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静云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村村容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城乡二元结构存在已久,形成的城乡差距与壁垒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偏多,而农村设施投资不足,对村庄规划的景观绿化设计关注较少,且多数仅停留于政策理论层面,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手法与美化绿化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近年来,针对农村人居环境中存在“绿化率低”“村容村貌不佳”及“千村一面”等问题,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促进乡村绿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已取得显著成效,乡村绿化率普遍提高[2]。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2018年2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颁布实施,重点提及“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要求按照“保护优先、留住乡愁”的原则,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增加乡村生态绿量,提升村庄绿化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体系地位,村庄规划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同年5月底,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村庄规划成为法定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3]。重点提及“八个统筹、一个明确”,其中“八个统筹”包含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由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美化绿化工程被进一步提上日程[4]。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及农村人居环境成为近年自国务院部门机构改革以来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5],学者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村庄规划编制困境[6]、编制策略[7]以及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关系[8]进行了诸多理论与实证案例的探讨,然而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仍缺乏具有可实施性的研究进展。机构管理权责不清晰、编制经费不足、照搬城市建设等是目前村庄规划编制的困境所在,亦是造成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普遍品质不高,乡土性缺失的重要原因。学者认为,乡村景观改造设计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首先从乡村民居建筑景观、道路景观、广场游园、环卫设施、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调研是极为重要的[9],其次,建立可居度、可达度、美景度、相容度、敏感度的景观评价体系,从而体现生态、经济、空间、文化等功能。综上,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施性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景观设计方法路径是尤为必要的。
1.1.1 村庄概况
淮北市宋疃镇黄营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淮北市烈山区东南部,西北以青龙山为界与烈山镇相伴,通过县道018与省道101对外联系,距离烈山区20km,距离淮北市29km;京台高速从村庄西部南北向穿过,距离京台高速淮北出入口约14km,交通优势得以体现。
1.1.2 研究范围
图1 黄营村在宋疃镇的区位
图2 研究范围及村庄居民点分布图
研究范围包含黄营村全域全要素,东与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一山之隔,南至军王村,北至淮北发电有限公司,西至闸河,国土面积约850.63hm²。黄营村现状包含6个自然村,分别为黄营村、后李家、高前马家、汪家村、李庄、赵楼,共880户,3389人。
目前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根据乡村实地调研,黄营村景观绿化设计普遍存在功能设计单调、缺乏本地特色、乡土性缺失、管理疏忽等现状问题。因此,黄营村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重塑乡村景观绿化的乡土性,发挥乡村景观绿化的功能性、理疗性,体现当地特色,增加美感设计,是目前突出的重要任务之一[10]。
1.2.1 “乡土性”缺失,“乡愁”记忆无处寻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用性村庄规划聚力建设的终极目标[11],村庄景观绿化的乡土特色气息营造是“乡愁”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住“乡愁”的良好路径。黄营村现状道路两侧植物较为缺乏层次感,种植树种均为樟树、楠木等,非本村本地特有树种,缺乏乡土地域特色,乡村道路以水泥路面居多,两侧绿地种植间距不等,规格、品种不一的乔木,乔木下方并未搭配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导致杂草丛生,部分黄土裸露在外,植物景观十分单一。
自然村缺乏路旁特色景观小品,与民居建筑风格不统一,建筑外墙材料和颜色各异,堆放杂物,导致景观风貌较为一般,本土特色缺失。
1.2.2 “功能性”缺乏,设计趋向功利性
图3 村庄绿化景观“乡土性”缺失
景观广场植物栽培功能较为薄弱,良好的园艺栽培能够从社会、教育、心理及身体等方面对城乡居民进行身心调整,园艺疗法“功能性”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最有效手法之一。
随着城乡居民对居住景观绿化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绿化设计的功能性体现逐渐凸显出社会价值与意义,黄营行政村现状仅有两处活动广场,分别位于黄英、赵楼自然村,零散布置部分健身活动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广场游憩、体验、健身功能,村庄景观广场“为了布置广场而布置”的问题依然凸显,较少从实现景观广场功能性进行设计,景观设计缺乏新意,对村民吸引、吸引力较差,景观设计“功能性”较为缺乏,设计趋向功利性。
