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峰 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市森林消防支队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四川最南端。攀枝花的森林覆盖率达61.99%,森林覆盖面积在全省位列第二。境内还有二滩国家森林公园、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等景区。
森林防火作为保护森林资源、夯实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2022年度防火期以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市森林消防支队坚持防灭结合,有力守护了攀枝花人民的“金山银山”。
自2021年12月到今年6月,7 个月的时间,从永兴镇到平地镇,从刘家坪村到金台子村,支队深入林区踏查可燃物情况,走进学校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督查乡镇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持续开展防火业务培训,有序组织节假日防火专项行动,确保安全。
3月,四川省连续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加之攀枝花气温持续升高,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该支队按照“关口前移、力量前置、能力前备”的原则,根据市委、市政府和森防指统一部署,抽调40 名消防救援人员赴米易县驻防,确保遇有火情能够“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处置”。
虽然是第四次来到米易县驻防,但队员们丝毫不敢松懈大意。“林内情况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山林地形也需要巩固熟悉。”中队长和金权说,不能因为每年都来就对此项行动不重视、不在意,导致遇到火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3 个月的驻防,40 名队员共计踏查过米易县10 余处山头,携装巡护120 余公里。
“那一个多月,经过再三勘察选定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活化石’苏铁园、岩神山景区、机场路生态林、银江镇重点林区5 处易发高险区域建立森林消防站,我的脚步就没停过。”防火监督科廖凌云助理员说,森林消防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小森林消防站,有效解决了救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高火险期时,支队每日派出3 名消防救援人员前置森林消防站,协同地方值守人员,开展防火宣传、设卡检查和携装巡护等勤务;在低火险期时,也会派专人利用无人机勘察周边执勤区域,拍摄720°全景图,标记植被、水源、道路等重点信息,建立健全数据库,实现勤务、作战“一张图”。
据统计,建立森林消防站以来,累计出动386 人次,先后处置焚烧秸秆、烧除林下杂草、林区焊接作业等违规用火7 起,劝导私入林区、吸烟、焚香、放牧等370余人次,收缴火源、烟花、香烛56 件,杜绝了“夜间守不住、闲时卡不严、忙时无人守”的问题。
年初,省、市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督查工作的通知》,作为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支队担负着仁和片区的督查任务。
“督查紧盯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该支队副支队长苟宁波介绍,要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导,但面对敏感或高危时段,要主动去发挥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能力,认真履行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各级防火责任落实。
半年来,在该市同德镇、布德镇、前进镇、太平乡、务本乡……11 次专项督查,协助整改28 条问题,有效履行了自身职责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了市防灭火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森林防火是一项系统工程,踏查工作就是实现防火工作“信息化”“数据化”“精细化”的最佳途径。防火期内,支队共计组织4 次森林可燃物踏查工作,实地走访24 个乡(镇),勘察30 余处林区,精准研判防火形势。
踏查工作不能是走进林区看看就完事,想要准确摸清林区内可燃物的分类、分布、载量等基本情况,还需切实把踏查做活、做实。
每到一处,踏查人员便会与当地林业部门沟通了解,邀请各林区工作人员或当地扑火队队员一同勘察,走进林区住户家中一并收集民情、社情,形成综合踏查情况分析,建立数据档案库。
防火期以来,该支队持续打好防火“组合拳”,坚持在五个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即:“巡”——日常开展防火巡护、“行”——节假日组织专项行动、“宣”——防火宣传进校园、“联”——培训地方专业队伍、“站”——森林消防站前置力量,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各类防火行动。
自今年元旦起,每逢节假日组织防火专项行动已经成为消防救援人员习以为常的事情,行动采取携装巡护、定点宣传的方式,在该市“三区两县”人口密集区、风景区、重点林区,科普宣传、以巡待扑,形成网格化火灾防控体系,有效提升驻地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和防灭火常识。
同时,支队带领下辖的两个大队,主动对接各区(县)校园,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防火宣传进校园”活动。面对孩子们的各类问题,队员们用快问快答、火灾案例、装备体验、发放宣传礼品等轻松愉快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森林防火知识。
“帮意识建设更要帮能力建设。”据该支队防火监督科杨洪涛科长介绍,“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力量近年来迅猛发展,但人员专业水平十分有限。”
针对此项问题,支队立足去年有培训经验的教员队伍,主动“走出去”,为各区县开展防火业务骨干培训,提升各队伍遂行森林草原火灾任务能力。
据统计,防火期内,该支队累计组织5 次防火专项行动,走进全市30 余所中(小)学,开展4 次防火业务骨干培训。动用人员1200 余人次,发放宣传单、作业本、书包等宣传物资2 万余份,参训受教人员共计达8 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