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海:标杆站长炼成记

2022-08-03 07:30杨上勇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井场作业区疫情

文/杨上勇 高 源 刘 岩

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永清作业区泉一站站长陈晓海担当作为,发挥了杰出的榜样作用。

●陈晓海把场站当成家一样经营着。 摄影/杨文霞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是李白在《咏萤火》中对萤火虫风雨中仍坚持自己本色的称赞。

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永清作业区泉一站站长陈晓海身上,同样迸发着不畏风雨,坚持寻找“光明”的品质。

他是把泉一站当成家一样经营的领头羊,是抗疫保产阵地上的一面旗。在他的榜样作用下,泉一站干部员工齐心协力、担当尽责,让泉一站这个家越来越好、越来越暖。

标杆站长的三连跳

陈晓海当过兵。3 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敢闯敢拼的韧劲。

2001 年,陈晓海从部队退伍,转业分配到了父亲退休前的单位——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原器材供应处万庄钻井供应站。

第一次以一名工人的身份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单位时,他不由得想起了父亲一边清点库存情况,一边仔细记录的背影。“要想干好,一定要用心。”父亲的话在他耳边响起。

凭着能吃苦、责任心强的干劲,陈晓海完成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跳——从退伍军人到井队用料保管员。

11 年的风雪驻守,库房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陈晓海的身影。12 个库房物资的收、发、存、盘、清,件件罗列清晰。“工作交给晓海,我们放心!”供应站负责人对他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本以为要扎根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茫茫大草原的陈晓海,因为工作原因,2015 年来到长庆油田,成为了一名采油工,经历了职业生涯的第二跳。

站在黄土高原荒凉的小山头上,陈晓海学西北汉子唱起信天游,不断给自己打气。从头学起,采油“小白”逐渐熟悉、熟练、精通采油工作。经过一年扎实过硬的锤炼,他来到了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泉一站,开启了精彩的第三跳。

陈晓海从采油技术员干起,把分布在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泉42 断块161口油水井全部跑遍,有不懂的就跟着老师傅学。

他采用“表单+照片”的形式记录每口单井的地理位置、井场征地面积、管线电缆走向,在掌握第一手油水井生产参数、采油量数据的同时,把每口井的脾气秉性摸得一清二楚。因此,当油水井发生问题时,他总是能快速、精准地调取油水井参数,确保及时调整油水井管理措施。

2019 年9 月的一天,泉36 接转站一体化掺水泵因结垢严重,造成三条环线频繁补漏和扫线。继续这样下去极易发生管线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陈晓海白天跑现场,晚上回家收集资料想办法,一有时间就钻到作业区物资库里寻找闲置过滤器。一个月后,他成功在一体化掺水泵进口加装过滤器。经过四个月的安全运行,掺水量提高了5.3立方米,节省材料费近18 万元。

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干着,陈晓海对油气生产越来越精通,从技术员干到了副站长、站长。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管理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可他并不觉得累,说:“越是硬骨头,啃起来越带劲!”

苦干实干的建站人

2021 年6 月,为深化QHSE 体系建设,推动基层QHSE 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夯实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工作基础,华北油田推出基层站队QHSE 标准化“十百千示范工程”活动。永清作业区推荐泉一站建设标准化示范队站。

接到命令的陈晓海一下子犯了难。泉一站已经运行了30 多年,设备设施老化,管理的油水井点多面广,队站员工明显不足。要将泉一站打造成标准化示范队站,无疑会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

怎么办才好?茫然无措间,陈晓海忽然回想起小时候问过父亲的一个问题:“1+1 在什么情况下大于2?”当时父亲打了个比喻,说两个人团结起来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他茅塞顿开——仅靠一个人的一腔热血没有办法建成标准化示范队站。但如果把站里的64 名干部员工都动员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马书记,宣传动员一定要跟上,咱们64 个人一定要拧成一股绳。”陈晓海和党支部书记马刚着手制定“泉一站十百千工作推进方案”。

64 名员工,8 个小组,分别从资料台账、隐患排查整改、工艺设备、员工培训、应急管理等方面入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天一放亮,他就穿梭忙碌在生产现场,一个井组一个井组地跑,查找隐患、对标整改。大到井场的标准圈围,小到静电接地的一个小零件,只要发现不统一,他就要求对照标准查改。

