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登临泰和快阁问题推想

2022-08-04 06:09赖起凤邓子康
名家名作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杨万里黄庭坚陆游

赖起凤 邓子康

陆游登临泰和快阁,现在是作为一个客观既定的事实而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同,并被广泛传播。但是,要是真正详究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将被提出,譬如,陆游是否登临过泰和快阁?何时登临?陆游所见泰和快阁的状貌如何?陆游咏快阁诗的可能形态是怎样的?陆游所营建的绍兴快阁与泰和快阁之间有何关系?对于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我们都渴望拨开历史的迷雾,透过一些线索以寻找诸多事件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份相对合理的、尽可能令人信服的解答。

一、 陆游登临过泰和快阁与否

泰和快阁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清光绪壬午(1882年),陈凤翔刊置《陆游书“诗境”碑》于泰和快阁(如图1)。此后随着历史的持续演进,该碑逐渐成为泰和快阁的标志性物件之一,陆游也成为泰和快阁书写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然而,当回顾历史时,我们猛然发现,陆游长期缺席于泰和快阁的历史叙述中,因为陈凤翔的风雅好事之举才渐渐被请进快阁历史的中心舞台。

图1 江西泰和县博物馆藏陈凤翔刊《陆游书“诗境”碑》刻拓(90.5cm×35.0cm)

陆游所著《剑南诗稿》与《渭南文集》没有提及泰和快阁,也没有收录他吟咏泰和快阁的诗文。这比较方便解释在清光绪前各种版本的《泰和县志》所辑录的“古迹·快阁”信息中陆游的缺席状况。显然,陆游诗文集中关于泰和快阁方面的讯息处于空白状态,令历代《泰和县志》纂修者在涉及古迹“快阁”的文史信息编纂时处于无从参考的境地。

我们至少有两个理由来质疑陆游亲临过快阁的事实:其一,陆游一生作诗一万余首,几乎每到一处便有抒怀,为何竟无一首吟咏泰和快阁的诗词留存;其二,陆游拟“可斋”(1167 年)、筑“书巢”(1182 年)、冠“风月”(1190 年)、名“老学庵”(1191 年)、命“还婴”(1205年)等,也建“快阁”,却没有依从泰和快阁的文化样貌,如《黄庭坚登快阁诗碑》《黄庭坚书御制戒石铭》与黄庭坚画像石刻及自书像赞等标志性陈设来经营绍兴快阁。退居镜湖生活清苦是一方面,或许陆游未必真正亲临过泰和快阁,只是爱“快阁”之名而已。

当然,诗文不存也并不意味着没有登览吊古的可能。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太多,年代久远,被遮蔽的史实又岂止是登临快阁这样一件事。在江西任职期间,陆游吟咏近在咫尺的滕王阁的诗句都不存,只是《寄答绵州杨齐伯左司》中首联“磊落人为磊落州,滕王阁望越王楼”提及滕王阁。滕王阁尚且如此,更遑论空间上偏远、声名上稍逊的快阁了。并非陆游无意于滕王阁、快阁这些景观,笔者以为,不能排除陆游删除了这类诗文的可能,毕竟他中年删定过早年的诗文。《渭南文集》卷二十七《跋<诗稿>》云:“此予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也。及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然此残稿,终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绍兴改元立夏日书。”乾道二年(1166),由隆兴通判罢归,返回山阴后抄录《剑南诗稿》编定前遴选之《诗稿》,仅是所作诗总数的二十之一,后又经严州再编,得残稿付梓。《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零:“至跋称游在新定时所编前稿,于旧时多所去取,所遗稿尚七卷,不敢复杂之卷首,别其名曰《遗稿》者,今则不可见矣。”他以中年的眼光回看少时初作,将早期工于“藻绘”而不合于中年所得“诗家三昧”的作品一概删去。或许咏快阁诗即是中年陆游无法直视的过于“藻绘”的诗作,因此极有可能在这两次编定时被删去不用。

但是,未提及快阁,未留存吟咏快阁的诗词,并不能就此断然判认陆游不曾登临过泰和快阁。早年的有关诗文虽然不存,但是他晚年的一些诗词却透露了某些消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见他对庐陵人事的熟稔和关心。

