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生动实践

2022-08-10 08:51张梅徐贞喜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果农科学技术

文/张梅 徐贞喜

2002年6月29日,我国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科普工作“有法可依”。20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持续推动“提升科普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关注目标人群、丰富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精品”等重点任务,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科普与科研相得益彰

5月21日,2022年陕西省科技活动周启动。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有两位科学家格外引人注目——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刘建妮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李孝辉。作为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获奖代表,他们在接受表彰的同时,还为中小学校捐赠了科普图书。

刘建妮和李孝辉是积极承担科普社会责任的陕西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科普法》对科普的社会责任作了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年来,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通过科普讲座、科普活动、科普著作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发挥了科普主力军的作用。正如刘建妮所言:“在科研和科普工作中,只有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才能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科普的价值会被不断放大!”

做科普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也需要良性的机制来保障。

科技特派员王凌云在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莲花池社区茶园进行技术指导

在2018年度的陕西科技奖励名单中,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祁云枝原创科普作品精选:《植物智慧》《植物哲学》《枝言草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是首个获得陕西科学技术奖的科普项目。

祁云枝是西安植物园研究员、科普作家。在《科普法》颁布并实施的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次面向社会征集资助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祁云枝入选,完成了她的第一部科普著作《趣味植物王国》。至此,这位植物学家开始走向了“植物科普”的传播之路。

“以科普作品获得陕西科技奖励,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有志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年轻人的激励。”祁云枝表示。近年来,西安植物园隶属的陕西省科学院系统,有越来越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事业的大军。

围绕《科普法》的实施,陕西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制定出台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将科普工作纳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益类项目的奖励范围,增强了全社会对科普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敬畏之心。

科技特派员李继军带领村民建设吴庄村金谷珍果休闲百果园

随着科普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做科普并不仅仅是“义务输出”,而是与科研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2011年,西安世园会首开先河专门设立太空植物展区。这源自航天育种专家郭锐教授起草的一份长达32页的《关于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建议书》。十几年来,他不遗余力地推动着航天育种的科普教育。

“我国航天育种科技事业在飞速发展,科普却鲜有人问津,这对科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高新技术准确、生动、有趣地讲述出来,让更多人关注中国航天和航天育种事业!”郭锐表示。如今,郭锐带领团队一方面抓紧选育“太空种子”,一方面积极做科普,让更多人了解、支持、热爱航天育种事业。

科普将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科普法》颁布实施20年来,对很多基层老百姓而言,科普意味着送到田间地头的科学技术。

王农是咸阳市礼泉县尚宁村的一位农民。他也是一位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苹果专家”,是果农眼中既能干“实活”又讲得出道理的“王老师”。在礼泉县果农协会,有20多位和王农一样的“土专家”,他们奔波于全省各地,每人每年开展各类农技培训二三十场。

王农说自己是科普的最大受益者。20世纪90年代初,咸阳市大面积推广种植苹果。每年的“三下乡”“科技之春”活动,以及果树种植的关键时期,省市县各级部门都会组织专家来村里传播果树种植的相关科普知识,开展农技培训。“那时候,只要有科普活动,我都会参加,学到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王农说。

掌握了科学知识的王农,果树越种越好,向他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开始通过成立果农协会,组织更多的“土专家”,把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见证了广大果农对参与科普活动态度的转变。

“一开始,很多农民不愿意听,认为参加科普培训是‘纸上谈兵’浪费时间。”王农介绍,有一次他在给果农培训果树修剪技术时,农民很排斥,认为把好端端的树枝剪掉是“胡折腾”。直到他拿起剪刀“现身说法”,果农折服于他熟练的修剪技术,开始认真学习。

“如今,只要听说我们要去村子讲课,果农们会早早等在村口。”王农说,“作为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科普的力量。我将一如既往地投身苹果科技推广事业中,继续用科技服务果农!”

这位先后获得“乡土专家组成员”、“金草帽”全国基层农技专家、“每天农资”公益大讲堂荣誉讲师等荣誉称号的“土专家”,是陕西实施科普惠农中涌现出的一个典型。

《科普法》规定:“国家加强农村的科普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发挥乡镇科普组织、农村学校的作用,开展科普工作。”“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20年来,陕西科普惠民广泛深入,通过“三下乡”、“科技之春”、科技特派员走进贫困村、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等科技科普活动,以图文展示、视频展播、现场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发挥基层农技协、科技小院作用,推广培训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与此同时,陕西注重紧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2003年,陕西首先在商洛、安康两市的10个县试点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07年开始在全省推广,通过落实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平台园区和宣传培训“五个全覆盖”等具体举措,攻克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为推动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1年年底,陕西有5644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科技服务一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600余项,累计服务农民67万户,辐射带动320余万农民增收。

把科学的种子撒在三秦大地

《科普法》规定:“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20年来,陕西打造了“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等诸多群众性科普品牌活动,调动了各级单位开展科普活动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但是,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形成开展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从政府到科研单位、基层组织都在探索的问题。

5月17日,2022年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报名结束。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始于2015年,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作为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的牵头组织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工作人员任忞深刻感受到了大赛的变化,以及大赛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她介绍,大赛参与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40人增加至2022年的559人;参与地区越来越广,从基本来自于省会城市西安扩展至各市均有参与,并扩展至县级单位;参与人员职业也越来越广泛,从一开始以专业展馆讲解员为主变为教师、医生、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等各行各业人才汇聚。

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科普竞赛资源的积累下,整合优秀科普选手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进入全省中小学校园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并探索出一条科普与扶智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科普志愿者进校园活动足迹遍布全省,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天文、医学、气象、防震避险等多个类别,5000余人直接受益。

“各行各业的科普精英通过大赛脱颖而出,并影响更多人参与科普、关注科普。大赛已成为陕西科普界规格水平最高、参与人群最多、地区覆盖最广的科普活动。”任忞表示。

小朋友冒雨参加科普活动

在推动科普资源下沉中,陕西科技馆也作出了积极努力。

这段时间,陕西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正在安康市白河县、镇坪县的乡镇中小学巡展。从2016年至今,带领科普大篷车工作队在全省各地巡展是陕西科技馆展示教育二部负责人郭巧莉的重要工作。她目睹了基层科普工作的变化。

“科普大篷车是为了满足基层群众对科普设施的需求,主要在省内没有建设科技馆的市巡展。随着科普场馆建设的推动,我们省的很多市都建设了科技馆,有的县也建了科技馆。这几年,我们的巡展重点都在比较偏远的乡镇。”郭巧莉介绍,“巡展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创新,从一开始只有车载科普展品,到现在科学实验、机器人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们想尽可能地把更多精彩科普内容带给基层群众。”

从科普大篷车开始进校园的2000年年初到今天,人们对这项活动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老师!有活动记得早早给我们排上,孩子们都盼着呢!”这是基层单位的人经常对郭巧莉说的,也是她最大的动力。

“种下一粒种子,迟早都会发芽。这就是科普工作的价值,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把科学的种子撒遍三秦大地!”郭巧莉说。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果农科学技术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果农之梦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偷摘葡萄的狐狸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