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内容提要:钱谦益、柳如是的诗歌唱和与书画题咏,不仅践行了抒写“性情之真”的诗学观,而且体现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文艺思想。钱谦益在画学领域主张融“灵心、粉本、学问”为一体,于书体则反对“俗书”;柳如是的书画作品书卷气甚深,带有典型的文人风格。这既表现出明清易代之际社会政治和士人心态的复杂性,更能反映文人诗歌与书画会通的发展状况,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
钱谦益、柳如是因率性任情的姻缘而惊世骇俗,两人以风流行为和诗歌唱和表达“性情之真”,而且将这一诗学思想贯注于画学和书法观念中,以为绘画出自人的“灵心”,并与作者的人格气质密切相关,书法亦在用笔、学养、人品等方面与诗、画具有一致性。诗与书画不仅意境上可相通,还都需要以深厚学养为基础。钱谦益在书法上反对“俗书”,与其文学上提倡转益多师、尊经复古密不可分;柳如是的诗歌与书法创作,更是其人品、气节的最鲜明例证。钱、柳二人关于书画的题咏,不仅与其诗学思想勾连甚深,也较充分地体现了诗、书、画融通的文艺思想。
钱谦益、柳如是的因缘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七年,是钱、柳二人的相识、结缡阶段。柳如是初访半野堂,自此订交;二人在芙蓉舫上行合卺礼,正式结为夫妇;然后是修筑绛云楼,藏书、检校,堪称神仙眷侣。随着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的到来,钱、柳二人的生活发生骤变,经历了生死抉择与精神痛苦,直至康熙三年,他们都投身于复明运动。在这两个阶段中,钱谦益、柳如是写下了大量相互唱和的诗词,其中有一些是书画题咏。
在《东山酬和集》中,有一组绝句集中反映了钱谦益与柳如是任“情其性”的诗学观念,这也是晚明思想解放与社会风尚巨变的一个注脚。这组诗写于崇祯十四年钱、柳正式成婚之前。钱谦益在黄山温泉浴毕,写下《禊后五日浴黄山下汤池留题四绝句,遥寄河东君》,诗云:“沐浴频看称意身,刈兰赠药想芳春。凭将一掬香泉水,噀向茸城洗玉人。”“齐心同体正相因,祓濯何曾是两人?料得盈盈罗袜步,也应抖擞拂香尘。”男欢女爱的赤裸裸性情表达,含绮艳风流之意。柳如是也作了四首绝句相唱和,其中两首道:
睡眼朦胧试浴身,芳华竟体欲生春。怜君遥噀香溪水,兰气梅魂暗着人。
旌心白水是前因,覷浴何曾许别人?煎得兰汤三百斛,与君携手祓征尘。
柳如是的和诗婉转情深,大方表白却得体。“旌心白水”用《左传》典故:“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既表明二人姻缘早已注定,乃是“前因”;又以“有如白水”起誓,坚决而郑重。同年六月七日,钱、柳二人于画舫中行合卺之礼,正式结为夫妻。由于此时钱谦益正妻尚在,柳如是又为秦淮名妓,此举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对,“云间缙绅,哗然攻讨,以为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夫之体统”。可钱谦益却怡然自得,将与柳如是往来唱和的诗词编成《东山酬和集》刊行,在虞山一带产生了很大影响。
钱谦益具有名士风流的做派,又生活在经济富庶的江南嘉定地区,琴棋书画成为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瞿少潜哀辞》中写道:“世之盛也,天下物力盛,文网疏,风俗美。士大夫闲居无事,相与轻衣缓带,流连文酒……居处则园林池馆,泉石花药、鉴赏则法书名画,钟鼎彝器。”这何尝不也是钱谦益这样文坛领袖的生活写照。吟诗作对、书画雅集,乃钱、柳二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钱谦益与柳如是同居的绛云楼,有“旁龛古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有“晋唐宋元以来法书名画”,还有“官哥、定州、宣城之瓷,端溪、灵璧、大理之石”。二人日夕在此间笔绘山水盛景,墨临古人妙迹,充满文人审美情趣与清雅格调。
钱谦益十分热衷于参加书画雅集活动,例如康熙元年三月,已到晚年的钱谦益在自己的拂水山庄举行诗画雅集。他拿出故相王锡爵当年参加会试的试卷,并题诗四首,与众人相唱和。去世的前一年,钱谦益还曾应王时敏之请,为其画像题写像赞,有“秋槐吟孤,誓墓心苦,顾瞻周道,泣涕如雨”之句。他眼中的王时敏,是“闲窗泼墨支颐坐,自写秋槐落叶图”的遗老模样。两次提到王时敏,钱谦益都用了“秋槐”之典,盖其晚年对降清之举悔愧不已,内心折磨甚巨,因以《秋槐诗集》命名自己在顺治年间的两卷诗作,也用这一典故形容对此感同身受的好友王时敏。“秋槐”典出唐王维在被安禄山所俘期间所作的《凝碧池》一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入清之后,钱谦益不仅在顺治四年、五年先后被捕,与此同时还经历着内心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折磨,以“秋槐”为诗集名,足见其悔恨、怀恋、苦闷交织的心情。王时敏既为钱谦益晚年的文字知己,又同样抱有深刻的家国身世之悲怆,必能理解此种心态。
