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赋能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2022-08-08 06:21黄牧远宋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媒体融合

黄牧远 宋帅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新媒体异军突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这深刻改变了主题出版的出版理念、形态、传播方式以及内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因此,研究媒体融合对主题出版产生的影响及主题出版主动适应此融合的路径尤为重要。文章以主题出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为课题,分析主题出版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索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得出要把握5G通信技术普及为主题出版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创新发展路径和融媒体传播模式、充分运用全媒体优势的结论,提出借助线上平台、主动适应新技术、加强新技术应用和创新等建议,促进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融合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媒体融合;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204-03

主题出版作为培根铸魂、为时代立传、谋求长远影响的重大工程,非朝夕之功,需要出版人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薪火相传、不懈奋斗,而后迎来厚积薄发的出版成果。进入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快速转变,从规模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纯粹的量的增长转为追求精品的质的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1]。这为主题出版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航向。主题出版从业者要提高思想认识、站在更高的视角、用更饱满的表现形式打造主题出版精品,做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精神产品。

2016—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数量累计达513种,从中可一窥国家层面对主题出版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2]。由此可见,各大出版单位都在着力发展主题出版。这种打造不单单体现在选题创意上,从一开始就注重特有资源的结合,在打造的过程中持续强化各自独特的领域及强项,进而产生汇聚专业、品牌特色的产品线。

一、新时代背景下主题出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主题出版是指围绕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开展的倡导时代主旋律,弘扬传统文化、科技文化和国家精神,探索治国理政,有助于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出版活动[3]。近年来,主题出版活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持续改进和创新,呈现出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新局面。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新时代融合出版和新技术的共同加持下,主题出版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开放,产品越来越丰富,形态也越来越广泛。主题出版不仅是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渠道,更逐渐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国家建设发展成就的重要载体和方式。

2021年,共有170个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其中图书选题占85%,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占15%。出版单位一方面努力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借助各类选题,积极融入各类国家级战略,例如人们熟知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主题出版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丰富和完善的选题结构上,这样能够更加顺利地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的图书。主题出版不断丰富的内涵与不断拓展的外延,使其更加契合时代精神的需求。

(二)新技术给主题出版发展带来的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创新出版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出版行业架构与内涵实现了多项优化,主题出版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由最初以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为主,转变为目前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读者的购书方式、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纸质形式转变为以网络购书、数字阅读为主。线上消费和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影响着广大读者的消费习惯及阅读习惯,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

过去地域的局限导致主题出版选题方向、出版产品过于单一,而随着媒体融合技术不断升级,如今的出版选题范围更加广泛,出版方式、传播方式更加立体化、多样化。主题出版的发展空间因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展,新技术促进了出版的新发展,带来了出版的新机遇。

二、与时俱进,深度贯通主题出版的内容优势与融合发展的传播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媒体融合、出版融合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性发展。2021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把“内容生产传播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列入“十四五”时期重点目标,进一步彰显融合发展共识。主题出版作为出版行业最重要的板块,开创一条独特而有效的融合发展之路,更好地发挥其在宣传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伟大历程中的引领性作用,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近年来,出版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艰辛探索,推出了一大批主题出版类数字图书精品,而且在丰富主题出版品类和形态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但面对媒体技术对阅读方式的刷新仍在不断持续加速、传播环境不断变化等新特点,出版界还需要进一步深度贯通主题出版的内容优势与融合发展的传播优势。

(一)把握优质内容

只有优质内容才能抵达读者内心,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主题出版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学术性及专业性作品,也包括可读性强的大众通俗类作品。主题出版作品所面向的读者群体不是固定的,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及阅读喜好。如何通过丰富的出版产品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各类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在主观上认可并接受产品,进而愿意为其付费,是出版从业者未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深耕新型传播手段

互联网用户规模近年来飞速扩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网民有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庞大的用户群体面前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数字内容产品。尤其是对年轻读者群体来说,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持續兴起且不断迭代,读者只需要滑动屏幕甚至可以闭着眼睛读书,改变甚至颠覆了以往的阅读边界和场景。运用好移动互联的新型传播手段,增加主题出版内容的传播广度和力度,尽可能快速覆盖、深度锁定广大互联网用户,既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出版从业者只有带着危机意识进行学习探索,灵活应变,为优质内容嫁接融合之翼,才能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不断探索融合创新策略,赋能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主题出版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题出版要在主题选择、营销模式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利用融合发展优势,把握融合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4]。

(一)应用新技术,创新解锁新选题

主题出版要以适应大众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接收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主题出版的受众群体进一步分化[5]。5G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使出版者在把握主题出版选题、获取读者需求上有了更多的渠道,可以从各类小程序、微博、公众号、融媒体平台等入手。因此,主题出版的重大机遇在于要对当前读者强烈的学习需求有所回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搭建融媒体平台,完善主题出版选题策划机制,加强编辑与读者的沟通和全方位、立体化互动。