晚饭前后,他召集班子成员把当天完成的工作过一遍。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满了检查记录。子夜时分,透过窗户还能看到他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身影。夜更深了,他还在电脑前继续为第二天的隐患整改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过去一直是这样,也没出什么问题。为啥要搞什么标准化?”因不符合标准需要返工,有员工忍不住抱怨。他除了做必要的解释,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蹲下来和员工一起干。干着干着,员工的气就消了,干出来的活更漂亮了。

●陈晓海带领骨干冲在生产第一线。 摄影/杨文霞

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与站里的员工一起连续驻站值守50 天。从细节处抓,从规范上做,从习惯上改,一处一处抠,不折不扣对标达标,泉一站现场管理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创新的“履职标准固化流程”管理法在全厂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如今的泉一站已经面貌一新。站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透过明净的窗户,可以看见干净整洁的设备。井场上井然有序,各种标识一目了然。

付出后获得的回报是甜美的。泉一站连续两年荣获华北油田公司“健康安全环保先进队站”荣誉称号。2021 年,泉一站被评为华北油田“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安全型标杆队站,陈晓海被评为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特殊时期的管家公

今年2 月4 日,当人们还沉浸在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中,河北固安实行新一轮疫情管控。

2 月19 日,固安解封。但是没过多久,河北廊坊地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3月9 日,廊坊进入疫情管控期。受此影响,泉一站的部分干部员工不得不进入了长期驻站的状态。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障生产,陈晓海早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他立即召开紧急班子会,利用封控前的空档时间,及时调配车辆和岗位人员,把当时在岗的有慢性病或家里孩子老人无人照顾的员工换回去。由此保障生产正常运行,同时避免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人员的情绪波动。

人员有了保障,泉一站的生产工作有序推进。党支部书记马刚抓后勤保障,陈晓海带领生产骨干冲在生产第一线。

“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是我们的生产仍要按照计划进行。”3 月10 日的早会,陈晓海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工作。“张卫国,咱们站的应急防疫预案再完善一下。”“李学刚,一定要盯住了各口井的节电措施。”……

泉一站有10 口油井需要每天添加药剂。但在疫情防控下,廊坊道路管控升级,运输药剂的车辆开不进井场。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陈晓海与同事们拎着、扛着、抱着、拽着,25 公斤重的药剂包就这样在他们的手中传递。他们每天平均要步行10 多公里路,运送300 多公斤药剂。

作为永清作业区的产油大户,泉一站每天平均产液量230 吨,需要有4 车拉运,少一车都不行。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办理“保供通行证”,确保拉油拉气车辆平稳运行,成了陈晓海关注的重点。

“陈站长,固安东高速不让下了,说是以后每趟都需要人来接,带着承诺书才行。”3 月12 日,拉油司机孙师傅的一个紧急电话让陈晓海的心悬了起来。他立即带着承诺书赶到了固安东高速路口,配合办理车辆进固安的手续,最终让拉油车辆得以通过高速路口,进入场站。

从这天起,陈晓海每天在固安高速路口和泉一站之间来回奔波,保障拉油气车辆的运行。“保证站内生产平稳,是我的本职工作。放心,有我在!”

3 月21 日,泉2 平2 井变压器突发故障,需要更换变压器。他赶紧联系作业区,协调泉二站的闲置变压器。

闲置变压器有了,但从泉二站运到泉一站有16 公里的路程。而这16 公里的路程里,因为疫情防控,各村都设了卡口,车辆难以通行。

了解这一情况后,他马上组织站内3 名党员,悉心向各卡口村民做解释,用了一个半小时把变压器拉到了泉2 平2井场。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在晚上9点完成了变压器的更换,并且送电成功。看着抽油机顺利启抽,他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露出了笑容。

穿梭在各个井场忙个不停的陈晓海,不忘和值守员工唠唠老人小孩,说说生活琐事,安抚他们的情绪。等到晚上9点之后,他才有时间和家里的老父亲视频连线。

那段时间,陈晓海的家人被封控在不同区域,76 岁的老父亲独自在家。他只有趁着晚上稍有空闲和父亲聊几句。没办法照顾父亲,他只能联系和父亲同住一个小区的朋友,让他帮忙时不时给父亲买点蔬菜、水果和日用品。

父亲说:“好好工作,我身体没问题。疫情当前,又到了考验你的时候。带领大家安全生产,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咱们石油人在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

这番话,让他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猜你喜欢
井场作业区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井场的灯盏
高速公路作业区动态限速值仿真试验分析
井场过载的无线网络优化:分流技术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夏日的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