创伤处于恢复期的社会特点,表现了对平和、理性、克制的追求。从工业设计的启蒙到确立,可以看出其设计理念从来不仅仅是有用、实用即可,它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发展。
立体构成作为设计专业通用基础课程,在当前教学中往往不分专业性质,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呈现出同质化趋势[4]。当前立体构成教学内容多为基础构成元素认知,以及构成手法学习,采用教学案例与真实设计作品脱轨,实操任务多为基础性的构成手法训练,仅需学生应用所学构成手法搭建立体作品即可,不探讨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主题与情感内涵。故而学生通过当前课程的学习,对构成的理解多停留在抽象层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亦为基础技能,没有根据工业产品设计主题情感应用构成手法与元素的能力,与立体构成实际教学目的还有一定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当前课程进行改变,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手段等,但其重点在于通过合适的实操任务与实操步骤,培养学生对所学构成手法、元素的实际应用能力。
构成手法的选择应围绕设计主题情绪开展,这是构成主义的内在逻辑,对于工业设计产品而言,产品形态设计是依据设计理念对形态要素进行再构建的行为[5]。故而不论对单纯的立体构成作品还是工业产品而言,理解设计主题都是开展设计的先决条件。为达到立体构成课程培养学生设计有情感表现力作品的课程目的,在课程实践任务中应加入设计主题处理先导模块。帮助学生在清晰理解主题情绪的基础上开展设计,避免盲目设计与错误表现。设计主题处理模块应包括主题的分析理解模块,以及综合性、复杂性主题降维模块两部分。
对设计主题的准确理解是完成优秀立体构成作品的基石。设计主题作为设计作品的内核与灵魂所在,可以是某种文化内涵、情绪感受,或某种哲学精神,往往带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综合性,学生难以直接将其转化为对应的设计元素与构成手法,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资料内容可包含具体设计主题的基本定义、引申的内涵,以及相关文学、艺术作品的描述或表现方式等。综合所查阅的内容全面感知并理解设计主题是该模块的意义。
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根据不同主题提供参考书单、艺术品图片、纪录片等材料。以深海主题为例,在要求学生以深海为主题进行立体构成设计前,为避免学生通过简单模仿海浪、海底动物的形态与色彩元素,设计并制作徒有其型而无神韵的构成作品,应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深海纪录片、聆听深海主题音乐等,综合理解深海给人带来的感受。如向学生推荐美国作家詹姆斯·内斯特的作品《深海》,该书描述到“这才是真正的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沉默的大多数。这是他的样子——胶质的、斗鸡眼的、笨拙的、发光的、闪烁的,隐身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每平方英寸被超过一千磅的压力所挤压”。从书中我们可以感知到深海带有的压抑、沉重、神秘等情绪,此类感染力强的描述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设计主题,为后续设计打下可靠基础。此模块中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并相互沟通相互激发,如此既能较为准确快速的理解设计主题情绪,还能培养学生资料搜集与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完成设计主题理解后,还需对综合性、复杂性较高的设计主题进行分解与降维,综合性越高的主题越难以直接加以设计,当学生直接面对如“深海”一般的综合主题时,即使理解其内涵也往往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但当将其降维成或甜美或活力或哀伤等浅层情绪时,学生便能更为准确、清晰的选择与之对应的构成元素与构成手法,大大降低设计难度。依旧以“深海”主题为例,结合定义、文献、艺术作品等参考资料,可以发现深海的整体感受是复杂多元的,由沉重、压抑、荒凉、恒定等感受杂糅而成,与此同时荒凉又可根据其定义与引申含义降维成孤独感与寂寥感,亘古不变的恒定感可拆解为均衡、宁静、以及肃穆的浅层感受,以此类推,可将所有学生难以入手的综合感受根据其含义拆解为易上手的浅层情绪,如此由刻画浅层情绪入手,通过浅层情绪的共同堆叠营造综合主题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在帮助学生科学的开展构成设计,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完成综合主题的降维处理后,还需要对拆解出的浅层情绪主题对应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即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中构成手法、元素的情感特征,选择与浅层情绪主题接近度较高的设计元素与构成手法加以应用开展后续立体构成制作。如在课程内容中线织面构成手法的特点是具有轻盈、复杂、变化的感受,那么当学生面对如神秘、梦幻等主题便可选用此种构成手法。
