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昕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冠状动脉组织在正常状态下能为心脏提供足够的血流,但人们的饮食在改变,摄入过多脂肪后,存在脂质成分沉积的情况,若未得到控制,沉积问题会加重,逐渐在冠状动脉位置形成硬化组织。在硬化组织的阻碍下,原本的血流速度会减缓,会造成心脏损伤,诱发心脏疼痛等症状,提高冠心病发生率。冠心病是老年人多发性疾病,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常见胸闷、胸痛等症状,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受到影响,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且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由于冠心病治疗周期长,多数患者不良情绪明显,会降低临床疗效,此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治疗效果[1]。传统冠心病护理措施较片面,仅重视生命体征的监测,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冠心病患者的活动,可抑制体征波动,但很难逆转心脏损伤,常造成冠心病持续进展。且该措施未关注冠心病患者的情绪,在不良情绪下,会降低冠心病治疗配合度,加重心脏病变。与传统冠心病护理不同,人文关怀的核心是患者,将患者特点、权利作为护理依据,在改善病情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并结合自身经验,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满足患者自尊心理,让患者能高度配合医师的各项治疗,有效控制冠心病的进展[2-4]。因而本研究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纳入了我院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目的是分析人文关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开展价值。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纳入我院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随机法分组,人文组(n=41)行人文关怀,男女比例为22∶19,年龄分布在62~84岁,平均年龄为(73.39±2.87)岁;病程分布在0.40~9.50年,平均病程(5.17±1.94)年。普通组(n=41)行传统护理,男女比例为23∶18,年龄分布在61~85岁,平均年龄为(74.38±2.59)岁;病程分布在0.30~9.70年,平均病程(6.01±1.86)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智力水平正常,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可与医师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临床资料高度完整的患者;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存在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意识存在障碍的患者;存在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存在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人文组 为患者行人文关怀护理,内容如下。
1.2.1.1 情绪关怀护理 面对冠心病较长的病程及治疗周期,多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与冠心病患者多沟通,观察其面部表情及情绪变化,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并适当换位思考,通过注意力转移、冠心病病情进展控制成功案例讲解等方法排解其不良情绪。
1.2.1.2 睡眠质量关怀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睡眠时间短的问题,加之冠心病的影响,会降低患者睡眠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睡前排空膀胱、控制饮水量等、调整睡前饮食等,同时依据患者情况制订作息计划表,在夜间切实执行。此外,在患者休息时需保持病房安静,调整室内光线,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1.2.1.3 环境关怀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房除定时开窗通风、调整湿度温度外,还需定时清洁地面,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摔倒等安全事件,若条件允许,适当增加病床防护栏高度,避免患者坠床。
1.2.1.4 加强知识教育护理 老年患者理解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应细致讲解冠心病知识,让老年患者了解到冠心病是可控制的,同时强调冠心病治疗注意事项,提升其自我约束能力。
1.2.1.5 用药关怀护理 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存在忘记服药、服药时间错误、服药剂量错误的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在服药时间将所需服用药物放置在病床前,督促老年患者服药,同时耐心讲解服药不良反应及紧急处理措施,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1.6 饮食关怀护理 冠心病患者多为老人,日常喜爱高盐、高脂肪等食物,但这些物质会加重心脏损伤,增加斑块组织。在日常饮食中,需限制盐分摄入,遵循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喜好,适量增加其喜欢的食物,并控制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并能防止不当饮食造成的心脏损伤。
1.2.2 普通组 给予患者传统护理,内容如下。
1.2.2.1 运动指导 冠心病患者多存在血压升高的情况,若未控制活动,常造成血压升高,会加重心脏损伤。因此需限制冠心病患者的活动,选择恰当的有氧运动,锻炼患者心肺功能,注意控制活动量并改变活动形式等,能让患者更好的适应身体锻炼,可强化心脏功能。
1.2.2.2 生命体征检测 准备便携式的心率测定仪,能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适当增加体征检测频率,可掌握血压、呼吸的变化,能判断心脏工作状态。
1.3 观察指标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作为依据,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变化。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评估,观察指标包括社会职能、角色职能、精神健康、情绪职能。满意度的评估,需由院内翻阅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查阅冠心病相关文献后,设计针对性问卷,经由关怀态度、关怀内容、关怀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共计100分,其中80~100分为冠心病者很满意,60~79分为冠心病者较满意,0~59分为冠心病者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即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情绪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人文组护理后HAMD评分(10.05±3.46)分、HAMA评分(12.76±3.88)分较普通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情绪变化情况()
表1 观察两组情绪变化情况()
2.2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 人文组社会职能评分(81.47±4.03)分、角色职能评分(82.32±4.15)分、躯体健康评分(79.65±4.37)分、情感职能评分(83.59±4.12)分较普通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分,)
表2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分,)
2.3 观察两种满意度 人文组满意度(92.68%,38例)比普通组(70.73%,29例)高,P<0.05。见表3。
表3 观察两种满意度[n(%)]
冠心病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气促等,多是心肌缺血缺氧所致,高危因素是遗传因素、饮酒抽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较差。作为新兴护理模式,人文关怀的前提是整体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结合自身护理经验,进行护理方案的制订,可提升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灵活性,利于实现较高的患者满意度[5]。在传统的冠心病护理中,多进行运动指导,控制老年患者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避免过度劳累,而生命体征监测则能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异常,便于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挽回患者生命[6-9]。但冠心病很难治愈,持续治疗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内心压力,且需面对记忆力差等问题,均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满,降低治疗依从性,可能会加重心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死亡事件。针对此类情况,需根据冠心病患者的需求,调整干预措施,改善心脏供血状态。
不同于传统冠心病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更注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关怀护理措施,当冠心病患者面临较长的治疗周期及病程时,会出现不良情绪,加之老年患者较差的心理承受力,会加重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通过成功案例讲解、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冠心病治疗[10-12]。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的睡眠时间较短,加之冠心病带来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通过调整患者睡前饮食量、饮水量、排空膀胱等措施,并制订针对性的作息计划表,同时保持病房安静,调整病房内光线,可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活动受限的情况,为避免摔倒、坠床等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除调整病房温度、湿度外,应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还可适当增加防护栏高度,以提高护理安全性[8,13-15]。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缺乏对冠心病的了解,自我约束力较差,导致冠心病反复加重,此时护理人员细致讲解冠心病知识及治疗注意事项,能帮助患者规范自身行为,保持较高的自管能力,从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老年冠心病患者还存在记忆力差的特点,生活中可能会记错服药剂量及服药时间等,要求护理人员在用药时间督促患者服药,还可在药盒上标注用药剂量、时间等,加深患者记忆,让其保持较高的用药依从性,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9]。此外,冠心病患者有饮食不规范的情况,该类群体喜好咸鲜类食物,或喜好肥腻食物,均会增加脂质成分的沉积,还会造成血压波动,诱发肾脏病变。为抑制此类事件,规范冠心病患者的饮食,控制盐、脂肪,能预防斑块的形成,可改善动脉血流情况,对加速冠心病恢复、抑制冠心病加重均有正面作用。
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人文组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可见人文关怀不仅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预后较好,具有广泛使用价值。孙亮亮[10]对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前HAMA评分(23.41±8.50)分与对照组(22.75±4.52)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12.04±4.79)分低于对照组(17.25±5.42)分,P<0.05。与本研究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价值显著,不仅能实现较高的生活质量,还能减轻不良情绪,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