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慕竹
前秦建元六年(370年)六月,前秦丞相王猛率步骑六万兵马征伐前燕,前燕国主慕容暐闻报,命太傅上庸王慕容评“将中外精兵三十万以拒秦”,双方在潞川(今山西潞城东北)对峙。
敌强我弱,为做到知己知彼,王猛下令将领徐成去侦察前燕军队的部署情况,规定必须在日中返回大营报告。战事紧迫,王猛焦急地等待着,然而日已偏西也没见徐成的踪影,直到黄昏时分,才见他赶了回来。
王猛统军素来以军纪严明著称,徐成竟然敢违背军令,这让他十分生气,当即下令:“把徐成拉出去斩了!”
众军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这时,将军邓羌站了出来,请求说:“如今敌众我寡,马上又要开战,徐成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应当赦免他的罪责。”
王猛冷着脸回答说:“如若不杀徐成,军法何在!”
邓羌再次恳求说:“徐成是我邓羌的部将,虽然他违期失律理当处斩,但我愿与他一起效力死战以赎其罪!”
王猛依然不为所动:“不行,军法不是儿戏,岂能出尔反尔!”
邓羌也生气了,他是前秦第一猛将,脾气暴躁,见王猛如此不给面子,立刻返回自己的营帐,“严鼓勒兵”,擂响战鼓,集结队伍,准备攻打王猛。
王猛闻讯,询问他何以如此妄为。邓羌回答说:“我们接受诏令讨伐远敌,现在有近敌却一味地要自相残杀,我想要先把你除掉!”王猛称赞邓羌仗义而又勇敢,于是派人告诉他说:“请将军息怒,我现在就赦免徐成。”
邓羌见徐成被赦免,也觉得自己的做法属于以下犯上,过于放肆,便亲往王猛的帅帐谢罪。王猛笑着拉起他的手说:“我这是考验将军罢了,将军对郡将尚且如此,何况是对国家呢,我不再忧虑敌人了!”
过了不久,与燕军的决战即将开始。王猛考虑前燕军队人数众多,声势浩大,需一猛将冲击敌阵,挫其锐气,这个人非邓羌莫属。于是他将邓羌召到帐前,郑重地叮嘱说:“今日之事,非将军莫属。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将军你要努力啊!”
不料这个邓羌居然又跟王猛讲起了条件:“若以司隶见与者,公无以为忧。”意思说如果能给我司隶校尉的官职,其他的事您就放心吧。
王猛说:“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我能任命你为安定太守、万户侯。”
邓羌不高兴地走了。
不久,大战开始,王猛急召邓羌,然而邓羌“寝而弗应”,躺在床上默然不应。不得已,王猛亲自驰赴邓羌的营帐,答应了邓羌的要求。邓羌这才一跃而起,立刻召军士拿酒,“乃大饮于帐中”,随后便率部将张蚝、徐成等人跨马挥矛,驰入前燕军中,杀了个数进数出,“旁若无人,搴旗斩将,杀伤甚众”,打得前燕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王猛见状,乘机挥军全线出击,于是大破燕军。前燕军主帅慕容评因为跑得快而幸免于难,“单骑走还邺”,潞川战略决战以前秦军大胜而结束。
虽然是受邓羌胁迫而允诺给他升官,王猛却并不肯食言。咸安元年(371年),他趁自己攻打潞川立有战功之机,请求前秦国主苻坚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
苻坚下诏回复说:“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周围的地区,职在政务,责任甚重,不能用来优待名将。邓羌有廉颇、李牧那样的才能,朕准备将征伐的事情交给他,在北方平定匈奴,在南方扫除扬、越之地,这才是邓羌的重任,司隶校尉怎么值得交给他呢!进号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
在王猛的努力下,前秦君臣团结,勠力同心,最终实现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司马光称赞王猛是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他在《资治通鉴》中引述北魏史学家崔鸿的话说,邓羌为触犯军纪的部将求情,是徇私;集结军队想攻打王猛,是犯上;临战提前索求司隶校尉的官职,是要挟君王,这三条,都是非常大的罪过,但王猛却能“容其所短,收其所长,若驯猛虎,驭悍马”,最终“成大功”,无愧一个高明的政治家。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王猛的成功,根本在于他强烈的大局意识。面对大局,持经达变,知进能退,方能避免舍本逐末,被小事所干扰,为无谓所左右。这份定力,才是智慧的核心,也是古往今来成就大功者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