与画家王时敏的交游、唱和活动,既是钱氏晚年复杂心态的一个侧面反映,又可从中窥见钱谦益贯通诗书画为一体的文艺思想。他认为绘画与诗歌创作一样,应当出自人的“灵心”,其《李君实恬致堂集序》说:
文章者,天地英淑之气,与人之灵心结习而成者也。与山水近,与市朝远;与异石古木哀吟清唳近,与尘埃远;与钟鼎彝器法书名画近,与时俗玩好远。故风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士,文章往往殊邈于世,其结习使然也。……其为诗文,翕山水之轻清,结彝鼎之冷汰,煦书画之鲜荣,昔人之目李元宾,不古不今,卓然自作一体者也。
这里的“灵心”就是指人的性情、性灵,钱谦益认为诗文与山水、书画相通,都是天地英淑之气与人之灵心结习而成。他赞誉李日华隐于山林三十余年,具有高洁的修养与品行,如此作诗为文、创作书画方能清淡悠远,不染尘俗。他在《赖古堂宝画记》中说:“若乃天外数峰,云山一角,烟岚云雾,涌现笔墨间者,化工妙韵,与方寸灵心,熏染映望,相逼而出。”强调绘画是人的灵心涌现于笔端的结果。
既然绘画出自灵心,则画品亦与人品、性格气质密切相关。在《题李长蘅画扇册》中,钱谦益用苏轼的一首题画诗来形容李长蘅的绘画风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浩歌一棹归何处?家住江南黄叶村。”长蘅画扇累幅,皆饶此意。盖自壬戌罢公车,绝意荣进,思终老于菰蒲稻蟹之乡,其寄兴疏放如此。
以为李长蘅无意仕进、闲云野鹤的性情,造成其绘画清淡疏放的风格。但与此同时,“长蘅易直阔达,多可少忤。然其胸中尚有事在。启、祯之交,感愤抑塞,至于酸辛呕血。作枯木皱石,虬曲蟠郁,亦所谓‘肺肝槎牙生竹石’也”。原本描画清林疏樾、清烟淡粉的李长蘅,在天启、崇祯年间因事感愤,出之于绘画,笔下便成了“枯木皱石,虬曲蟠郁”,全然是另一番景象。
钱谦益在论画时屡次谈到“粉本”概念,他认为自然山水应当成为画家的真“粉本”。其《题烟客画扇》云:“吹笛车箱去不回,人间粉本付尘灰。”在《王石谷画跋》中,钱谦益说:“石谷子受学于圆照郡守,又从奉常烟客游,尽发所藏宋、元名迹,匠意描写,烟云满纸,非画史分寸渲染者可几及也。……昔人言:子久画山头必似拂水,叔明画山头必似黄鹤。二公胸中有真山水,以腹笥为粉本,故落笔辄似。石谷殆可与语此。”何为“粉本”?文震孟《长物志》云:“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宣和、绍兴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云:“画稿谓粉本者,古人于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缣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粉本即古人用来依样临摹的画稿,可以来自收藏,也可以取之于自然。
钱谦益认为诗、书、画具有相通性,士“未有不汲古、不攻文而可谓之善画者也”。书画不仅在具体的用笔方法上相似,更需要以学养为底蕴。这种诗书画相通的独特看法,与其诗学观念“经史结合,唐宋皆宗”和“转益多师”的主张有内在关系。他在《题桃溪诗稿》里说:“渔山不独善画,其于诗尤工。思清格老,命笔造微,盖亦以其画为之,非欲以涂朱抹粉争妍于时世者。昔之论画者,谓画之为屋木,犹书之有篆籒。二者之法相近,故郭恕先俱为第一。”开头说的渔山为清初画坛六家之一的吴历,善画山水,曾随钱谦益学诗,随王时敏学画。钱谦益称赞他兼工诗、画,并认为屋木的画法,犹如篆籒书法,这是郭忠恕既擅长篆隶,精于字学,又擅画屋木林石山水的原因。
除诗与画的创作都需要学养功力外,钱谦益还认为诗与画在意境方面可以相通,好的画作具有诗歌所能表现的意境。在《又题项孔彰雁字诗》中,钱谦益看到项孔彰所绘的《招隐图》,以为此画备极山川林麓晴雨晦明之妙,又称赞项孔彰的《雁字诗》是“发之于诗,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本是画学术语,钱谦益用以形容诗歌,是为了说明此诗充分表现了画境,使人“如度雁门、遵衡阳”,仿佛亲见画中的雁行飞翔,恰如“袁海叟《白燕诗》中‘月明’‘雪满’二语”,使人难分“诗耶画耶?诗中之诗,画中之画耶?”这是就诗与画在意境上的相通而言。
柳如是为一代才女,擅诗文而兼工书画,有题画诗《题顾横波夫人墨兰图册》《题画梅》《题画竹》《题山水图册》等。她的题画诗有一部分风格清旷,并不像习见女性诗词般婉转秀媚,而是宛然似男性声口,充满疏静高逸的文人情调。如:
色也凄凉影也孤,墨痕浅晕一枝枯。千秋知己何人在,还赚师雄入梦无?
