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朦胧:浅析吴庆云《夏山烟雨》

2022-08-04 11:22刘洋洋
老年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庆云烟云墨色

□刘洋洋

元明以来,卷轴画得到延续,山水画蓬勃发展,水墨写意画愈发成熟并成为画坛主流。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社会逐渐没落,中西方文化碰撞日趋激烈,绘画领域亦随之发生变化。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商业得以迅速发展,并直接促使了文化的繁荣,海派画家异军突起。自此,上海成为中国绘画的要地。中国绘画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出现了钱杜、吴毂祥、吴庆云等称誉一时的山水画家。其中,吴庆云的山水画可谓独具一格,代表了时代风尚。从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西方绘画尤其是光影效果对他的影响较深,画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画风,这从中国美术馆藏的《夏山烟雨》一图便可见一斑。遗憾的是,后世美术史对吴庆云的记载和评价并不多。

北宋时期,米芾、米友仁父子为表现江南烟云而独创一种山水画样式——米氏云山。这是在董源画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画山水多以水墨点染,不拘于形色勾皴,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营造画面空蒙、含蓄的意境。吴庆云晚年将米氏云山和西式画法糅合为一体,《夏山烟雨》便是这一创新的典型作品。

此图描绘夏日雨中的山村景象,近景一船夫撑蒿将小舟停泊于溪水岸边,桥上一行人撑伞顶风前行,动态可掬,草屋内两人坐立于窗前赏雨;中景处两栋楼宇立于山左,为丛林所环抱,一条溪流从山体右侧山涧流淌而来;远景则烟雾氤氲、水气环绕。整个画面中,屋舍、树木、远山共同构成了幽静平淡、烟雨蒙蒙的江南雨后风光。画面前景的树石结构层次明晰,在水、岸交汇过渡之处以淡花青色轻轻带过,远山则以淡赭墨色和典型的米氏横点进行层层晕染烘托,并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使山体呈现出阴阳凹凸的明暗对比,天空中烟云弥漫,使画面更增添一种水汽氤氲之感。从画面的题款“仿米襄阳笔法”,我们不难看出,此画在笔法上立足于米氏云山之法,不同的是吴庆云变米氏画面的横构图为竖构图、将笔点化作了墨色的积染。这一改变,使画面的纵深感在左右开合交错中得到加强,加之透视上的近实远虚,致使画面中心与背景逐渐融合、推远,并通过烟云的弥漫将画中景象笼罩于朦胧之中,在空间上产生一种深远的意境。

《夏山烟雨》纸张的晕湿手法,跟水彩画中的湿底渲染法颇为相似。这种画法是通过水的稀释作用来控制色彩浓淡和画面明暗,在水的作用下呈现出水色交融、湿润含蓄之韵,使画面更加真实生动,烟雨朦胧的效果得到充分展现。此作在构图、造景、人物等方面,也能看到日本绘画的影响:大笔对远山和天空进行湿染,产生清透之感;屋舍遵循焦点透视的规则,近大远小、具体真实;人物描绘采用简笔点景,生动形象。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海派画家的艺术追求和趣味也发生着变化。犹如吴庆云的绘画,超脱了传统文人画回避社会现实的状态,在抒写“性灵”的过程中慢慢掺入世俗趣味。吴氏的山水画法是在传统米家墨戏的基础上创造新境,是“米氏云山”在清末民初与西方绘画相融合的新发展,其崭新的笔墨形态变化将中国画水墨的运用推向新阶段。

《夏山烟雨》吴庆云 纸本设色 134.2cm×65.4cm 1908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猜你喜欢
庆云烟云墨色
“十七年”共和国史研究的起步与初创
——以近代史所为中心的考察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石庆云
书签
观音送子图
烟云几许著苍山
渴望
茶山烟云
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