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胜
(芜湖良安建设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要想落实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需要充分掌握园林工程所具有的生态属性、自然属性,然后结合城市文化特征地域特色进行施工和美化,由此让园林工程和城市发展相协调。新时期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然而部分施工单位受组织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影响,导致园林工程建设效果不佳,为此需要切实加强制度管理,细化现场管理内容。下文进行相关分析。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当中土方工程是基础性建设内容,主要是对区域环境进行分析,并考虑地质土壤、物理性质、生态环境、地形等因素,由此制定出基础开挖的相关方案,要求搜集有关数据指标,利用工程技术并合理配置人工、设备、施工材料,降低外界因素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为后续的园林工程建设打下基础[1]。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当中给排水工程建设是保证植被成活的关键举措,需要施工单位从经济、环境等角度出发,科学制定水体供给方式,明确水源指标,由此真正起到灌溉排水等作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需要再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制定管道排水参数,在保证美观性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前提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绿化种植以及养护工程是园林绿化植被开挖、运输、栽培、水肥管理、除草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内容,需要明确园林植被的属性,科学制定施工方案,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植被生长特点,对温度、光照进行合理控制,由此实现植被良好生长,提升园林工程美观性。
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来讲要求所选择的植被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特征,并且由于城市功能分区多、建筑面积较广泛,城市园林建设施工环境较复杂,其中涵盖街道绿化、娱乐设施建设等内容,还需要进行喷泉、雕塑等装饰工程施工,在做好整体布局的同时需要合理利用建筑物、假山、喷泉等装饰物,这样才能整体上提升观赏性,由此为人们营造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城市人文气息,所以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需要高度重视观赏价值和艺术性问题[2]。
近年来,我国园林事业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这一过程中与植被种植技术进步和养护手段丰富有着直接关系,在长期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总结了大量园林养护经验,施工人员也普遍具有“三分栽、七分养”的思想,使得后续植被灌溉、施肥、除草、剪枝、病虫害等工作系统化开展,不过这一过程所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多,对养护人员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需要施工单位对该问题重视起来,由此长久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美化效果。
在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今天,需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同时也需要打造更加适宜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园林工程的建设则可以协调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小范围生态体系建设对接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使人们有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此,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深入分析园林工程的功能特征,结合建筑结构、植被生长情况与整体布局,然后处理好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确保园林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载体,全方位参与到现场管理过程中,确保人员、材料以及设备在整个园林工程建设中得到合理应用,最终创造更大的建设效益。
新时期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全面渗入工程建设体系当中,确保管控方式和现场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园林绿化行业也呈现出全新特征,并且施工流程日益完善,然而现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落实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表现为部分园林绿化工程规划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导致实际管控过程中难以落实到位,出现设计方案和现场情况差异较大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工程整体进度[3]。
组织管理工作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关键,要求技术标准、人员配备、材料应用都满足施工现场要求,然而一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组织管理指标差异性较大,部分技术基准也导致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增大了园林绿化施工成本。
新时期,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园林工程整体建设水平得到提升,该背景下也对行业施工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具有扎实的施工技术,良好的职业素养。一些园林绿化工程工程规模较大需要引进更多施工人员,然而录用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在现场无法真正掌握施工图纸内容,缺乏对植被生长习性的了解,导致植被生长难以保证,也加大了后续园林养护工作的难度。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养护也是关键环节,在植被移植过程中受到生长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部分植被难以快速适应,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建设后系统化开展养护工作。不过目前我国一些园林工程施工单位对后续养护问题重视不足,导致草坪浓密不均匀、植被高矮不一,部分植被受病虫害影响成活率不高,影响了整个园林工程的建设效果。此外,在后续养护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养护方案,也导致养护管理难度加大。
新时期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施工要求。整体来看,当前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专业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不过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整体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出现部分施工理念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情况。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密切关注施工计划,提升制定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此同时,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园林绿化施工队伍需要切实开展好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全体人员具有质量控制意识、配合意识,推动园林绿化工程高质量推进。在园林工程建设前期要求工程主体高度关注气候环境、生态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分析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艺术性和完整性,并且需要开展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分析技术标准和施工工序。此外,还需要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动态化管理,尤其是在植被运输、种植等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植被生长能力以及完整性,再结合图纸进行植被种植,由此全面提升植被成活率[4]。
考虑园林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特征需要针对性的分析施工基准,除现场施工中产生的消耗还需要结合行业规范继续制定技术标准,做好施工现场成本预算,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此外,需要对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图纸和方案衔接加以重视,确保各项参数的合理性,能够全面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效果。为此,要求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现场监管人员加强合作与交流,及时分析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优化,为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前期规划中主要需要把握以下3 个方面:①做好灌溉管理工作,铺设好水管,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地形、植被分布合理进行水资源分配,与此同时需要做好前期勘察和测量工作,由此明确施工现场和图纸不相符的地方。②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过程中需要确保种植植被以及装饰物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减少人力浪费。③在前期规划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控制植被种植距离,并对其他类型植被合理搭配,比如实现灌木草坪结合、乔木灌木组合,由此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的视觉效果,当然在植被选择过程中也要考虑季节性因素,然后科学制定养护方案。
施工管理组织工作开展和落实可以让整个园林绿化工程有条不紊的推进,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处理,实现整个园林工程持续性推进,为此在制定组织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园林绿化、施工外部环境和注意事项科学制定管控指标,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在自身范畴之内推动园林工程的正常进行,并且需要重视各工序、各施工单位的衔接加强细节处理,如果某个施工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追究到个人,避免互相推卸责任。
新时期我国园林工程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其主要因素在于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多,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园林工程建设单位在人才聘用的过程中要提升录用门槛,之后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其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下使其结合城市经济发展、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科学制定园林工程施工方案,通过顶层设计和底层建设的对接对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精准把控,由此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植被施肥管理。由于植被在新环境下生长难以快速适应光照、水源、土壤等环境,进而出现植株矮小、花瓣脱落、叶片发黄等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肥料补充,确保种植期间进行一次基肥施加,后续结合其长势合理追肥。
(2)定期除草和剪枝。大量杂草的生长会影响植被的良好生长,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中需要养护人员定期除草,确保不影响目标树种的采光,并且在剪枝过程中要针对乔木和灌木科学制定修剪措施,要求将枯枝定植和种植及时剪掉,由此避免滋生病害,吸收过多养分。园林植被修剪养护如图1 所示。
图1 园林植被修剪
(3)合理灌溉。苗木种植之后如果气候较为干旱仅依靠自然降水难以保证其成活,所以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在清晨少量浇水,而观赏类植被需要加大浇灌频率,降低每次浇水量,并且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制定浇水计划。
(4)加强土壤排水管理。植被种植之后如果降水量偏大会导致大量雨水堆积,影响根系吸收空气,所以在后续养护过程中也需要制定科学的排水措施,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分析园林地面坡度平整性,然后利用排水设备,也可以采取开挖明沟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广泛开展的今天,人们也对园林工程建设质量更为关注,需要施工单位高度重视植被选择,使其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特点,为此要合理利用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后续的园林养护工作,使园林充分发挥美化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