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值得注意的是,在柳如是现存有限数量的题画诗中,有一部分充满着禅的意趣,显示了柳如是佛学修养对其文艺观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诸如:
读罢离骚酒一壶,残灯照影夜犹孤。看来如梦复如幻,未审此身得似无。
眼界空华假复真,花花叶叶净无尘。千秋琴操犹余调,半是骚人现化身。
一重空翠一重烟,楼阁三层小洞天。才子最宜花眷属,仙人分结月婵娟。
那无俊语酬春色,如此闻根亦破禅。谱要替修香要种,东风还要出大千。
柳如是常与钱谦益在绛云楼品诗论画,曾谈论到同时代女画家黄媛介。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说:“余尝与河东君评近日闺秀之诗。余曰:‘草衣之诗近于侠。’河东君曰:‘皆令之诗近于僧。’夫侠与僧,非女子之本色也。此两言者,世所未喻也。”“草衣”指扬州名妓王微,长于诗艺,后入道,自号草衣道人;“皆令”即黄媛介。在其时的闺秀诗中,此二人的作品超越了一般女性诗人的闺阁生活、闲情逸趣,而是有更广阔的内核,更深沉的意蕴。钱谦益对黄媛介投以青眼,怜其才高家贫、生活困顿,将她邀至绛云楼与柳如是为伴。后来,黄媛介在临别之际,特赠柳如是《眼儿媚·谢别柳河东夫人》词两首:
黄金不惜为幽人,种种语殷勤。竹开三径,图存四壁,便足千春。匆匆欲去尚因循,几处暗伤神。曾陪对镜,也同待月,常伴弹筝。
剪灯絮语梦难成,分手更多情。栏前花瘦,衣中香暖,就里言深。月儿残了又重明,后会岂如今。半帆微雨,满船归况,万种离心。
柳如是则作诗《赠若芷大家》四首,称赞黄媛介诗文兼善、绝去尘俗:
节比青陵孝白华,斋心况复事毘耶。丹铅点染从游戏,只似诸天偶散花。
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晕碧图黄谢物华,香灯禅板道人家。中庭只有寒梅树,邀得仙人萼绿华。
鸥波亭向绛云开,沁雪虚庭绝点埃。墨竹数枝香一缕,小窗留迟仲姬来。柳如是还与女画家杨云友、林天素有交集,她在写给汪汝谦的尺牍中称赞杨云友的画“似濛濛渌水,伤心无际”,故请汪然明容此画在她处多留一两日,待细细揣摩后再奉还。林天素则应汪然明之请,为柳如是的尺牍集作序,称赞柳文“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柳如是现存画作有《山水人物图册》八幅、《月堤烟柳图》以及传为柳如是的画作等,其中尤以《月堤烟柳图》为佳。卷上有柳如是题识“我闻居士图于花信楼中”,以及“柳如是印”印鉴。钱谦益在画上题诗并记:“月堤人并大堤游,坠粉飘香不断头。最是桃花能烂熳,可怜杨柳正风流。歌莺队队勾何满,舞燕双双趁莫愁。帘阁琐窗应倦倚,红阑桥外月如钩。”题跋曰:“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据此可知,柳如是此图作于明崇祯十六年寒食节,地点是钱谦益的私宅拂水山庄花信楼。这幅画由柳如是绘制,钱谦益题诗,不仅是钱、柳二人诗歌唱和、书画往还的例证,也反映了二人视诗书画为一体的文艺思想。
钱谦益在易代之际选择降清,成为他无法抹去的人生污点,可他却在书法品评中标举人品重要。何以会如此?陈寅恪先生说:“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但亦由其素性怯懦,迫于事势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情理。夫牧斋所践之土,乃禹贡九州相承之土,所茹之毛,非女真八部所种之毛。”分析钱谦益降清之后又投身复明运动的心态,认为钱氏从文化与心态认同上始终未忘故国,并以晚年的实际行动投身复明政治军事斗争与复明文化运动中。这表明钱谦益内心始终保持儒家的传统立场,并反映在其书学观念中。
