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品牌的表里两面

2022-08-10 09:48赵子垚
汽车纵横 2022年8期
关键词:皮卡初创特斯拉

文 / 本刊记者 赵子垚

巨头转身慢,“鲶鱼”慢做工,当前美国汽车市场所呈现出的这种特点,为电动初创品牌提供了一块栖息地。那么在这一市场,电动汽车初创品牌真的如表象一般前景大好吗?

长期以来,提及北美的电动汽车品牌,除了特斯拉以外,似乎少有其他品牌耳熟能详。事实上,考虑到区域政策、电动化进程等影响因子,北美市场至今尚未出现如中国市场这般的电动汽车“多极竞争”局面,特斯拉仍然“一家独大”。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总营收达169.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净利润为22.6亿美元,高于市场初步预计的19.8亿美元,经营表现渐入佳境。

然而出于对经济形势的担忧,马斯克正迫使该公司削减招聘职位总量。截止7月中旬,特斯拉网站的职位空缺已较5月高点下降30%。同时,特斯拉也流行“毕业”,马斯克的全球裁员10%计划正在加快推进。据社区网站Punks & Pinstripes对数百名特斯拉前员工职位走向的追踪,除部分入职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前去Rivian、Lucid这些电动汽车初创品牌的人员不在少数。

所以将目光投向特斯拉之外,北美的电动汽车初创品牌目前处于何种境地,它们的发展势头又是怎样?在不远的将来又能否复制前者的道路,成长为独树一帜的造车新品牌。

Rivian抢占电动皮卡“先机”

Rivian的发展历史不算长,该公司于2009年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在发展早期专注于车辆技术开发,并未参与到整车制造领域。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兴起,Rivian随即将业务转向电动汽车。2017年,Rivian收购了三菱汽车的伊利诺伊州工厂,着手将积累经验落地应用。相比一系列传统车企对自身电动化产品规划与进展的迫切宣传,Rivian确实表现出与创始人、CEO斯卡林格(R.J.Scaringe)相似的低调风格,直到2018年洛杉矶车展,Rivian推出电动皮卡R1T和电动SUV R1S后,这一初创品牌才算声名鹊起。

不过,趁着汽车产业转型电动化的势头,Rivian很快便迎来高光时刻。2021年11月, Rivian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一举创下2021年最大、美国史上第六大IPO的记录,融资规模达到120亿美元。上市首日股价就被推高至100.73美元,令Rivian以859亿美元的市值,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厂商,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而在上市6天后,其股价骤增至149.36美元/股,市值一度接近1300亿美元,较78美元/股的发行价近乎翻倍。其中,来自巨头的加持是Rivian得以快速起势的关键。在IPO之前,亚马逊便率先对其投资了7亿美元,另外,Rivian也获得了来自福特和汽车服务公司Cox的战略风投。

同时,在产品开发方向上,避开电动化产品相对集中的紧凑级和中型车市场,率先实现纯电动皮卡R1T的量产,又让Rivian在美国这一皮卡优势市场获得“先手”。虽然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早于2019年就已亮相,但由于其外观、尺寸甚至是制造工艺难以定型的各类问题,除了令人侧目的超百万订单量,以及为特斯拉“盈利”超过1亿美元的订金,至今仍无实际产量得以交付。而Rivian R1T电动皮卡自2021年9月中旬开始量产,到当年年底就以实现交付920辆。至今年一季度结束,Rivian的总产量上升至2553辆,包括R1T、R1S和特供亚马逊的EDV电动送货车,但交付产品仍以前者为主,产能显然还处于缓慢爬坡阶段。不过该公司已明确全年2.5万辆的预期生产目标不会改变,并计划扩建伊利诺伊州工厂,将年产能规模升至20万辆的水平。

相比一系列传统车企对自身电动化产品规划与进展的迫切宣传,Rivian确实表现出与创始人、CEO斯卡林格(R.J.Scaringe)相似的低调风格,直到2018年洛杉矶车展,Rivian推出电动皮卡R1T和电动SUV R1S后,这一初创品牌才算声名鹊起。

