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朝晖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郑州 450046)
为促进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助推河南省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结合行业发展及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人才培养要以国家、省、市政策为指导,以校企深度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为核心,根据跨境电子商务职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协商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优势课程和教材、设计合作课程的教学及制定考核评价制度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建立校企共商机制是合作基础,制定校企双元培养方案是实施准则。通过分析跨境电商基层岗位特性,确认岗位核心知识目标和能力标准,建设“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学校教育系统和企业培训系统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方法;实现教师和师傅共育人才,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校企一体岗位育人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将学生培养成倍受企业欢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1.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特色产业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优势与潜力所在,河南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要注重依托特色产业,如现代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河南自贸区、新郑综保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培养服务于特色产业跨境电商的大量合格及优秀员工,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2.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特色
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特色,即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以分层分段化、学科交叉复合化、校企共育协同化、实践环境真实化为原则,设计满足跨境电商多层次多岗位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师资问题、实训问题、校企合作问题,依靠多年的积累探索,形成以模块课程、分段上课为基础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即校方、企方双导师同授一个模块的课程,校方导师以理论建构为主,企业导师以实际操作为主。针对校企合作问题构建学校与企业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六大融合体系支撑的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共赢共生,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能力成长与德育成才的双目标发展。
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企业教师缺乏教学理论,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学生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后的第四学期,把原有的4 门专业核心课进行合并重构,建设成为以企业导师实践为主的“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模块”和“跨境电商综合推广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三个方向,在“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模块”运行中,企业承担“跨境电商选品技巧”和“跨境电商多平台运营”两个方向,学校导师承担“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一个方向,每个方向承担6 周的教学任务。通过模块化课程的构建,使得企业导师的实践技巧和专业教师的教学理论有机地融合。
图1 “六融合”、“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跨境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立足区域人才培养需求,在六大融合体系的支撑下构建校企联合的CCFG(College+Company+Factory+Government)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导师进驻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企业开展理论和实践的全学期、全天候的连续性授课和指导。该模式下学生跨境电商实战技能得以显著提升,学生多次在各类跨境电商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毕业生也从学校再到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学校与企业融合
图2 CCFG 协同培养框架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重构。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达到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实现学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带领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如“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OCALE 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等,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2.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
企业为专兼职教师的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实现专业与职业相互融合。企业技术人员兼职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或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专业教师兼职公司技术人员,到公司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并且还获得了实践经验。
2021 年第一学期有2 名企业专家进行理论授课,其中每周实训38 课时,理论16 课时。在课余时间企业提供了超过20 个的Amazon 品牌备案账号,学生分成小组对平台账号进行团队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企业专家一对一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通过学习,入驻项目组的学生掌握了真实店铺的listing 上传,随着项目的深入还对FBA 发货和出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项目开展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了企业级的培训,从而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3.学生与员工融合
企业将真实项目引进课堂,利用充足的Amazon、ebay、Wish 等真实业务平台账号满足学生的教学、学习、实训等任务。2021 年第一学期企业派驻9 名企业实战专家承担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实操工作,提供产品开发、物流管理、产品分析等跨境电商使用软件,把产品的拍摄、销售、包装等业务带进日常课堂,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取得工作经验。
4.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融合
校企联合授课,推行Education+Experience 产教融合、Project+Practice 项目实践模式。在该模式下采用学生轮岗完成企业任务,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通过真实项目一起帮带学生,学生完成项目后掌握一定技能,以协助老师指导下一批学员的方式来实现项目引领、工学交替、产教融合,让学生在校就具备成为跨境电商从业者的能力,真正做到为跨境电商产业精准培养人才。同时,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使得从学校到企业实现无缝衔接。
5.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融合
校企双方围绕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要求,以“综合素质拓展”“实际技能训练”“知识应用”等模块化内容为共建教材,联合企业推动“1+X”跨境电商B2B 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资格试点。通过该认证培养学生面向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和服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全网营销和跨境电商销售等岗位时,能够根据店铺和官方网站的规划,完成跨境电商店铺基础设计、跨境电商平台基础运营工作任务,根据线上跨境交易业务需要,完成跨境交易跟单工作任务。
6.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把办公室搬到了学校,实现了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完善了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也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造就出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外,还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形成了能力成长+德育成才的双目标培养体系。利用“实训+实战+创业”的递进式路径,从课本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提升素质,引真实项目进课堂,以业务为引导,以工单制教学为突破口,以生产性实训室和学生工作室为依托,实现课堂课外全过程职业素养培育,在有理论支撑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依托企业将实践落地,利用实践出真知的过程深化学生的能力和修养。让学生们收获扎扎实实的理论知识,也能锻炼出实实在在的实操水平。
在能力成长目标引领下,学生通过日常的理论授课、企业项目实践过程、真实项目实践、就业创业孵化等过程,逐步形成了从“匹配企业要求→强化学生技能→助力个性发展”,实现“工单制”和“集训式”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同时,注重潜移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从“价值形态打造→劳动教育引领→职业道德养成→工匠精神塑造”的德育内容逐层递进,目标逐层升级。
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战略协议,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素质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根据职业岗位任务及其素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明确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培训内容。校内建设跨境电商真实工作场景,设计学习情境,进行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内容学习;将学徒培训中企业课程开发成校企合作在线课程,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任务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包括数据化运营、商务谈判、消费心理学、跨境电商英语、商务礼仪、跨境物流仓储、跨境通关等基础素质课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围绕跨境电商运营技能开展,以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营销为主。学校在线开设《跨境电商实务》课程,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形成规模化培养的集聚效应,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应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根据“基础共享、专业分立”的逻辑结构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共享课培养学生的基本通识能力;专业分立通过各专业的方向核心课满足个性培养要求。按照专业基础相通、业务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针对一般贸易环节,开展外贸业务员方向培养;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环节,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培养,培养的学生“会跨境电商、懂国际贸易”,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就业岗位的迁移度与灵活性。
通过校企共育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实践,在实施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较为匮乏,大部分教师为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派,这些教师虽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能力不足,如果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弥补普通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缺乏的短板,但是他们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较低,并且行业高级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由于学历等因素无法引进到院校内任教,优秀的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尚未成为常态。
企业希望高校能做出符合规格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可供企业直接承接成果,应用于运营,同时为企业输送训练有素的学生;而学校则希望学生与教师接受更多实务训练,增加技术技能应用的领域,为学生创造就业创业机会等。这些差异造成产教融合不深入,其中最难的是建立“多赢机制”,多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负担和麻烦,使企业缺乏合作的直接动机。
总之,跨境电商“六融合”“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是一种探索,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经贸类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为实现技能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