如图1 所示深海主题中沉重感的营造需要具有体量感的形态,配合低重心的设计比例,以及饱和度低的色彩,而孤独与寂寥感则需要通过单薄的形态与冷色系的色彩营造,同时需要塑造“虚”且“空”的感受,至此学生便可根据分析结果选择面幅大且薄的面元素为主要构成元素,搭配具有空间灵活性与虚空性表现能力的薄壳构成为主要构成手法。图2 为生命主题浅层情绪的对应构成手法与方式分析,根据生命的内涵可将生的部分理解为活力、生产、繁衍的感受,其中活力的感受又可根据定义分解为动态感与力量感,在营造动态感时可采用斜线、大弧度曲线等造型元素配以明亮的暖色系色彩,而力量感则可以通过有爆发感、力量感的对比构成和发射构成共同营造,可采用结构上的发射构成配合尺度与色彩上的对比。对情绪表现方式的分析既可帮助学生后续设计顺利开展,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构成元素与构成手法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图1 深海主题情绪与表现方式分析
图2 生命主题情绪与表现方式分析
在确定浅层情绪的对应表现方式后,需要选取1~2 个情绪为主题情绪,着重加以营造,其他情绪为辅,引导学生先根据主要情绪设计立体构成基础形态,而后结合其他辅助情绪添加作品细节,以此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开展立体构成设计,避免作品要素过多,导致杂乱无章。如以沉重感及荒凉感为主要情绪时,两者结合即可表现为上半区域采用薄壳构成手法的面构成,下半区采用体块构成元素,通体使用冷色调且上浅下深,整体达到上轻下重、上虚下实的效果,而后引导学生结合压抑感的表现方式调整作品面元素的角度与位置关系,营造出整体内收具不失力量感的效果,同理通过处理作品局部或添加细节以营造宁静、肃穆等其他情绪,保证深海主题的完整表达。图3 为学生根据上诉实操任务及步骤所设计并制作的深海主题立体构成作品,在不模仿海洋中具象元素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的表现了深海寂静、压抑、恒定的综合感受,达到了立体构成通过抽象元素与构成手法传达精神情绪的课程基本目的。
图3 学生作品:深海主题-面构成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能制作表达主题情绪的立体构成作品并不足以达到直接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目标。还需开展实际工业产品设计训练,引导学生在工业化、实用化理念制约下,采用合适构成元素与构成手法,设计有情感有灵魂的工业产品。故而对于不同立体构成手法的训练应包含两个部分,其一为应用构成手法制作传达主题情绪的立体构成作品,训练学生主题分析与表现能力,以及构成手法灵活使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发布提升训练任务,要求学生采用构成手法设计同时具有实用性、易生产性,以及情绪感染力的工业产品。
此环节的实操任务需配合构成手法在实际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案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作品的主题情绪、构成手法应用以及元素选择,建立课程与实际作品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将对元素和构成法则的抽象理解落实到具体设计中[6];而后要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局部修改达到提升案例作品情绪表现能力的效果,通过此种方式将构成技能与学生的设计能力衔接;最终教师发布产品创新设计实操任务,任务需规定构成手法、设计主题,以及设计品类,通过最终任务的训练,帮助学生彻底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内化为工业设计能力。图4 中学生所设计的台灯主要采用线元素,搭配灵动流畅的单线构成手法,营造出优雅浪漫的主题情绪,同时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需求。如此逐步开展实操任务才能达成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最终目的。
图4 学生作品:台灯-线构成
立体构成是培养学生三维作品情绪表现能力的重要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立体构成元素以及了解多种构成手法,更需要培养学生理解设计主题,及根据设计主题选择对应构成手法与元素的能力,以保证学生设计出能传达情绪主题的工业产品,从而打动消费者,提升作品竞争力。对于立体构成课程的探索还需不断深入,做好课程内容与工业产品设计的衔接,保证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