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NA下调SCN9A表达对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的影响

2022-08-12 03:19姜晓阳刘亚华侯彦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节胶质炎性

姜晓阳,张 园,刘亚华,侯彦深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

慢性炎性痛广泛存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以药物、神经破坏、神经阻滞等治疗为主,但存在药物耐受、副反应较多、需反复治疗等局限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1-2],因此需寻找更安全有效、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7特异性表达于脊髓背根神经节,具有缓慢失活和缓慢复活的特点,能对较小的阈下刺激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3-4],临床认为这种效应很可能使Nav1.7成为神经元兴奋的第1张“多米诺骨牌”,从而传递疼痛信号。随着对疼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已有研究发现,编码Nav1.7的基因SCN9A功能缺失性突变是导致痛觉完全消失的关键因子[5]。以往有关疼痛的基因治疗多针对急性疼痛及神经压迫疼痛进行研究,尚缺乏对慢性炎性痛的特异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SCN9A为靶点,以慢病毒为载体,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SCN9A对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的影响,以期为疼痛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8只雄性SPF级SD大鼠(9周龄,体质量180~200 g),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YXK(新)2018-0003,每笼4只,于温度(22±2)℃、湿度40%~60%、昼夜交替12 h环境中饲养。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热刺痛仪(PL-200)购自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机械痛测量仪(Electric Von Frey)购自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微量注射器(25 μL)购自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GYQ型便携式氧气筒购自冀州市佳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80 ℃冰箱购自赛默飞世尔(苏州)仪器有限公司,全波长酶标仪(1510)购自赛默飞世尔(苏州)仪器有限公司,RT-PCR检测仪(7500FAST)购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

试剂:SCN9A siRNA慢病毒载体(LV-SCN9A-RNAi)购自上海吉凯基因技术有限公司,七氟烷购自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完全弗氏佐剂购自广州赛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TRIzol购自美国Thermo Scientific,SYBRGreen PCR试剂盒、cDNA试剂盒购自美国Biosystems,增强型RIPA裂解液购自天津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兔IgG、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G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分组与建模

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空白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干预组大鼠于右后足皮下给予0.1 mL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模型组建模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射空白慢病毒载体,干预组建模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射LV-SCN9A-RNAi。

慢性炎性痛模型的建立:8%七氟烷诱导约1 min,麻醉起效后改用4%七氟烷维持麻醉。大鼠平放于桌面上,拉直后腿,75%酒精消毒右后掌,于大鼠足底注射0.1 mL完全弗氏佐剂,拔出注射器后用无菌棉球按压注射位点。大鼠右后足肿胀,不能触及地面,表明慢性炎性痛模型建立成功。

大鼠鞘内置管: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起效后取俯卧位,背部剪毛、消毒、铺巾。在L3~L4作一皮肤正中切口,切开皮下筋膜,紧贴L3~L4棘突钝性分离一侧背脊肌、筋膜和韧带,暴露L3~L4棘突间隙。用蚊式钳轻提L3椎体棘突,以弯针轻轻挑破黄韧带及硬脊膜。经黄韧带破口置入PE-10导管。将导管牢固缝于韧带上,逐层缝合肌肉、筋膜。以硬膜外穿刺针在大鼠皮下穿一隧道,将导管的另一端引出于大鼠颈背部,用加热过的止血钳夹闭导管外口。缝合皮肤并消毒,单笼喂养。大鼠出现以下情况则排除:下肢出现跛行、瘫痪、行为异常等肢体运动障碍,局部感染,导管脱落等。

1.4 疼痛行为学测定

于建模前及建模后1 d、2 d、5 d、8 d、12 d测定大鼠右后肢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P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PMWT:用Electric Von Frey纤维丝对准大鼠足底中部垂直施加压力,记录大鼠不能耐受压力迅速撤回后足时的压力值(g),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PWTL:大鼠置于热刺痛仪,光源强度为5%,适应环境后将辐射光源集中在右后足中心,按下启动键,自动记录大鼠舔或者抬起右后足时的潜伏期(s),重复测量3次取均值。

1.5 RT-PCR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SCN9A mRNA表达

于建模后第13天处死大鼠,取L4~L5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TRIzol提取总RNA,Nanodrop仪检测RNA浓度、纯度。采用RT-PCR检测SCN9A mRNA表达情况。参照逆转录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反转录RNA,得到模板单链cDNA,调整浓度为400 ng/μL,按照PCR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CR扩增,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1 min,92 ℃变性10 s,60 ℃退火30 s,70 ℃延伸30 s,连续循环40次。2%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处理PCR产物后检测扩增结果。以β-actin作为内参,根据目的RNA与β-actin的Ct值计算相对表达量,以2-ΔΔCt表示,其中ΔΔCt=(Ct目的基因-Ctβ-actin)-(Ct对照目的基因-Ct对照β-actin)。

