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剑章,汤秀华,许 鹏,陆宇明,何铣扬,黄锡云,郑树芳,谭秋锦
(1.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龙州 532415;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澳洲坚果()为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的常绿乔木果树,别称夏威夷果、澳洲核桃等。澳洲坚果因具有丰富的可溶性糖、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且对人体有调节血脂和提高记忆力等功能,被视为全球最具发展价值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澳洲坚果主要种植地为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地,并逐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果实脱落且品质不佳正制约着澳洲坚果产业在我国的大面积发展。喷施保果剂是抑制落果以及提高果实品质的主要方法,李穆等发现喷施爱增美、爱多收可有效提高澳洲坚果花粉活力以及坐果率;肖海艳等发现细胞分裂素保护剂对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和提高单株产量具有显著效果。目前,针对澳洲坚果保果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保果剂上,喷施单一保果剂易造成畸形果和坐果率低等问题出现。本试验以澳洲坚果品种桂热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保果处理对澳洲坚果落果率与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不同保果处理组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有效降低落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的保果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澳洲坚果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试验基地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基地,供试品种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栽的8年生澳洲坚果品种桂热1号,行株间距为6 m×4 m,地表裸露无覆盖物,土壤为酸性砖红壤,pH值为5.8,部分试验试剂来源见表1,其他试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供。
表1 试验药剂厂家信息
药剂喷施时间为2018年4—5月,本试验设置24个保果处理组见表2。T1至T8、T10处理:喷施时间为花芽萌发初期,每15 d 1次,共3次;T11至T23处理喷施时间为第1次生理落果后,每15 d1次,共3次;T9处理使用5 mm环割刀对大枝进行环割;CK为清水对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每个处理3株,每株3次重复,共216株。调查统计其落果率、增产值、增产比例、果形指数、出种率和出仁率,公式如下:
表2 各澳洲坚果保果处理
(1)
(2)
(3)
(4)
(5)
(6)
使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汇总,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
由表3可知,与CK相比,各处理组均可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T1至T23处理组的落果率为23.06%~46.42%,其中T8、T7、T6、T10、T9、T13、T16、T3、T2、T1处理组的效果较好,与CK差异显著;T20处理组的效果最差,与CK差异不显著,落果率为46.42%。
表3 不同保果处理后澳洲坚果的落果率
由表4可知,各处理组均可提高澳洲坚产量。T1至T23处理组平均单株产量为8.98~30.71 kg,增产值为0.38~22.11 kg,增产比例为4.42%~257.09%。其中,T7、T8、T9、T18、T6、T5处理组的平均株产大于20 kg,增产值高于10 kg,增产比例大于100%;T7保果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最好,且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平均株产为30.71 kg,增产值为 22.11 kg,增产比例为257.09%,而T12保果处理组的增产效果最差。
表4 不同保果处理组的增产比例
由表5可知,各处理组对澳洲坚果果实大小影响效果不同。其中T21、T8、T7和T6处理组的果实形状大小较好,其纵径分别为25.44、25.12、24.86、24.85 mm,横径分别为25.82、25.07、25.14、25.37 mm,果形指数分别为0.99、1.00、0.99、0.98,而T15处理组的效果最差,纵径为23.08 mm,横径为24.22 mm,果形指数为0.95。
表5 不同保果处理组的澳洲坚果的果实大小
由表6可知,各处理对澳洲坚果出种率和出仁率影响效果不同。T1至T23处理组出种率为52.16%~63.80%,其中T21、T8、T7和T20处理组的出种率较高,分别为63.80%、61.74%、60.90%和60.97%。T1至T23处理组出仁率为28.53%~38.82%,其中T6、T15、T18保果处理组出仁率较好,分别为38.82%、38.42%、37.42%。
表6 不同保果处理组的出种率和出仁率
由表7可知,纵径与横径、出种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94、0.676;横径与出种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669;落果率、增产比例、果形指数、出仁率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
表7 澳洲坚果各指标相关性
以欧氏距离5为临界值,可将24个保果处理组分为3大类,第1类为T12、T14、T13、T16、T17、T9、T18、T7、T8、T6、T19、T20、T22和T21处理组,第2类为T2、T3、T1和T10处理组,第3类为T23、CK、T4、T5、T11和T15处理组(图1)。
对24个保果处理组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见表8。前3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6.494%、21.151%、20.040%,累计贡献率可达77.685%,说明这3个公因子可以把大部分信息反映出来,因此选取这3个公因子作为24个保果处理组的综合评价指标。
表8 公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公因子所含因子载荷值若为正,表明该因子对公因子为正向影响;因子载荷值若为负,表明该因子对公因子为负向影响。由表9可知,F1的纵径、横径和出种率载荷值较大,分别为0.936、0.899、0.840,因此纵径、横径和出种率为F1的主导因子;F2的出仁率载荷值较大,为0.796,因此出仁率为F2的主导因子;F3的增产比例载荷值较大,为0.830,因此增产比例为F3的主导因子。
表9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对24个保果处理组进行得分排名,结果见表10。在F1中T21处理组的得分最高,为2.032;在F2中T15处理组的得分最高,为2.445;在F3中T1处理组的得分最高,为2.098;T6处理组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107 5,因此T6处理组为最佳保果处理。
表10 24个保果处理组排名和得分
24个保果处理组中,T6、T7和T8处理组对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和提升果实品质效果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可将其分为3类;T6保果处理组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107 5,说明T6处理组为最佳保果处理。
澳洲坚果落果主要影响因素为生长环境因素、果树营养状况和植物生长激素调控等。如陈海生等发现澳洲坚果坐果期,正值雨季,雨量过多,土壤湿度大和透气性低,果树生殖生长受到抑制,造成澳洲坚果落果量大;肖海艳等发现每年的4—5月,澳洲坚果树抽新梢会与果实竞争养分,当果树贮藏养分不足以供给果实生长时,就会造成果实脱落;倪书邦等发现澳洲坚果落果直接受到植物生长激素的影响,脱落酸和乙烯促进果树落花落果,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等促进果树开花和坐果。
本试验24个保果处理中,T6处理组为复配药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说明T6处理组对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和提升果实品质效果最好。邹明宏等发现施用120 mg/L WGD-2+1 mg/L萘乙酸可有效降低澳洲坚果落果率和增加单株产量;刘世红等发现在澳洲坚果盛花期喷施盛花期喷施 5 000 mg/L 的硼砂和5 000 mg/L尿素+5 000 mg/L 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3个品种的产量及一级果仁率相较其他措施较高;冯莉等发现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配制的复合保果剂对提高郁南无核黄皮的坐果率、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吴星等发现喷施配方P2(A液:复硝酚钠0.03 g/mL,B液:赤霉素 0.10 g/mL、2,4-二氯苯氧乙酸钠盐0.01 g/mL、萘乙酸钠盐0.10 g/mL)对彩椒保果效果最好;任毛飞等发现30 mg/kg GA+30 mg/kg PCPA复配对增加坐果率和促进纵、横径作用最为显著。复配保果剂对降低落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者们今后除了可以继续扩大复配保果剂种类之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影响机制,从而筛选出有效降低落果和提供果实品质的保果处理方法,为我国澳洲坚果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