布衣士人刘过(1154—1206)深居吉州太和,具有“整顿乾坤”“誓斩楼兰”的英雄气概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深受陆游和辛弃疾的赏识。光宗绍熙元年(1190),刘过曾作《水龙吟》寄赠时年六十六岁的陆游。嘉泰元年(1201),七十八岁高龄的陆游作《送陈希周赴安福令》,嘉泰二年(1202),他又作了《送子龙赴吉州掾》《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寄题太和陈诚之秀才远明楼》等四首与庐陵有关的诗。《送子龙赴吉州掾》诗云:“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诗文嘱咐行将赴吉州掾任的次子陆子龙务必尊敬所提到的友人,并虚心学习他们为人为文的操守与品格。陆游与赴任安福令的福建建安籍士人陈希周,庐陵籍士人周必大、杨万里、杜敬叔等私交甚密,在他们的交游互动中不论及黄庭坚与泰和快阁几乎是不可能的。

《寄题太和陈诚之秀才远明楼》诗云:“宦游再有江西役,南望庐陵每慨然。未见高楼出云雨,但惊妙语杂风烟。诸公何止元和盛,独我初非正始贤。笔力深知太辽绝,此诗它日勿同编。”(自注:楼有榜,廷秀大蓬所作记,及周丞相以下诸公题咏。)《泰和县志》(道光六年刊本)卷三古迹:“远明楼,杨万里记:西昌陈恂所居,距快阁不远,取山谷诗语,匾曰远明。”“远明楼”,语出黄山谷《登快阁》诗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该题诗首联“宦游再有江西役”,指陆游在江西的两次仕宦生涯:乾道元、二年间,官通判隆兴府军事;淳熙七年,官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南望庐陵每慨然”,自南昌居北南顾,庐陵景观以及与景观相关人士的风流落拓之举令人感慨万千。这些景观中必定含有距离远明楼不远的快阁,若是登临过,身临其境过,便更加令人心生喟叹了。颔联“未见高楼出云雨,但惊妙语杂风烟”,状远明楼可,状快阁无不可。颈联“诸公何止元和盛,独我初非正始贤”,写尽士人吟咏风物追崇风雅之盛。尾联“笔力深知太辽绝,此诗它日勿同编”,则以自谦之态示人,推许他人诗书功夫之深,但不妨碍我们把它看作是他三十年前删定诗文的心理重演。

两次删定诗文后,陆游登临快阁的问题成了一个谜。但是通读其现存诗文时我们会发现,泰和快阁仿佛又是一座他用他的腿脚和心灵双双丈量过的、不必多言却自在彼处的地域景观,登临在他那里似乎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二、登临时间

陆游一生中两度任职江西,即乾道元年(1165)、二年(1166)间和淳熙六年(1179)、七年(1180)间。陆游于孝宗隆兴二年(1164)二月到镇江通判任,又于乾道元年(1165)三月改任隆兴通判。七月赴南昌,月底到任。因“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乾道二年二月初,任职约半年后他离别南昌,五月间回到山阴。淳熙六年,时陆游五十五岁,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任期近一年。陆游一生仕宦迁徙频繁,屡遭贬谪便退居山阴,按常理大概会在这两次江西任职期间登临快阁,其余时间则少有可能绕道赴泰和观光,而且在隆兴通判任上前往彼处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据《陆游年谱》载,乾道二年(1162)这一年陆游“始卜居镜湖之三山”。他在山阴镜湖边仿构一阁,也名之曰“快阁”。隆兴通判任期间某时日,陆游乘舟顺水路而下,来到吉州太和,为黄庭坚及其快阁所动,于是起意归乡后也造一阁,以遥接先贤,顺颂“快哉”自得之风雅。

陆游登临快阁的机缘,或主动拜谒,或受邀特往,或访友顺往等,存在多种可能。独登,或者多人偕往?若多人偕游,同游者可能是谁?这些问题因文献资料不足而无从知晓,况且无关本文研究的宏旨,兹不做深究。

