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娅霞
成立于2011年7月的老挝苏州大学是中国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您如何评价老挝苏州大学对于当地高等教育的影响?
您所在的学校为中国学生前去留学提供了怎样的便利条件?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与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进行教育合作?
该书的特色就是访谈。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访谈录》这本书就问出了有关“一带一路”的一些好问题。
深刻的理论研究、详尽的数据列举、专家的旁征博引,在“一带一路”研究的书籍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国际合作是双方的共同任务,另一方的参与人员的观点和见解需要我们重视,我们只研究自己想怎么干,自己觉得该怎么干,很少问过对面的合作伙伴,你们怎么看,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我们非常重视,但是参与的国家中,诸多学者与管理人员,他们怎么看呢?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并不多见。
这本书中的访谈问题为将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人员开启了一扇窗,能够一瞥对方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也对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的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主编阵容强大,各有所长,相辅相成。这本书的主编为朱继君、张力玮。朱继君现任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在国际合作交流领域深耕多年,甘肃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合作历史悠久。张力玮是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主编,在国际教育方面也是业内权威。副主编杜永军现任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曾在《甘肃日报》担任记者,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他过硬的语言表达与专业采访技巧及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工作背景与学习经历,对该书的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位主编各有所长,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领域的不同方面都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编团队独特的构成和多视角、全方位的工作内容为本书的架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委中的一位外国专家。这本书的编委中有一位叫奥莉娅的女士,她现任甘肃政法大学教授,也是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研究生。201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她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奥莉娅于2009年来到中国,在甘肃工作至今,她的简历上满满十几页全是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科研、教育、翻译等国际交流工作的经历。笔者第一次见到奥莉娅是在2021年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中国政府友谊奖候选人答辩会上,一见面她就用流利的普通话介绍说:“我叫奥莉娅,来自俄罗斯奔萨市,现在是甘肃省外籍专家,做俄语翻译,研究中国文化,我在研究敦煌学。”疫情防控期间她翻译了一首名为“我的武汉我的城”的诗歌并拍成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她加入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无论是语言的交流还是采访沟通的深度,都保证了这本书的质量。
访谈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本书的访谈对象来自俄罗斯、新加坡、老挝、菲律宾、泰国、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印度、以色列等诸多国家。他们的角色也丰富多彩,有教育官员、大学校长、驻华大使,还有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这种多视角、真实、具体的访谈对我们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国际教育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果非要说这本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访谈数量还有待提高,对共同的问题缺乏最终的归纳。但这本书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合作工作者来说,还是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