图4 村庄绿化景观“功能性”缺乏
1.2.3 “美学性”不足,“千村一面”仍存在
城镇化进程速率的加快,给予乡村的冲击力是巨大的[12]。由于村庄景观设计缺乏新意与创新手法,使得乡村景观“美学性”不足,且千篇一律。不同地域乡村的景观设计类似,甚至乡村与城市的景观也出现雷同[13]。设计者在乡村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乡村的特点、乡村的环境以及村民的需求等因素缺乏深入研究。
黄营村整体生态格局较好,森林覆盖率达27%,然而优良生态本地未能完整挖掘利用,现状景观绿化设计“美学性”较为欠缺,村内水渠水系连通不畅,驳岸绿化杂乱无章,水质不佳;公共空间景观单调,疏忽管制与管理,逐渐丢失景观功能,成为堆放杂物的场所,影响村容村貌的“美学性”;道路景观缺乏美化亮化绿化工程,路边移动式垃圾箱较少且分布不均,雨污混流致使沟渠堵塞,难言“美观性”。
1.3.1 研究方法
图5 村庄绿化景观“美学性”不足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提炼总结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景观绿化设计相关的文献与著作,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淮北市黄营村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策略;在文献成果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淮北市黄营村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分析,通过参观、拍照、测量等方式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了解现状村庄景观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国外乡村景观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案例,提炼出适合淮北市黄营村乡村景观改造设计方法和经验启示。
1.3.2 研究路线
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研究背景,以及二者对村庄景观设计、美化绿化的要求,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提出村庄景观绿化设计的现存问题,结合实地踏勘、理论综述和案例研究等综合分析问题,给予黄营村乡村景观绿化设计,最终通过从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及公共绿地四个方面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综合解决问题,技术路线如图6。
图6 研究路线
2.1.1 设计原则
特色鲜明,简洁布局。使用简洁的几何图案,基于美学性的视角,构思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的几何图形要素,提升吸引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以人为本,注重创新。村庄小游园规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人们能够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使时代气息和游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2.1.2 设计方法
游园是乡村居民社交活动的平台,是居民聚集活动的场所,更是乡村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和发扬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公共广场的景观设计是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
以黄营村当地果蔬产业为代表,提取枣元素主题,与景观平面布局、景观构筑小品相结合,融入当地特色元素,展示地域独特文化。具体项目节点位于村委会西侧,是进村开启文化探寻之旅的启程点,场地在发挥其游憩功能性的同时对来客起到文化指引的内涵作用,设计通过布置农耕小品与石桌椅,栽植枣树为代表的的乡土树种,打造一处“赏枣”小游园节点。
图7 黄营村“枣元素”广场游园设计
2.2.1 设计原则
自然生动,合理搭配。利用规整的墙体分割菜园与花园,菜园风格保持与建筑风格和谐统一,也可以采用自然式篱笆,让一些藤蔓植物攀爬上面,设计栽种蔬菜时,应注意蔬菜高度、结构和形状上的平衡,可以种植旱金莲等宿根花作为点缀,还可以用彩叶蔬菜代替,能够为单调的菜园添色彩。另外,种植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迷迭香、薄荷等,让其气味充满整个菜园。
简约朴素,注重经营。菜园需要安静简朴的美,结合现代庭院的露台和户外厨房等功能区,更是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风格与功能。
2.2.2 设计方法
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庭院“小菜园”为村庄美丽村容村貌增色不少。打造庭院景观,不仅能够使农家庭院变美,也可以促进小农经济,丰富整个村域的风貌,一举两得。
该节点分为三块场地,分别是西北方向的街角广场——主要针对现状进行梳理,补充绿化修复铺装;西南方向的养老院前广场——将农耕小品运用到整个节点场地之中,打造可游、可憩的多功能场地,集中展现悠然乡居的田园氛围;东侧的小菜园——以枣为代表的蔬果种植,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心设计场地。整体通过枣的置入,将当地枣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种进游客心中。
图8 黄营村“美丽庭院”小菜园设计
2.3.1 设计原则
距离适宜,便捷通行。村庄小微公园设计应以老年人或儿童能够步行到达为宜,功能是为满足村民休息,利用地位、植物配置、水体等景观元素营造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休息空间,与宅基地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推窗见绿,自然协调。小微公园设计应以“推窗见绿”为目标,充分尊重场地特征及原始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创造不同的竖向变化,丰富小微公园的景观空间效果。按土壤自然安息角设计坡度,利于地表水的汇集、调蓄利用与有组织排放,绿化种植宜做微地形处理并有利于雨水的渗、滞。
2.3.2 设计方法
