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2022-08-03 13:37周丹婷吴骥飞黄锦秋朱彤语
南方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园艺标准建设

周丹婷,吴骥飞,黄锦秋,朱彤语

(南通市园艺蚕桑指导站,江苏南通 226499)

南通为江苏省地级市,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交汇处,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陆域面积8 001 km2,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领先。省级以上园艺作物标准园覆盖海安市、如皋市、如东县、启东市、通州区、海门区6个县(市、区)。

近年来,南通市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紧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目标任务,狠抓生产稳供应,对标对表补短板,绿色转型提质量,优质优价增效益,加快打造一批园艺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平台载体,通过推动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繁荣了农村经济,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设现状

南通市历年来累计申报建设了江苏省级以上园艺作物标准园107 个,其中水果类标准园32 个,蔬菜类标准园75 个,总面积达2 296 hm2。目前正常运营的园艺作物标准园有81 个,占比75.7%;因转产、经营亏损、建设占用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营的有26个,占比24.3%(见表1)。

表1 南通市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运营情况统计

截至目前,全市正常运营的81个园艺作物标准园中,经营面积增加的有24 个,共增加面积1 221 hm2;经营面积减少的有5个,共减少面积151 hm2。2021年末产值较创建初期产值增加的标准园有56个,产值减少的有3个。

2 主要建设成效

2.1 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应用

通过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五化六统一”标准,促进全市园区基地能力建设。现代化设施设备如玻璃智能温室、新型日光温室、连栋钢架大棚、标准钢架大棚得到广泛应用[1],现代化栽培技术手段如无土营养液栽培、集约化育苗、农艺农机相融合、立体化栽培、定向槽栽培、全生物降解膜覆盖、病虫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2],带动了全市园艺作物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2.2 推动园艺作物标准实施

近几年在园艺作物标准园基地生产基础上,不断提炼方法、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出本地适用且实用的地方标准,并进行大力推广,有效促进了绿色蔬菜、绿色果品等发展。通州区在标准园基地实施了地方标准《夏季青菜大棚栽培技术规程》《夏季甘蓝穴盘育苗技术规程》《夏季大棚芹菜与小白菜混种技术规程》《春季西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辣椒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通研四号辣椒设施栽培技术规程》;如东县制定并经技术监督部门审定发布的园艺作物省级地方标准有无公害黄秋葵、茗荷、野渍菜3 个,市级地方标准有无公害西瓜、大叶菠菜、广岛菜、大棚芦笋4个,企业标准有40多个。

2.3 推动园艺作物品牌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的要求,各地积极鼓励并做好在园艺作物标准园内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同时各地还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南通市先后培育了通州、海门的葡萄,海安、如东的酥梨,启东、如东的有机蔬菜,如皋的富硒蔬菜,如东、海门的西甜瓜等叫得响、卖得好、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优质农产品。先后打响了奇园葡萄、苏洪鲜食、春华食品、花桥园艺等一批园艺品牌。运行中的81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基本实现了品牌全覆盖,进一步凸显标准园的建设优势,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 推动质量安全意识提升

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种植户及相关从业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将标准化融入生产中每个环节,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例如,“海门一品蔬”蔬菜标准园实行统一育苗、农药和化肥统购统供、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其产品在国家、省、市的多次监督抽检中,合格率都为100%。

2.5 推动园艺产业规模发展

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创建带动了规模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全市共有24个标准园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面积超过1 200 hm2。同时各地都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海门区的江苏海创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种植户+产业基地+加工工厂”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 066 hm2。如东县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利润返还和股金分红等多种形式,建立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标准园(基地)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连接机制,从而真正形成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产业链[3]。

3 具体建设措施

3.1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统筹推进

市、县(区)均成立了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标准园建设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通过层层参与、责任到人,及时组织单位申报、专家讨论、筛选公示,组织制定和审批实施方案。建设过程中市县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各领导小组加强对标准园建设工作的谋划、实施、协调、督导等环节把关,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3.2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在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标准园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申报建设的园艺作物标准园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建成的省级标准园予以奖补,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建设工作。如海安市、如皋市、通州区、海门区、启东市对验收通过的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每个给予5 万元补助,如东县对验收通过的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每个给予3 万元补贴。各县(市、区)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统筹整合农业领域的项目资金,用于标准园建设。建成的园艺作物标准园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3 开展技术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标准园建设单位联合指导专家编写、制定了适合本标准园的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园、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指导培训达到更新知识、掌握技术、提升技能的目的,提升了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服务水平,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4]。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相关的技能类、专业类培训156 场次,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从业者12 359人次。