另一方面,较短的整车研发周期同样是Rivian的优势所在。其滑板式底盘由于将电动机、全轮驱动系统、转向机构、悬架机构以及最重要的电池部分进行集成,实现了底盘与车身之间的分体研发与制造。这与传统车企更感兴趣的平台/模块化架构相比,由于受上装影响较小,轴距、动力布局等需要考虑的结构干涉有限,所以在制造层面,滑板式底盘要比前者更为便利,同时也有利于成本控制。同时,分体设计令底盘对上装车身的兼容能力更加灵活,线控技术的应用也让踏板位置、车身比例等关键点位置存在随意布置的可能。所以不论上装车身是皮卡、SUV,还是其他种类的座舱形式,Rivian均可以通过滑板底盘更快推出新车型。如今,Rivian已申请超过200件与滑板底盘技术的专利,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较高估值,显然与其在该方面的技术专利储备密切相关。另据国内滑板底盘研发公司Upower悠跑科技公开数据,采用滑板底盘设计可使得整车开发周期缩短50%,研发成本最高降低60%。

后豪华汽车品牌(post-luxury brand)是Lucid对自身的定位,在Lucid的招股书中,做比BBA更高端的电动车是该公司当前的主要目标。

此外,Rivian在智能化方面也有相应布局,其目前拥有约40件智能驾驶方面的专利,并结合已在线控技术领域形成的优势,增加与车内成员进行人-机交互模式方面的创新,例如,其拥有的“用于在监护人模式下操作自主车辆的系统和方法”专利,该技术可以定义自主车辆的驾驶模式,禁止或开启对车辆控制的多个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Rivian并没有在自动驾驶方面投入过多精力,目前仍通过整合市面上较为成熟的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高精度GPS来形成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布局。

Lucid谋求技术“先手”

Lucid公司的起点比较特别,其前身Atieva的业务重心是向国内外客户提供电池系统定制服务,后来又参与到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赛车设计、开发和电池包制造。2016年更名为Lucid后,该公司开始转向电动汽车开发。由于从高管到工程师相当部分都有过特斯拉任职经历,让Lucid同Rivian一样被戏称为“特斯拉杀手”,甚至于其在2021年正式向用户交付的首款车型Lucid Air被认为在价格、定位方面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S。但Lucid自身并非如此打算,它声称特斯拉“创新但不豪华”,并非其直接竞争对手。

后豪华汽车品牌(postluxury brand)是Lucid对自身的定位,在Lucid的招股书中,做比BBA更高端的电动车是该公司当前的主要目标。Lucid CEO 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表 示,Lucid初期会以高于BBA的产品力和价格来打开市场,后期再通过价格下探建立优势,最终期望成为一个和BBA相似的品牌,而Lucid Air车型的主要竞争对手则是奔驰s级豪华轿车。在他看来,这些传统汽车厂商面对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反应不够迅速,在豪华电动车市场的竞品车型还不算多。

此外,Lucid的产品技术也足够领先。相对于特斯拉Performance、保时捷Taycan等豪华电动汽车,Lucid Air包括电动机、减速器、逆变器和差速器在内的所有驱动单元重量仅有74kg,但却可以提供670马力的最大功率。彼得·罗林森表示:“从功率重量比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单位效率是其他产品的2.5倍。”这也意味着在电池包续航与能耗方面,Lucid Air要比前两者拥有更多优势。据悉,Air的顶配车型搭载了110度的电池包,EPA工况下续航里程为827km。同时,由于采用了900V+电气架构,该款车型支持300kW的快充,可实现20分钟内补能50%以上。

如今,Lucid正在计划扩大其车型阵容,更多的轿车和SUV产品进入规划阶段。今年1月,Lucid在社交账号还确认即将进军欧洲市场,并计划将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年产能提升至40万辆水平。

规则变动加剧产能“困境”

如果一切顺利,Rivian与Lucid目前应该在确保有足够产能来支撑接连不断的订单。但凡事没有如果,正在改写“规则”的供应链态势对这些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已提出更多挑战,产能爬坡缓慢和供应链成本成为摆在Rivian和Lucid面前的共同难题。