1.6 Western blot检测脊髓GFAP、OX42和背根神经节组织SCN9A蛋白表达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4~L5脊髓GFAP、OX42和L4~L5背根神经节组织SCN9A蛋白表达水平。用眼科剪将组织剪成0.1~0.2 g,置于EP管中,加入1 mL RIPA裂解液(80 μL RIPA+10 μL蛋白酶抑制剂+100 μL磷酸酶抑制剂+10 μL PMSF)置于冰上,充分匀浆后4 ℃裂解30 min,4 ℃ 15 000 r/min离心10~15 min,取上清液,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将待测蛋白样本进行10%SDS-PAGE凝胶电泳,80 V进行浓缩胶电泳,进入分离胶电泳后将电压调整为100 V,待条带全部跑开至分离层胶下缘后停止电泳,然后转移至PVDF膜上,用5% BSA封闭2 h,分别加入GFAP(1∶1 000)、OX42(1∶2 000)、SCN9A(1∶500)一抗,4 ℃孵育过夜后,加入二抗[Nav1.7的二抗为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兔IgG(1∶5 000);β-actin的二抗为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G(1∶5 000);GFAP的二抗为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兔IgG(1∶5 000)],温孵1 h。底物化学发光法显影,置于全能型成像分析仪(Bio-Rad)检测蛋白条带,以β-actin为内参,Image J软件分析图像灰度值,检测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LV-SCN9A-RNAi对慢性炎性痛大鼠PMWT的影响

各组大鼠建模前P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建模后1 d、2 d、5 d、8 d、12 d的PMWT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建模后2 d、5 d、8 d、12 d的PMWT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炎性痛大鼠建模前后PMWT变化

2.2 LV-SCN9A-RNAi对慢性炎性痛大鼠PWTL的影响

各组大鼠建模前PWT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干预组建模后1 d、2 d、5 d、8 d、12 d的PWTL均明显短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建模后2 d、5 d、8 d、12 d的PWTL明显长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炎性痛大鼠建模前后PWTL变化

2.3 LV-SCN9A-RNAi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SCN9A mRNA表达的影响

干预组SCN9A mRNA相对表达量为(4.57±1.02),高于空白组的(1.02±0.15),低于模型组的(13.46±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LV-SCN9A-RNAi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组织SCN9A及脊髓GFAP、OX42蛋白表达的影响

干预组SCN9A、GFAP、OX4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a:SCN9A蛋白表达电泳图;b:GFAP蛋白表达电泳图;c:OX42蛋白表达电泳图图1 蛋白表达电泳图

3 讨论

背根神经节是痛觉传入第一级神经元,在痛觉的产生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神经系统受损后,初级感觉神经元的自发性活动、高兴奋性以及异常高频放电参与疼痛的发生,该过程由感觉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钠通道介导或者调控[6-7]。SCN9A为电压门控性钠通道,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背根神经节,且集中于与伤害性感受器有关的小直径c类神经纤维[8]。研究发现,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阵发性剧痛症等患者中,SCN9A基因序列出现功能增强型突变[9-10],而单文琪等[10]认为人类先天无痛症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v1.7的SCN9A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是痛觉完全消失的关键原因。基于以上研究推断,敲除或下调SCN9A基因表达可抑制疼痛产生,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抑制大鼠SCN9A基因表达,探讨疼痛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疼痛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发现,于大鼠右后足皮下给予0.1 mL完全弗氏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后,大鼠足底出现红肿热痛、自我保护和缩足行为,右后足不能触及地面,且干预组和模型组的PMWT、PWTL明显低/短于空白组;进一步分析发现,干预组建模后2 d、5 d、8 d、12 d的PMWT、PWTL明显高/长于模型组,表明蛛网膜下腔注射LV-SCN9A-RNAi可有效减轻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疼痛程度,改善疼痛行为学表现。有研究发现,Nav1.7与机械痛和炎性痛密切相关[11-12]。在炎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过程中,伤害性神经元中Nav1.7的表达增加,而抑制Nav1.7可以减轻炎性痛和痛觉过敏[13],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干预组SCN9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说明下调SCN9A的表达可缓解大鼠疼痛症状。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GFAP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OX42表达水平与炎性痛有关,出现炎性痛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诱导GFAP、OX42蛋白表达,促进胶质细胞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刺激神经元,导致疼痛信号放大;相反,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可缓解疼痛[14-15]。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兴奋性氨基酸、P物质、IL-1β、TNF-α、诱导型—氧化氮合酶等多种前疼痛物质,同时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之间具有正反馈调节作用,从而导致疼痛反应加重[16-17]。本研究中,干预组的GFAP、OX4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表明下调SCN9A表达可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进而抑制慢性炎性痛的中枢敏化过程。

综上所述,蛛网膜下腔注射LV-SCN9A-RNAi可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的SCN9A表达,从而有效减轻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的疼痛程度,改善疼痛行为学。

猜你喜欢
神经节胶质炎性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诊治进展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脊髓小胶质细胞群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缓解和复发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心脏连接胶质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神经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