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我们要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前进方向,用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勇毅笃行。
历经百余年的稳步发展,青岛市市立医院从一所仅有100余张床位的小医院,发展到目前辖本部、东院、西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徐州路院区5个院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高水平、现代化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集团,形成东、西、北连锁经营、多元化服务、规模化发展,综合实力越居山东省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交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由疫情严密防控、院区改扩建、三甲复审、DNV认证、国考排名、教研质与量双提升、TAVI、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一项项闪耀成果构成的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展现了百年市立的强劲脉动。“这是全体青岛市立人一起扛起来、闯过来、拼出来的。”在总结会上,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总院长管军如是说。
“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我们要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前进方向,用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勇毅笃行。”管军说。
青岛市市立医院的飞跃发展,正是一代代青岛市市立医院人只争朝夕的努力。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党委书记杨九龙表示,这正是“百年辉煌之成就为智慧和力量源泉”。
近年来,根据国家省市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常见病、危重病的市场需求,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攀登计划”为契机,青岛市市立医院各学科对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按照“寻标、对标、达标、夺标”的思路进行扶持建设,准确制导、精确打击,构建全方位学科发展群。
结合国家、省、市重点学科规划纲要,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了学科评估和学科分层,并依据学科发展层次、专业类别和资源依附方式分类整合学科分布构成,划分为核心动力型、稳定动力型、新型动力型、朝阳产业型,以核心动力型为龙头、以稳定动力型为主体、以新型动力型为两翼、以朝阳产业型为新引擎,构建全方位学科发展群,激发学科发展内生动力。
同时,该院还与国内外大医院实行横向联合,以组建诊疗中心的形式,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缩短新技术开发周期。在重点病种的诊治、核心技术的掌握,重大、疑难危重病例的抢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更多的专科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医改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时刻的思想警醒和高度的危机意识。在全国、全省大型三级综合医院都在努力进位争先、做大做强的大环境下,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工作如同逆水行舟,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步。”杨九龙表示,要“放大坐标找差距,提高标准找问题”。
一方面,青岛市市立医院加速学科核心技术培育。对标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和技术储备目录,加快尖端诊疗技术引进和开发,突破疾病诊治技术瓶颈创新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评估、考核的全周期管理体系,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专项管理和提升,鼓励外出进修学习,设立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奖励,纳入职称晋升和年度考评,实现重点技术和病种数量翻番,填补学科技术空白;全面强化平台科室建设,加大对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物理诊断等平台科室投入力度,提升亚专科人才培养和医学装备水平,推动学科诊断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产业链,以转化医学、精准医学和康复医学为抓手,带动整个疾病治疗产业链协同发展,抢占学科发展战略高地;提前布局“银发医疗”,加强老年医学及精神心理等相关学科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优化学科管理协作机制。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优化集团学科布局,提升集团“中心制管理”内涵,打破院区间、学科间壁垒,盘活现有资源,集约发展资源,打造资源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形成发展合力;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医疗组为单元的赋能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单元和数据统计口径,切实激发科室管理效能和医疗组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打造专科专病MDT团队,有效落实“三固定”模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为患者提供高效、专业的“一站式”、“个体化”诊疗服务;打造专项管理MDT团队,以项目工作组为核心,做好6大中心、AMS、ERAS、VTE、日间手术、临床路径等重点专项工作的多学科协同推进;打造应急救治MDT团队,探索设立内外科专家总值班,切实提升会诊效率和质量,强化突发事件和危重患者响应救治能力。
同时,对标学科建设和技术开发需求,青岛市市立医院坚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引才,构建人才识辨评价全过程体系,出台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办法;坚持自我培养为本的人才发展理念,为真人才打造干事创业真平台,优化青年骨干人才的职业成长路径,加强人才综合评估体系建设,构建医学人才高地。
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管理团队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医院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已成为公立医院日益紧迫的发展命题。早在2014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就建立了运营管理部。2021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青岛市市立医院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与物价管理部作为运营管理委员会工作落实的主要职能部门。
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方面,该院成立了青岛市市立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搭建了运营管理委员会—运营与物价管理办公室—科室运营小组—科室运营助理四级运营体系。将质量管理部、医保办、医务科、护理部等涉及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部门均纳入委员会,共同参与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
为全面提升医院运营管理和学科建设水平,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青岛市市立医院自2016年起全面推动整合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工作量和工作任务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和成本控制为主要导向,以质量、安全、能力、服务、效能和成本为主要分配要素,以“绩点”为表现形式,科学体现科室和员工劳动价值和贡献度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据了解,该院绩效管理体系以RBRVS为基础,融合了工作量、核心能力、运行效率、成本控制、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考核模块,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DRG导向指标分解融入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构建了“标准—指标—考核—分配”一体化的整合型绩效分配模式,以绩效分配体系引领管理目标落实,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建立一体化绩效管理信息平台,规范科室绩效二次分配工作流程,提升绩效考核导向精准性和全覆盖。在全院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绩效导向,助推医院各项业务全面发展。
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
管军表示,通过改革,青岛市市立医院发展提质增效,运营效能显著增强,该院工作量指标实现了连年增长。后疫情时代,该院工作量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住院日下降0.7天,门诊人次同比增长5.8%,疑难危重症患者同比增长10.2%,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5.8%,住院次均药费同比下降14%。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蝉联A+,运营效率考核拿到满分,青岛市市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院不断拿出“实招”,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社会这个“大健康体”的“神经末梢”,致力于为百姓破解“看病难”的顽疾,为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建设“健康青岛”贡献力量。
据杨九龙介绍,该院围绕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积极探索党委牵头保落实的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式管理,为民办实事69项。
2021年2月起,青岛市市立医院充分发挥市属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公益性,集中高端医学人才优势,组建了覆盖82个专业300余名医学博士组成的健康科普团队,通过开展《博士健康课》,百名医学博士进社区、进企业,创建地铁市立健康主题车厢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健康促进活动,为百姓提供科学、专业、可及的健康指导,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
“无论是‘博士进社区’还是‘博士健康课’,医院都旨在培养青年医生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意识,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流向基层。”管军说。
此外,该院在青岛市率先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该院完善医联体建设工作,调研医联体单位31家,新吸收9家单位加入,医联体单位增至66家,在医联体内开展专家坐诊、指导、培训、处方点评、双向转诊等多项工作,提升医联体整体服务水平,上线“智能化移动宣教”系统,构建健康宣教“云中心”,覆盖集团所有门诊、住院病区,实现精准宣教全覆盖。
在对口支援及帮扶方面,该院选派15名学科骨干赴定西、陇南、西藏、菏泽4个协作医院开展工作,覆盖心内科、神经外科、儿科、超声等10多个专业,刷新区域医疗技术空白10余项,培训医护和管理人员1037人次,该院党委获得2021年度青岛市扶贫记功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