从订单基数看,Rivian所面临的压力要严峻一些。事实上,因供应端紧张而引发的生产线停工,令Rivian自今年3月以来累计损失产能约25%。尽管该公司已表态由于在销售端采用直销模式,使得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对交付订单缺口影响有限。但更换到利润角度看,产量问题也令该公司的毛利率继续承压。斯卡林格表示,Rivian同现有供应商体系正在加强沟通,以确保获得更多零部件供应,“我们已经看到因供应链制约导致的各项问题,在零部件供应缓解后,Rivian在今年下半年计划增加生产班次,实现产能提升。” 与此同时,Rivian也在寻求削减成本、暂停招聘非工厂工人和其他削减措施来调整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货膨胀和零部件成本持续增长的压力下,Rivian同样寄希望于通过价格调整来维持盈利水准。自3月以来,R1T电动皮卡的起售价上调17%,R1S更是提价20%。

新近的召回事件也对Rivian造成利空。今年5月,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出具报告称,由于座椅组件存在校准问题,R1T电动皮卡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能无法正常弹出,这一安全隐患在儿童位于前排的测试情景下尤为突显。为此,Rivian共计召回市面上502辆R1T车型,约占该公司目前总产量的10%。

至于Lucid,其同样受到召回事件困扰。因前支柱减震器安全隐患和汽车仪表板有线连接问题,Lucid今年已分两批召回200辆和1100辆Lucid Air车型。在产能方面,由于Lucid目前仅有的亚利桑那州工厂只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其产能方面的窘境要更为凸显。此外,Lucid在产品力方面也暴露出部分短板。

对一家初创汽车品牌来说,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并成为影响车辆驾驶和乘坐体验的重要依据。但在这一点,Lucid显然做得还不够好。据了解,Lucid Air的ADAS系统虽然包括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和14个可见光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个激光雷达等在内的32个传感器,但核心处理器仍然采用Mobileye EyeQ4芯片,单颗算力仅为2.5TOPS,相比特斯拉144 TOPS算力的FSD芯片,处理能力着实有限。在软件方面,Lucid Air的用户手册显示,其当前的高速道路辅助系统仅融合了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居中控制,其他在早期宣传中应具备的环视监控、盲点监测等功能在后续的OTA升级中才能获得。所以,同Lucid技术超前的三电系统相比,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仍有待提升。

正在改写“规则”的供应链态势对这些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已提出更多挑战,产能爬坡缓慢和供应链成本成为摆在Rivian和Lucid面前的共同难题。

除了上述两家,还有一些处于量产初期、规模也更小的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品牌,例如Nikola,该品牌曾因氢能源技术及相应产品目标被认为是美国汽车界最大的骗局。在“造假”带来的舆论压力以及投资人诉讼后,Nikola同意支付1.25亿美元赔偿,以和解误导投资者的指控,之后“安分”在电动卡车领域发展,目前其Nikola TRE电动卡车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用户。

不过除了各自的内部困境外,这些初创电动品牌所面临的外界最大挑战是部分产品技术、市场窗口期正在关闭,北美的两大传统车企福特和通用在相应领域正奋起直追。在Rivian占得先机的电动皮卡市场,福特纯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已于今年4月定型投产,预订量超过20万辆,其中四分之三的订单持有者为非福特车主。此外,通用Silverado电动皮卡也已开启预定通道。在Rivian短期无暇提升量产能力的背景下,这一市场的“主导权”正攻守易位。

所以对于这些初创电动汽车品牌来说,当前亟需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大规模交付,尤其是趁巨头转身未稳之际,在部分市场完善布局、站稳脚跟,进而缓解此前投入的亏损。与此同时,Rivian、Lucid等在各自领域都有快人一步的技术“先手”,不过仅关注产品技术的提升,真的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维持优势吗?或许只有各自拿掉“初创”帽子,走上品牌提升道路之时才有答案。

猜你喜欢
皮卡初创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S Plaid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
某商用皮卡NVH性能试验
“初创”杯喜剧大赛
皮卡丘诞生记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长城皮卡备战新风口
皮卡板簧悬架设计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