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轩,宋松伟,蔡忠璐,申旭东,丁 雪
(1.大石桥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辽宁营口 115100;2. 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辽宁营口 115004;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辽宁营口 115004)
近些年,辽宁部分地区池塘主养鲤鱼亩产突破5000kg,但却因价格低迷,渔民亏损愈发严重,加之北方内陆淡水地区适宜养殖品种匮乏,转型养殖凡纳滨白对虾(Penaeusvannamei)成为渔民首要选项,因此凡纳滨白对虾淡化标粗场数量猛增,个别乡镇规模型标粗场达15家,但淡化标粗技术、淡化苗质量却参差不齐,对池塘养殖成功率影响较大。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海水虾类规模化繁育技术创新团队”,以及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科技特派服务团”合作,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交流调研情况,现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内陆地区凡纳滨对虾室内淡化标粗实用技术。
车间东西走向,便于采光,透光率15%左右为宜;标粗室水体5倍以上蓄水沉淀池2~3个,用于供水;按照培苗水体≥20:1配备变压器,按变压器功率的80%配备发电机;按15W·h/m3以上配备罗茨鼓风机功率,并留有备用风机;按800m3水体配备1t以上热水锅炉[1]。
根据实践经验,列取了仔虾淡化标粗主要水质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 仔虾淡化标粗主要水质指标要求
1.3.1 蓄水沉淀池消毒
接苗前7d,选择在晴天中午,使用有效氯为28%~32%的漂白粉40mg/L~60mg/L对蓄水沉淀池消毒。漂白粉充分溶解于大桶或船舱中后,用水泵或其他工具将含氯的消毒水均匀泼洒至水塘中,增氧机关闭,白天让太阳直射,直到余氯小于0.1 mg/L。如果急需用水,可以在消毒4hrs~8hrs以后,持续开启增氧机,同时使用余氯测试剂检测余氯含量,使用硫代硫酸钠1:1中和,硫代硫酸钠使用工业纯或者以上级别,少量多次进行。卤水池消毒方式同淡水沉淀池,非沿海省份内陆地区无需准备卤水池,直接用海盐、海水晶[2]或同类产品调试水体所需盐度即可。
1.3.2 车间消毒
新建车间,需要放水浸泡,浸泡10d左右脱碱;如果急于使用,可以用草酸或者醋酸喷洒,然后再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可以缩短至3d~5d。刷漆水泥标粗池进苗前可使用碘液加洗洁精混合清洗干净晾干备用;纳米管可用浓度10mg/L~20mg/L次氯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3]溶液浸泡6hrs~8hrs,清洗干净晾干后用塑料扎带绑在沙管上;供水管道可用火碱冲洗消毒。
1.4.1 盐度调节
测量卤水盐度,根据供应商提供的虾苗出池盐度,提前1d~2d在标粗池配好与其一致盐度的接苗水,水深70cm~80cm为宜;配好盐度后曝气,将死藻泡沫捞出,检测是否含有余氯,如果含有,用硫代硫酸钠中和后备用。
1.4.2 水体培育
如采用浓水做苗,接苗前1d需往苗池中添加10mg/L芽孢杆菌、10mg/LEM菌、10mg/L光合细菌进行标粗池水体活化,并于来苗前1hrs~2hrs,泼洒用100目料袋搓洗后的虾片(50g/百万尾),另需添加多维类抗应激产品2mg/L;如采用清水做苗,可用腐殖酸钠类产品代替虾片遮光,来苗前1hrs~2hrs投喂丰年虫幼体(250g/百万尾),同时添加多维类抗应激产品2mg/L。
北方凡纳滨对虾标粗淡化仔虾超80%采购自海南、广东、福建一带,空运至当地水温约20℃,接苗池水温24℃~26℃为宜,虾苗到场后,将苗袋整袋放入苗池中,让苗袋内的水温在苗池中上升,当苗袋中的水温与苗池中的水温差小于3℃时(约15mins~20mins),将苗袋内的虾苗倒入苗池中,之后用锅炉加温,将苗池水温6hrs~12hrs加热至30℃,快速缓苗。布池密度应控制在5万尾/m3~10万尾/m3为宜,15万尾/m3以上标粗成活率会大大降低。
饲料投喂建议8餐/日,虾片2餐、全价微囊饵料4餐、丰年虫幼体2餐混合搭配;虾片投喂前用乳酸菌或EM菌泡料15mins~20mins为宜,尽量不使用自来水,防止自来水中余氯影响菌制剂效果;丰年虫幼体每次投喂250g/百万尾,投喂时间08:00、22:00左右为宜,投喂前应用碘或过硫酸氢钾类产品彻底消毒。每百万虾苗日投喂量详见表2。
表2 每百万虾苗日投喂量