小微型乡村公园不同于城市公园。由于其自身具有多方面局限性,例如基层乡村环境资金及建设模式存在限制、小而综的集约性等。尽管场地面积局限在几百到几千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但在乡村环境中,需要兼顾多种功能。除了满足日常休闲、集会、娱乐、体育、文化展示等功能外,小微公园要求公园与村委会、村警卫室、村党员活动室等组织在统一场地,并要求设置公厕、车位等公共设施。
图9 黄营村“小微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结合现状水系,清淤治污,并采用曲线临水游园步道,围绕现状水系以绿廊系统为核心打造乡村小微型公园,沿线种植各类村内常见植物,如枣树等乡土特色植物,待到秋季,打造“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的景观节点场景意象。未见诗文而感其境,打造一处集休闲、游憩、诵枣、生态涵养功能于一体的小微公园。
2.4.1 设计原则
因村制宜,留住乡土。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地,在对原有地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不同地形特点适当进行改造,注重利用和保护现有自然树木与植被,合理布置村庄公共绿地。彰显“乡土特色”,避免照搬照抄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手法和模式,陷入“千村一面”的俗套。
节约集约,实用优先。节约型景观绿化设计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乡村级公共绿地,促进乡村美化绿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乡村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要生态优先、实用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集约和实用功能贯穿于乡村绿化的全过程。
2.4.2 设计方法
“乡土特色”是乡村级公共绿地的灵魂,因此乡村级公共绿地要求“小而精,小而特”。运用生态保护、以人为本、乡土文化的观点组织景观,形成“生态优化”“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同时,注重乔、灌、草二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将“乡土气息”留在村内。
具体项目在黄营村一处滨水地块进行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设计思路紧扣农耕与枣主题,以村庄特色枣子小品与农耕小品装饰,配合枣树栽植,展示“农田山居”的本地化农趣与意境,以地为纸,以树为笔,水流为墨,枣花开时,花垂碧涧,像画卷展开版展现“画枣“公共绿地公园场景。
图10 黄营村滨水公共绿地景观绿化设计
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背景分析,结合学者关于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理论及实证案例探索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问题剖析,从村庄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及公共绿地四个方面,对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进行路径探索,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点:
“乡土性”“功能性”“美学性”是村庄景观绿化设计“三大”特征导向。“乡土性”是留住乡村记忆、彰显地域特色、记住“乡愁“的设计方法路径之一,通过仔细分析现状地形,提炼村庄乡土特色元素,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村庄景观绿化设计应体现“功能性”,根据景观绿化的功能分类,创新设计手法、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吸引力,避免功利性;“美学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的美化、人工景观的美化以及人文景观的保护传承,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部分的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和美化,协调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挖掘合研究当地文化,提取积极、有价值的部分融入村庄景观绿化设计美学之中。
研究技术路线框架能够较为全面地完成实证案例设计任务。基于问题导向视角,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总体步骤,在理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景观绿化设计现存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不同方面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最终能够较为良好地完成实证案例设计任务。
研究创新点在于构建“多规合一”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研究路线,并通过实证案例进行路径方法探索。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不足,村庄景观绿化普遍存在“乡土性”缺失、“功能性”缺乏、“美学性”不足三大问题,且对村庄规划的景观绿化设计研究多数停留于政策理论层面。因此,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相结合,按照二者对村庄景观绿化设计要求,对村庄景观绿化提出可实施、可操作的路线框架,是具有研究价值意义的,亦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涉及范围较广,仅通过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公共绿地四方面设计方法路径探索略显不足。进一步可以通过从入口节点、道路景观绿化、河湖岸景观绿化等方面,结合现状问题剖析与实证案例借鉴,依据实验框架与步骤,探索其设计方法路径。
黄营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全省美丽乡村中心村,能够较为完整地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实践,然而如何针对一般性乡村景观设计,提出更为普遍、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策略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