三 、陆游所见之快阁景观

陆游会看到怎样的快阁呢?陆游对有关诗文的删略,并不妨碍我们做合理的推想。大致和陆游同时代人,如周必大、杨万里、杜敬叔、刘过、刘仙伦、刘克庄、刘辰翁、陈希周,以及稍晚的陆子龙、文天祥等,与陆游所见相差无几,他们看到了什么,陆游也就有可能看到什么。可是在大部分人的诗歌里,快阁只是特指西昌地域的一景,或者是黄庭坚所开创的快阁文化的一种符号而已,对快阁客观的内部陈设和外部境况少有述及。幸亏事情不至于那么悲观,杨万里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

黄庭坚作《登快阁》诗后并刻碑立石于快阁百余年后,碑石实物已不存。福建长乐卓洵为太和县令,在邑士严龟鹤处得真本,命工摹刻于快阁。杨万里《之官五羊,过太和县登快阁,观山谷石刻,赋两绝句呈知县李绅公垂、主簿赵蕃昌父》诗云:“阁中陈迹故依然,欲问风流已百年。南岸一峰东一塔,自言曾试老诗仙。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诗本道他将取去,如何遗下一澄江。”由诗题可推知,杨万里登快阁时,快阁内《登快阁诗碑》《御制戒石铭》两碑俱存,可供游览者观赏。后来卓士直重刻山谷《登快阁》诗,并将拓本寄予退休家居的杨万里,为此杨万里作《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二首,诗云:“快阁江鸥远避人,西昌山月暗吹尘。百年卓茂传诗印,印出风光色色新。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霓。”杨万里在诗中感慨百余年前山谷题诗刻石久已泯灭不存,赞扬百年之后卓洵新刻山谷诗碑令快阁增色生辉的雅举。

陆游登临快阁,除了万里江天、澄江一色可寓目悦心外, 还可以亲抚《御制戒石铭》及卓洵新刻山谷《登快阁诗碑》。

四、陆游咏快阁诗的可能面目

咏快阁诗既遭陆游本人弃绝,人们已经无从判认他究竟作了多少首快阁诗。依陆游的诗歌才情,多少首也是有可能的。我们不妨从登临心境、诗歌意象等角度尽可能贴近陆游的写作状态。

陆游胸怀济世的壮志和抗击金蛮、收复中原的雄心,但是常常遭受排挤和贬谪,甚至被朝廷委派管理江南西路茶盐务,壮怀不得抒发,于是登台吊古,借古迹发感想,偶露壮志不酬不如归隐的牢骚。抚州任上,淳熙七年正月至九月,陆游一连写下《拟岘台观雪》(淳熙七年正月)、《登拟岘台》(淳熙七年正月)、《雨后独登拟岘台》(淳熙七年五月)、《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淳熙七年五月)、《登拟岘台岘》(淳熙七年六月)、《秋晚登拟岘望祥符观》(淳熙七年九月)、《登拟岘》(淳熙七年九月)、《别张教授归独登拟岘》(淳熙七年九月)八首诗,表现出他对拟岘台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亭台楼阁成为陆游公事之余、舟次之际述怀寄意的缘起物。快阁远在泰和,离南昌、抚州有相当一段路程,否则再三入诗的不只是拟岘台,或许还有那个染着黄庭坚色彩的快阁。

黄庭坚的《登快阁》,表现了诗人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忘怀得失的“快”意以及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的归欤之思。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历来被评论家们尊为黄庭坚代表作。此后,诗中的“痴儿”“晚晴”“落木”“朱弦”“青眼”“归船”“长笛”“白鸥”等中心词汇成为重要的诗词典故而被后世诗人频繁使用。纵观历代诗人咏快阁的诗词,人们不难发现这个突出的文学现象。