钱谦益在《题尹子求临魏晋名人帖》中盛赞尹伸的人格与书法,说:“子求廉直好古,所至焚香扫地,晨起手自涤砚。……今观此帖,老苍痩劲。光明雄骏之气,郁盘行墨之间,良可宝也。”称其平生“不吐一俗语,不作一俗事,不侣一俗客。处中朝士大夫中,如异鸡介鸟。顾其晚节卓绝如是”。尹子求的书法之所以呈现出苍劲风格,乃是因其人格与人品。张献忠部攻陷叙州后,尹子求“骂贼尽节以死”,这一点令钱谦益感佩不已,为其做《尹子求传》。在《题王司马手简》中,钱谦益看到王和仲的手书,想起崇祯元年自己因内阁风波戴罪时王公对他的劝慰,不禁感叹道:“公书法苍老,语多棱层感激,想其揪髯执简,欲尽杀奸谀小人于毫兔间,可敬也。”见其手书而想见其为人高尚,这也是书法反映人品的例证。
钱谦益对明代书学的流弊提出严肃批评,与他在文学思想上提倡尊经复古、贬斥俗学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这样形容当时书法的弊端:“今人书法多涂鸦结蚓,又每自书所为诗文,往往如鸟言鬼语,使人展卷茫然,不可别识。”钱谦益认为,当今学书者的弊病在于目无古人,不重视六书,使人无法识别。而此书卷佳处就在于“遒谨可观”,不仅能够让人观之而变严肃之色,还可以“观世”。华山有一道人欲在山中崖石上刻《道德经》,钱谦益以为这样会使原本天然的山石留下刻画痕迹,非但无益还累及“山灵”,于是作诗讽止。钱谦益反对的理由之一就是“俗书”不佳,多“破体”。书法上的“破体”,一指行书变体,即王献之对王羲之字体的创造与改变,还指对俗字的称呼,即文字不完整、不规范的写法,消解了正体。在《题詹希元楷书千文》中,钱谦益提出了“书学亡书法亦弊”的观点,与反对俗书是一致的。他在《题程孝直印谱》中又说:“盖印文虽一艺,实原本于六书。六书之学,自非上窥六经,下穷小学,其有能贯穿者,鲜矣。”因此,他提出重拾六书的方案,以祈救明人书法多用俗字、正俗混杂的弊病。
钱谦益与著名书法家王铎为多年同僚,王铎对当时盛行的俗字甚为担忧,因此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大量使用篆字楷写、隶书,以“正体”自居。钱谦益在批评书法“俗学”时说:“夫今世学者,师法之不古,盖已久矣。……驯至于今,人自为学,家自为师,以鄙俚为平易,以杜撰为新奇,如见鬼物,如听鸟语,无论古学不可得见,且并其俗学而失之矣。”这反映了钱谦益秉持书法与学问相辅相成的认识。他的书论不仅是受到王铎的影响,也蕴含着希望通过复古振起文运、拯救世运的政治理想,是其尊经复古的思想在文艺观念上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钱谦益书学思想中还蕴含着禅意,他不仅写下了许多与佛学、佛经有关的题跋,还在论书诗、书画题跋中以禅理发议论。在《苏眉山金刚经跋》里,年过八十的钱谦益这样回顾自己的佛学因缘,先是因仕途风波,遇赦后“日礼空王,忏悔宿业”;不想甲申之变,山河破碎,隐居红豆山庄,与好友程孟阳一朝长别,更感到“镜花水月,真可寒心,从此究心内典”。钱谦益在《跋雪浪师书黄庭后》中说:“读师所书《黄庭经》,当知与五千四十八卷一切法宝等同无异。”其《苏眉山金刚经跋》云:“穷年老朽,如幻泡然。”《跋紫柏大师手札》说:“研祥胚胎前光,熏染深厚,正法眼藏,如力士宝珠在额上,久当自现。”《题张善士墨书华严经后》云:“以是知传记所载盥水拯虫蚁,一偈破地狱,皆是实理实事,如语不诳语也。”他在品评书法时多使用佛学词汇,如法宝、幻泡、法眼、偈等等,不一而足。这与钱谦益成长于具有浓厚佛学氛围的家庭环境,以及晚明心学与禅学合流的社会文化思潮有关。根据谢正光先生研究,钱谦益的祖母、叔祖父与父亲都信奉三宝,还曾参与修复常熟兴福寺(破山寺),故牧斋自小熟习礼佛事,并非只是在入清后为了借奉佛以“隐愧丧节”。
柳如是流传下来的书法墨迹不多,主要是其《湖上草》和望海楼楷书楹联。《湖上草》题有“柳隐如是著”“己卯春”八字。根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此“依据手写原本摹刻”,虽不是真迹,但摹刻也保留了真迹的精神,是研究柳如是书法的重要依据。该摹刻本今藏浙江图书馆,为海内孤本。另一墨迹是望海楼楹联“旧毅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卷东溟”,今藏故宫博物院。
