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霞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在表达机械零件或部件时,为清晰地表达局部结构,往往采用局部视图或局部剖视图,其中局部视图用来表达外部形状(可以是基本视图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向视图的一部分或者是斜视图的一部分),局部剖视图用来表达内部结构,局部表达方法是机件表达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1],如图1 所示的支架零件,A 向局部视图表达上面凸台形状,右视的局部剖视表达底板孔的内部结构。
利用UG NX12.0 生成的局部视图或局部剖视图往往要经过一定的修改才能符合中国国家标准。本文阐述获取符合国家标准的表达机件局部结构的局部视图、局部剖视的方法和技巧。
在机件的表达方法中,局部视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有波浪线(断裂线)的,另一种是不带波浪线的,如图2 所示[2]。
这两种局部视图在UG NX12.0 中的实现方法比较简单,第一种采用“边界”命令,选择“手工矩形”框选要保留的部分,再进行手工隐藏或删除多余线条即可。第二种形式的实现方法为:先激活草图视图绘制波浪线,再采用“边界”命令,选择“断裂线/局部放大图”,选取绘制的波浪线即可[3]。在第二种方法的实现过程中,系统自动决定保留区域,如图2 所示,保留区域波浪线包围区域。这个区域的判断方法是将所绘制的曲线的起点与终点用直线连接后形成的封闭曲线所包含的区域。如图3 所示,图3-1 的起点与终点落在同一轮廓线上,所以起点与终点连线与轮廓重合,图3-2 是起点与终点落在轮廓之外,则决定保留区域时,会在起点与终点间自动添加连接线段从而形成封闭区域,如图3-3 所示,为了生成局部视图方便,避免增大后期修改工作量,对于有波浪线的局部视图,在绘制断裂线时,应选择图3-1 的形式进行。
但在完成图1 中左视的局部视图时,会出现问题,即起点与终点连线与波浪线可能相交,这样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没有自相交的封闭曲线,因而不能形成有效的保留区域。那么在实际操作中,生成图1 所示的局部视图的方法如下:生成基本视图的左视图;绘制断裂的波浪线,如下页图4-1 所示;运行“边界”命令,选择“断裂线/局部放大图”,选择图4-1 中的波浪线后,选择“应用”得到图4-2 所示结果;增加控制点,修改保留区域范围,方法为鼠标双击图4-2 中的起点与终点的连接线段,移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单击左键即可增加一个控制点,如此多次操作,直到将要保留的图形完全包含在内为止,结果如图4-3 所示,“确定”后,得到图4-4 所示结果。
斜视图通常用来表达机件上倾斜部分的形状。在实际中,通常只画出其中的一部分,即斜视图的局部视图。而为了看图方便,又往往将斜视图转正来画,如图5 所示。
要生成图5 所示的局部斜视图的表达结果,其步骤如下:利用“投影视图”命令生成图6-1 所示结果;将B 向斜视图旋转一定角度,使其水平放置,如图6-2 所示,应注意要先旋转,后形成局部视图;利用前述生成局部视图的方法生成斜视图的局部视图,如图6-3 所示;按国家标准的规定,视图名称的字母应写在旋转符合的箭头一侧[2],修改方法为:在局部的斜视图标注上右键选“设置”,选“定制视图标签”,再“编辑文本”按钮,如图7-1 所示。
将对话框中的表示旋转符号的字符串“<$rr>”与表示视图名称的字符串“<W&Ref1*0@VWLETTER_DISP>”交换位置即可。
局部剖视图通常用来表达局部的内部结构。在UG NX12.0 中实现局部剖视的过程比较简单,其基本过程如下:在要画局部剖视的视图上激活草图视图,绘制封闭的波浪线,如图8-1 所示;选择绘制局部剖视的视图;指定剖切的位置点;指定剖切的矢量,即从剖切位置点向哪个方向切除;指定剖切曲线,“应用”后即可得到局部剖视,如图8-2 所示。
对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图8-2 所示的局部剖视并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断裂线为粗实线,原因是局部剖视是以前面绘制的封闭曲线作为截面形状拉伸切除后得到的,断裂线为拉伸切除后产生的交线,故为粗实线。而国家标准规定断裂线用细实线表示,因此要对波浪线的线宽进行修改。修改方法如下:在部件导航器中的局部剖视的视图名称上右键,选择“视图相关编辑”,出现如图9-1 所示对话框;
选择“编辑完整对象”或“编辑对象段”,修改线宽细线宽度(0.13 mm);点击“应用”后,选择要修改的对象,如果第二步中选择的是“编辑完整对象”则出现如图9-2 所示对象框,如选择是“编辑对象段”则出现如图9-3 所示对话框,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可同时选多个对象,后者只是选择一个确定一个,“确定”后即可完成修改,结果如图10 所示。
本文对UG NX12.0 生成局部视图、斜视图、局部剖视图等机械图样中常用的局部结构表达方法的实现过程和技巧进行了阐述,按本文所述方法可以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应视图,具有较好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