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O 记者 陈秀娟
2022 年7 月2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 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 万元罚款。
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互联网公司因为安全原因被处置的最大一笔罚款。
随后,滴滴发布回应称,将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对滴滴的处罚为行业内敲响警钟,经营企业一定要将信息安全提到一定高度,毕竟信息安全无小事,国家信息安全更无小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和各种各样的生活软件,以及遍布生活周边的传感设备,正在以恐怖的速度和庞大的容量收集和存储用户信息。对于滴滴来说,其给用户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让用户失去了个人隐私。
此次网信办指出,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 项违法事实,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归纳起来主要是8 个方面,包括:
第一,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 196.39 万条;
第二,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 亿条;
第三,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 亿条、年龄段信息5 350.92 万条、职业信息1 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 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 亿条;
第四,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 亿条;
第五,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 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 780.26 万条;
第六,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 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 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 亿条;
第七,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第八,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 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滴滴首次违法。
据悉,这个坐拥巨大用户数据存量的互联网公司,从2015 年就开始存在相关违法行为,时间长达7 年。这期间,滴滴持续违反2017 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 年9 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 年11 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想必有很多人会问:为何滴滴明知有错,还要屡错屡犯、拒不整改呢?
这背后,或许是资本的力量在作祟。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014-2016 年间,在资本的助力之下,滴滴合并快的、击退Uber,独步中国网约车市场。如今,其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滴滴车主、滴滴顺风车、滴滴企业版等41 款App。
自成立以来,滴滴赚到的吆喝声不小,但主营业务却并不赚钱,以至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最近4 年,即2018-2021 年,滴滴连续亏损150亿元、98亿元、107亿元、500亿元,累计亏损达到855 亿元。尽管连连亏损,但其依然能成为号称“5 000 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而这完全归功于资本的助力。
据悉,国内BAT 三巨头、各路国家队、跨国资本都是滴滴的股东。为了继续壮大规模,获得更高的估值,滴滴在此基础上还选择了赴美IPO,以实现速度最快、利益最大化的筹资。
相比在国内A 股上市,赴美上市审核时间短、条件更为宽松,且吸金能力更强,所以很多国内企业都选择在纽交所IPO,滴滴也不例外。
但是,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滴滴在国内拥有3.77 亿名活跃用户和1 500 万名活跃司机,手里掌握着庞大的用户数据。此外,滴滴手中还掌握了大量的车辆GPS 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基于真实坐标形成的,包含大量国内道路信息,甚至涉及军事机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依然于2021 年6 月30日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估值超过670 亿美元。而就在滴滴赴美上市的第3 天,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便联合采取措施,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这也进一步证实,滴滴在美国上市可能涉及信息安全问题。
在此之后,受大环境影响,下架、退市、裁员等一系列事件令滴滴难以招架,此次罚款事件也只是滴滴所遭遇挫折的冰山一角。
本来拥有一手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滴滴落到如今这样的地步,实在令人唏嘘。不过,凡事皆有因果,试想一下,如果滴滴始终把信息安全、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谨慎行事,而不是为了市值、资本孤注一掷,或许也不会陷入如此窘境。
在一直亏损且近4 年亏损额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80 亿元的罚单无疑令滴滴雪上加霜。那么,滴滴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在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看来,国家此次开出的罚单将对滴滴产生两方面不利影响:首先,80 亿元的罚款约占滴滴2021 年总收入的4.6%,对于滴滴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会有较大影响,滴滴企业流动资金是否能一次性足额缴纳上述罚款还有待考察;其次,这将使得滴滴的企业形象评价下降。
“16 项违法事实,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同时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作为服务性企业,上述违法行为会降低用户对滴滴的口碑和信任,从而影响滴滴的实际业务。”李旻称。
不过,尽管如此,也有分析认为,滴滴并不会因此而倒下,理由是:虽然现在全网有200 多个网约车平台,但目前还没有谁能完全取代滴滴。
正因如此,该分析人士预测,在经历这一波动荡之后,滴滴最有可能的结局或许是接受国资入股,成立合资公司。“毕竟滴滴美股退市,各大外资基本清仓或者大幅减持滴滴了,没有了这些资本的阻碍,国资就能以比较低的价格,入股滴滴,实现对滴滴数据的管理和审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此前也不乏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因合规问题被处以巨额罚款,但这也难以撼动他们在各自领域领先的市场地位。滴滴作为移动出行行业的开拓者之一,成长为今天的模样也是经历了千锤百炼,其积累下来的经验不论对自身还是市场而言都十分宝贵。”
无论如何,罚单已开出,处罚的落地标志着滴滴距离恢复正常运营近了一步,网约车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至于滴滴命归何处,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