柳如是书法虽存世不多,但不难看出她的书法有晋人气韵,实乃源自钟繇、“二王”,又得唐虞世南、褚遂良之遗韵。柳如是的诗文与书法在女诗人、女书法家中都显得很特别,在于其有士大夫气。陈寅恪先生曾论及柳如是的人品与性格成因,同时这也充分解释了柳如是的诗风与书学风格:
然则河东君此时之同居南楼及同游南园,不仅为卧子之女腻友,亦应认为几社之女社员也。……其所以如是者,殆萌芽于吴江故相之家。盖河东君夙慧通文,周文岸身旁有关当时政治之闻见,自能窥知涯涘。继经几社名士政论之熏习,其平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之观念,因成熟于此时也。
这段话勾勒出柳如是关注政治之思想的形成与独立人格的发展轨迹,她夙性聪慧,又受到几社成员宋征舆、陈子龙等人的影响,加之柳如是身份特殊,较同时代深闺女子而言反而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与士大夫接触交往,坐谈时事。在这一过程中,柳如是逐渐形成了关心政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崇祯十四年冬,钱谦益与柳如是来到京口,凭吊韩世忠、梁红玉,柳如是便表示要做梁红玉那样的巾帼人物,为国建功。在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柳如是写出《剑术行》《岳武穆词》《初夏感怀四首》等充满爱国思想的诗篇,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理想色彩与避无可避的悲剧情怀。她在《岳武穆祠》里说:
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
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杭州本是南宋旧都,柳如是在游西湖时凭吊岳飞墓,并以战国田横旧事,隐喻今世纷乱而时无英雄,强烈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于忠肃祠》赞颂英宗时期抵抗瓦剌的名臣于谦,有“西市诵白云,风雷遂寂寞”“所以徒步客,恸哭霸王略”之句,下笔均不凡。甲申之变后,柳如是劝钱谦益和自己一起投水自尽,足见其高义。殉国不成,柳如是便和钱谦益一起投身复明运动,并在顺治四年黄毓祺案中为牧斋奔走斡旋,助力甚巨。钱谦益在为柳如是三十生辰所作贺诗中称柳如是为“贤妻”,诗云:“朔气阴森夏亦凄,穹庐四盖觉天低。青春望断催归鸟,黑狱声沉报晓鸡。恸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重围不禁还乡梦,却过淮东又浙西。”如果说钱谦益不顾非议、以嫡妻之礼迎娶柳如是,尚带不拘世俗的名士情怀,那么经历了国破之后的种种风波,对柳如是则是发自内心地敬重。
柳如是的书画作品书卷气甚深,带有典型的文人风格。她的书法落笔沉着,疏朗阔大,字虽沉静,笔势却有一番雄健之气。同时代才女亦有善书者,如马湘兰、顾横波、黄媛介、薛素素等,书法均以婉约清丽见长,笔势不免有柔弱之嫌;而柳如是平素“凡所叙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清人林云凤从汪然明处得到柳如是尺牍,跋曰“脱尽红闺脂粉气”“篇篇蕴藉更风流”。翁同龢也曾得见柳如是狂草楹帖真迹,赞曰“奇气满纸”。据沈虬《河东君传》记载:“牧斋临文有所检勘,河东君寻阅,虽牙签万轴,而某册某卷,立时翻点,百不失一。所用事或有误舛,河东君从旁颇为辨正,故虞山甚重之。”柳如是的博闻强记和长于吟咏,对其书画艺术创作无疑大有裨益,且充分体现了书品与个人性情、诗歌意境相通的文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