(二)融入新技术,创新出版新形态

要实现主题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善于利用新技术,运用融合发展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融媒体传播模式的创新中积极融入现代科技,为出版内容的表现形式提供不竭的思路源泉。

出版单位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发听书、读图、在线互动、屏阅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读者黏性,还可以提供更多具有互动性的新型出版物,进而提高出版价值,提升出版附加值。

(三)以用户为中心,创新生产模式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阅读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感官体验演变为更加深刻、复杂、立体的多种体验。这意味着在内容选择上,读者会更加挑剔、要求更加多元。出版单位的主题出版融合工作,不仅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精准把握出版融合发展趋势,还需要及时把握读者的动态需求,并给出有效回应。

1.基于读者群体分化的特点,拓展多元化内容题材

要兼顾不同读者群体的年龄、偏好、接受度等特点,从题材的多元化入手,多角度挖掘潜在的创作资源和素材,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作者,为其提供指导并给予充裕的创作时间,精心打磨精品力作。这样不仅能使内容更好适配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有效规避跟风出版和同质化内容,体现出版物的原创性,不断丰富融合出版形态。

2.基于不同阅读场景的需求,创新内容表现形式

主题出版内容要避免枯燥乏味,兼具理论性和趣味性,就离不开对内容的深度精细加工,而数字阅读终端支持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恰好承载了这一功能,是满足不同场景阅读和使用需求的便捷途径。具体而言,一方面,应继续深化已投入应用的创新形式,使其与阅读场景更加贴合,例如从原文朗读的有声书逐步延伸到专家讲解、访谈、多人情景演播等有声读物,提升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应深入挖掘阅读场景的需求,积极提供相应产品,拓宽阅读空间,例如制作讲授专题党课的PPT课件,用于各种信息展示屏、带有二维码可链接完整数字内容的海报等,通过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内容更加贴近、适应、满足读者需求。

3.基于信息技术迭代速度快的特点,打造个性化、理想化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既可以用于重塑主题出版流程、优化出版管理理念,又能够为好内容插上科技的翅膀,使读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适度的黏性,因此它们是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强劲推手。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打造不同的传播平台,运用用户画像精准“捕捉”读者,持续为读者提供其感兴趣的题材、喜欢的内容,满足读者的各类需求;延伸知识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化繁为简,把“大海捞针”转换为“唾手可得”,使读者能够便捷快速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强化阅读体验感以及消费满足感。

(四)适应传播格局变化,创新出版理念

置身于新的传播环境,要求出版从业者善于把握趋势,用好裂变传播特性,使新技术赋能成为主题出版的最大增量,抢占移动互联传播制高点。

一是要准确判断传播链条上不同个体的角色定位,区分内容传播者、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定位,利用同一内容多形态出版的优势,实现内容的量身定做,打造二次传播效应,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分众化特点。

二是要将读者调研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明确各种传播渠道在不同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掌握读者接收信息的习惯和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投放,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精准化特点。

三是要深耕内容的实用性,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抓住“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的特点,在把控好出版导向的前提下,以开放服务吸引广大读者用户主动参与到主题出版内容生产中,为其创作提供平台、素材、工具、载体等,激发广大用户的创作热情,产生更多“接地气”的鲜活作品,适应互联网传播的差异化特点。

让广大用户参与主题内容的生产,是主题类数字内容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既可以扩大主题内容创作群体,又能形成更多“接地气”的好作品,同时内容创作者本身也是最好的传播者,可以对周围人群进行有效的传播。随着创作者越来越多,同一个主题内容展现的体裁、话语风格会越来越丰富,传播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这有助于使优质内容获得较长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

(五)创新体制机制

5G通信技术背景下出版工作将技术优势与传统出版融合创新,需要不断谋求出版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出版社的主动性,调动出版人的积极性,形成各得其所、各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在把握出版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意识形态规律,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灵敏、深入的优势,转变运行机制,调整出版结构的主线和核心,构建具有数字化思维的主题出版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主题出版选题,坚持科学的出版理念,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服务。

四、结语

主题出版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把握新机遇,例如5G通信技术的普及,基于此主动探索如何有效实现创新发展和融媒体传播,还要借助线上平台,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增加出版物的深度和广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为主题出版插上融合发展之翼,是出版单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之举,是紧跟时代脚步、满足群众需要、适应社会要求的有效之策,出版工作者应持续探索,踔厉笃行,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主题出版融合产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光明日报,2017-10-19(02).

[2] 温珮滢.主题出版五年寻脉[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06-30(07).

[3] 韩建民,李婷.我國主题出版研究现状和趋势浅析[J].出版与印刷,2019(2):7-10.

[4] 刘洪.新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创新[J].出版广角,2019(16):21-23.

[5] 刘恋. 5G时代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机遇与创新路径分析[J].出版广角,2021(20):60-62.

作者简介 黄牧远,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出版、融合发展。宋帅,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媒体融合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由《家风十章》看主题出版的大众化探索
贴近生活,引导读者,培养新知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回应时代课题,创新主题出版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