或许正是因为早年所作咏快阁诗用典太多,工于藻绘,流于平庸,不合于中年所得的“诗家三昧”,终不入陆游的法眼,才断然遭删。诗文删定后,陆游早年诗和中年诗的面目基本上混同起来了。如果想要追寻他的咏快阁诗的可能面貌,我们只能约略从嘉定二年前所作的有所藻绘而未被删定的咏古诗作中比较得出。当然那终究是模糊的形态。淳熙七年正月作于抚州的《登拟岘台》基本合乎这一宽泛的选择标准。《登拟岘台》诗云:“层台缥缈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首联点题,写拟岘台巍峨险峻的地势,点明登临的时序;颔联写层台高峻,登高远眺,极目可尽千里之远,十年尘虑因之一洗而空;颈联写景;尾联写景抒情,复言沙地的鸥鹭可与相亲,自己毫无智巧伪诈的机心,表达了不为世俗名利羁绊的豁达胸襟。整首诗的主题与黄庭坚的《登快阁》有异曲同工之妙。该诗用典不多,“鸥鹭”意象提示诗人想要表达的意蕴。即使将诗歌吟咏的古迹对象“拟岘台”置换成“泰和快阁”,读者也感受不到有丝毫违和的意味。

五、陆游对偶像黄庭坚的矛盾态度

陆游在《雨后独登拟岘台》尾联“更比岘山无湛辈,论交惟是一枝筇”中,运用了羊祜的典故。西晋文学家羊祜登名山古迹,冀与名山古迹俱传。陆游以羊祜自喻,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行迹从此湮灭无闻,登拟岘台有这样的心境,登快阁想必也是如此。但是,登快阁诗不存,他登临游览快阁的行迹自然濒于湮没的境地。问题的关键是,陆游最终还是痛下狠手,将快阁诗勾去不留。除了“藻绘”之嫌外,或许另有隐情。

陆游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诗歌方面,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家”。书法方面,他虽然算不上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流书法家,但无疑是南宋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他对自己的书法也颇为自负,只是书名为诗名所掩。

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面对早年尊崇的偶像,态度往往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竭力仿摹偶像;另一方面,又试图超越偶像,而在超越途中甚至有意避免提及自己的偶像。陆游早年从曾几学诗,乃由江西诗派入门,后转向规摹李白和杜甫。陆游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注重文字技巧,这个影响贯穿其一生。在删存的不足二百三十首早年诗歌中,我们找不出明显受到江西诗派影响的诗篇。开禧元年(1205),时年陆游八十一岁,所作《读赵昌甫诗卷》,突兀苍莽,近于黄庭坚,即使放在黄庭坚诗集里,也几乎不可识别。他有意模仿黄庭坚炼字造句,但是在他的诗论中又很少推崇黄庭坚。嘉定元年所作《读近人诗》:“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君看太羹玄酒味,蟹螯蛤柱岂同科。”这首诗体现了晚年陆游对黄庭坚的诗有着他自己清醒理性的衡量。

或许正是对偶像怀着一种复杂矛盾的情感态度,陆游将工于藻绘的咏快阁诗删去,他登临快阁的踪迹因此无从寻觅。日常生活的枝蔓已经腐落尽净,像陆游这样一位以诗书为平生功业,用诗歌记录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人,也没能留下关于快阁的文字。无论如何,这是令关心陆游与快阁关系的读者难以接受的。

陆游无法掩饰对黄庭坚和快阁的怀想,退居山阴,他便在山阴营建了自己的快阁。无论规模大小,此快阁即是源自与黄庭坚密切相关的泰和快阁。陆游诗句“磊落人为磊落州,滕王阁望越王楼”,朱东润以为“小巧”,不够大气磅礴,笔者以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体现了他由此及彼的时空穿越意识,他在借“快阁”之名,行怀想之实。

陆游的斋室名号有很多,其中他自己对“烟艇”的阐释最富有玄想浪漫的色彩。“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诗人酿苦为乐、化实为虚的胸怀襟度。那么,关于他的快阁,我们又何必“因名以课实”。陆游登临快阁问题,只是一个踪迹渺茫的推想。

通过清光绪时期的泰和快阁重建,陈凤翔刊置《陆游书“诗境”碑》于修葺一新的经室临河西壁,陆游在泰和快阁书写史上的历史地位的建构,终于由陈凤翔补叙完成。世事久远,我们依然坚持这样的信念,即陆游的绍兴快阁,是对黄庭坚的泰和快阁的承继与移异。人们也十分愿意相信,陆游实实在在地来到了西昌大地,登临了黄庭坚一度咏唱过的泰和快阁。

猜你喜欢
杨万里黄庭坚陆游
白饭、皛饭与毳饭
从棋品看人品
除夜雪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初夏绝句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缘字诀·沈园
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