虾苗到场后根据养殖户虾苗盐度要求调整盐度淡化梯度,来苗20hrs~24hrs,视虾苗状态判断是否开始淡化降盐。如果虾苗状态好,加注淡水或同盐度新水5cm~10cm促进虾苗蜕壳;如果虾苗状态很差,不吃料或者白苗多,不建议加注新水。盐度>10‰,淡化梯度3‰/日~4‰/日;盐度5‰~10‰,淡化梯度2‰/日~3‰/日;盐度<5‰,淡化梯度1‰/日~2‰/日(根据每天虾苗状态适当调整)。
进水用60目~80目筛绢网过滤[4];P5~P10排水网选用60目,P10以后改用40目,继续使用60目排污效果变差,不利于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控制。排水前检测苗池盐度,计算好排水量,检查排苗管是否完好无损,并用捞网查验排水口是否漏苗;加水前全池泼洒多维类抗应激产品1mg/L;加水时流速不宜过大、过急,防止应激过大,一般情况下,加水时长4hrs~6hrs为宜。
观察虾苗建议在投饵后1hrs~2hrs检查,观察方式有两种:肉眼和显微镜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整齐度、是否挂脏、是否有寄生虫、胃肠饱满度、是否剩料、是否偷死等。
2.4.1 肉眼观察
捞苗网沿气头中间往池壁方向捞取一部分虾苗,置于白瓢中肉眼观察各项检查指标。
2.4.2 显微镜观察
捞苗网沿气头中间往池壁方向捞取一部分虾苗,置于白瓢中,随机选取部分虾苗镜检各项指标。镜检虾苗后,吸管吸取白瓢底部的部分水样,镜检水中饵料情况,如果虾苗胃肠饱满,水中无或者少量剩余饵料,则表示投饵量适中;如果虾苗胃肠饱满,水中剩料多,则表示投喂量过大,需减料;如果虾苗肠道不饱满,同时水中无剩料,则表示投喂量不足,需加料。
正常情况下,虾苗蜕壳时间为晚上22:00~04:00,技术员在出苗前2hrs~4hrs应使用烧杯观察虾苗蜕壳及硬壳情况,调整出苗时间。如果在烧杯中观察到有很多完整的虾壳,则表示虾苗还在蜕壳期,没有完全硬壳,排苗、捞苗,会对虾苗产生很大的损伤,导致虾苗在出苗桶内活力不好,影响虾苗质量。出苗销售时间10:00以后为宜。
淡化标粗过程中,要定期添加菌制剂、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来调节水质和虾苗体质。EM菌建议10mg/L/日,改善虾苗肠道菌群,预防肝胰脏发白、空肠、空胃、黄白苗等问题;光合细菌建议在早上换水后添加5mg/L,有助于改善水质稳定氨态氮;芽孢杆菌建议5mg/L/日拌料,有助于改善水质和预防拖便;钙镁、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建议1mg/L/日拌料,满足日常蜕壳生长所需。
日常车间加水、换水前后,因水位高低不同,各苗池会有差异,应关注苗池充气量是否充足,如果达不到沸腾状,应及时调整开关或者鼓风机。车间操作工人30mins进车间观察充气及温度控制情况,避免增氧、加热管脱管和增氧量小、温度不达标等情况。降温幅度1℃/日~2℃/日,苗池与出苗水温差小于3℃,出苗水与池塘温差小于3℃为宜[5]。
出苗前1d,应由质检人员抽取第2d要出池销售的虾苗,做虾苗整齐度和应激测试、常规水质指标检测、胃肠饱满度和寄生虫镜检、弧菌检测等,达到标准后方可出苗。
40目集苗网绑在集苗框上,苗池水位用排水管虹吸排水降至40cm,池内插管缓慢拔出,及时捞苗,捞苗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虾苗机械损伤,注意观察集苗网内虾苗密度,避免密度过高引起缺氧,造成虾苗体色发红,活力下降,影响虾苗质量。虾苗捞出后,尽快将虾苗干运至出苗桶内,出苗桶虾苗密度80万/桶~120万/桶为宜,150万/桶以上容易因虾苗密度过高,活力下降,充气量轻微沸腾为宜。出苗水、打包水盐度与原池水保持一致,添加多维类抗应激产品2mg/L,减少虾苗应激,增强活力[6]。
技术员苗勺打苗过程中,尽量打勺速度均匀,保持每勺虾苗密度一致。捞苗人员应该自上往下捞苗,一直在上层或者底部捞苗容易造成计数偏差较大;捞苗网内密度不宜过高,同一苗池虾苗,可以放置多个出苗桶轮流捞苗,既降低出苗桶虾苗密度,又可保持虾苗密度相对均匀。
打包完毕后,由养殖户随机抽取一袋虾苗,开包放入事先装有同盐度水的桶中,采用密度均分方式计数。具体操作如下:用碗来回搅动桶内虾苗,搅动均匀后,分入10个小桶内,然后继续添加同盐度水重复多次分苗,提升准确度。分桶后,养殖户随机抽取2桶,点数,取平均数,乘以10就是该袋虾苗的数量。如果养殖户对该次点数有异议,可以让养殖户再随机抽取一袋,重新点数,点数后的数字作为该批虾苗每袋虾苗的数量。
虾苗体长≤1.2cm,纯氧打包为主,打包密度和温度根据运输时间而有所不同,不建议长途运输12hrs以上;虾苗体长≥1.2cm,3hrs内可低密度短途运输,3hrs以上长途运输采用水车为宜。虾苗打包密度标准详见表3。
表3 虾苗打包密度标准
备注:上面表格运输密度为每升水的虾苗尾数(尾/L);“不出”代表虾苗应采用水车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