3.4 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技术推广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园艺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协作,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建立了大棚草莓、设施西甜瓜、新奇特色蔬菜、地方特色蔬菜、优质水果等5 个示范推广基地,示范推广樱桃番茄、水果萝卜、水果黄瓜、水果甘蓝、黄秋葵、冰菜、优质西甜瓜[4]等适销对路的52个园艺新品种,示范推广22项实用先进技术,园艺作物标准园发展质量不断提高[5]。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轻长效制度保障,标准园建设变动较大

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变动较大,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引起:1)受公共事业发展影响,农村土地被征用,用地方面未能妥善保障;2)多年种植造成连作障碍,作物地下根系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地上部位生长受限;3)受市场影响、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连年亏损,难以维系运转等。目前,全市共有26家已批建的标准园不能正常运营。

4.2 轻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建设单位对于园艺作物标准的认识不够透彻,对标准化的认知仅停留于表面,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相对欠缺,对于标准化生产全过程缺乏高效有力的监督管理,绿色生产落实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艺作物标准园的健康长足发展。

4.3 轻资金奖补扶持,建设水平相对不高

由于部、省级财政对标准园建设奖补的覆盖面有限,较多园艺作物标准园仅享受一小部分上级财政奖补,仅仅依靠实施主体自筹资金建设标准园,建设资金的欠缺影响了标准园的发展,新设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难以落地应用,机械化水平较低,绿色化程度较低,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4.4 轻营销宣传推介,品牌创建有待加强

全市标准园虽然已经创建了一批特色园艺品牌、注册了一批商标,但品牌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的知晓度、认可度还不高,对于品牌创建宣传、商标注册认证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在维护品牌、商标上缺乏大局意识,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和联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

5 对策建议

5.1 推广绿色生产

按照“轮、控、改、替、收”五字方针,通过集成轮作换茬、高温闷棚、生物有机菌肥综合应用,揭示不同处理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园艺作物标准园内选用合理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为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凝炼总结、示范推广一套轻简可复制的克服连作障碍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设施栽培解决轮作障碍提供技术支撑。推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5.2 提高奖补力度

力争将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列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专项、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专项、乡村产业投资项目等资金支持范围,扶持标准园建设完善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巩固完善园艺作物全程品质监督管理体系,整合运用好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示范区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全方位确保标准园高效有序建设。市、县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园建设单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管理,对建设成效较显著的标准园单位予以相应奖补,以进一步提高全市标准园建设单位的主动参与度。

5.3 强化品牌建设

根据各县(市、区)园艺产业特点,引导蔬菜经营主体开展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培育绿色蔬菜、果品品牌,注册商标,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有机蔬菜及果品,开展上海市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供港澳蔬菜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出口蔬菜基地认证或备案,做好良好农业规范(GAP)、HACCP 等认证,培育品牌,进一步探索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加强展示宣传,结合各类展示展销会,如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各类蔬菜、果品评比等活动,积极推介本地特色园艺产品。各类标准园建设单位积极探索园艺线上发展路径,通过“园艺+直播”等方式,传播本地园艺文化,让一批高质量的园艺产品走出南通,走向全国。

5.4 创新组织方式

选择基础建设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引领带动力强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推动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项目。积极探索“院校+协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推动农户紧跟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发展。扶持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机构,在标准园内实施“六统一管理”,做到生产资料100%统购统供、种苗100%统育统供、病虫草害100%统防统治、100%品牌化销售[6]。

5.5 提供技术服务

协调农业技术推广、科研机构、教育单位专家学者等与标准园建设单位对接,切实做好标准园相关的规划设计、农业科技支撑、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引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在标准园内进行农业绿色化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实操演示,在重要农时季节,组织进行技术培训、现场参观、监督引导、推广宣传等活动,使广大农户能看懂、可学会,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到位率。

5.6 建立复评机制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申报单位及责任单位充分考虑用地指标等因素,技术单位给予相应指导,试点推广园艺作物标准园复评机制[7],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对于年度复评不达标的,剔除出园艺作物标准园名单,确保园艺作物标准园建好用久,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园艺标准建设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园艺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