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瑾 雷明洋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070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难度并不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很大,想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必须从多个角度思考,减少隐藏的问题,促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目标快速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过程中要逐步开发新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塑造全新的项目,促使整体上的工作实施,能够按照推陈出新的标准进行转变,在整体上的工作安排得到更好的结果,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扬光大,促使很多地方文化发展有了全新的保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长期文化积累的产物,而且很多地方经历过历史的重大变迁,具有突出的历史意义,这些地方可以看做是文化的具象化表现,保护工作、发展工作的实施,促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丰富,对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另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革新,促使各个地方的文旅工作开展有了全新的方向,针对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这对于文化的综合发展而言,同样可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1]。因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加强创新策略的应用。
当代关于文化生态的塑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塑造手段,完全是按照固定的思路、固定的方法实施,看起来具有一定的依据,实际上并不能得到优良的成果,还有可能因此造成新的问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引导更多的人回顾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有了实质性的表现以后,各类文化的思考、探究,能够站在新时代的角度进行优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文化建设的局限性,这对于文化的综合发展给出了更多的选择,促使各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够给地方的综合建设带来更多的机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还促使大家针对一系列的重要文化高度关注,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发展,对于国民的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此可以对很多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进行改善,让文化生态的塑造走向更高的层次。
随着城镇化进程,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人们生活方式、理念转型,许多村镇面临传统格局风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空心化、人口流失等问题,传统村镇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与此同时,以传统村镇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以亦受到巨大冲击,口头文学、传统技艺、民间习俗悄然淹没,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工作并不健全,保护工作、发展工作,缺少规章制度的支持,很多村镇的规章制度表现出严重的缺失现象,长期工作的开展并不能给出足够的依据,而且造成的内部隐患是非常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初期保护工作,缺少明确的保护方向,很多区域的保护手段比较单一,而且对于各个机构、各个部门的工作没有合理分配,导致保护工作时好时坏,难以提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综合保护效果,在外部形象、内部经营方面,均表现出较多的漏洞,这对于今后的村镇发展造成了较多的制约。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机制,没有按照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思考,很多地方的发展机制,完全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对于长期工作的实施,始终没有给出较好的选择。因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规章制度,必须从多个角度思考,促使村镇的综合价值得到有效的开发[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开展,发现很多地方的破坏行为比较突出,比如游客随意拿取物品,或者是随意在石壁上进行刻画,更有甚者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范围内独有的名贵植物随意的采摘,这些破坏行为的大量出现,导致村镇的发展陷入到极大的困境之中,不仅无法在将来的工作中给出较多的依据,还有可能促使今后的工作开展遇到更多的挑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破坏行为,缺少系统化的监察和管理,同时在惩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树立权威的形象,这种问题的出现,导致很多村镇的规划遇到了较多的挑战,后续工作的开展并不能按照预期设想去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破坏行为,表现出屡禁不止的情况,而且很多机构完全在意经济收入,并没有意识到破坏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由此导致村镇的形象建设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后续的工作开展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尤其是资金方面的难题非常显著,如果在资金的投入和利用方面,依然按照粗放的手段实施,不仅无法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还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金投入,没有按照预期规划进行投入,很多村镇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而且每次投入的数量非常少,看起来处于持续投入的状态,但实际上并不满足发展的要求,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打造和规划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难题,阶段性的工作开展并不能得到优良的成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金投入,完全依赖政府资金,导致政府的财政压力非常大,缺少社会资金的投入,这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后续建设,势必会造成更多的难题,各个区域的工作开展,难以得到优良的成果。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一定要站在长远的角度思考,可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村镇的发展创新,总是按照固定的套路实施,没有按照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去落实,这种现象的长期出现,很容易导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陷入到较大的困境。村镇的发展创新意识并不高,很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模式,表现出较高的雷同现象,看起来增加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实际上在文化内涵方面,并不能凸显出村镇的独特实力,这对于将来的工作开展,必定会造成更多的挑战,一系列的工作安排,始终无法给出较多的依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创新,没有联合较多的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体上的发展创新,依然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这给村镇带来的综合效益并不高,各项工作的开展,依然处于严重的约束状态,而且对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后续建设,造成了较多的挑战[3]。
在保护、发展的过程中需不断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使长期工作的开展。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普查,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加强名录体系建设。制定保护规划,明确相关的保护主体和传承主体,健全保护工作体系。建立文化遗产资料库和展示中心,完善管理平台。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设立专项保护资金。
文化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竞争、演替及入侵等变化过程,引入“社区博物馆”概念,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活生产空间保存下来,展示当地特色文化脉络。
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原真性,是保护文化生态系统的核心,包括建筑、格局与相关环境的原真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应受到严格管控。此外,文化生态的独特性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的核心内涵,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一代传承人才,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专门成立地方文化研究会,负责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从小培养对地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往往与特定时间、场所联系紧密。
结合文化载体的保护,整体保护文化空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与公共活动空间打造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有形化的展示空间,进行长期有形展示;创建主题公共空间塑造,应增加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展示空间,考虑作为潮剧、舞龙等传统技艺的排练、展示、演出和举行节庆活动所需的空间;重要节点增设传统文化单体标志性景观,作为视线焦点;在组织空间节点、流线时,需考虑民俗活动流线,预留足够停留、观赏空间;同时,应注重古井、古树这类居民生活交流空间的保护,体现生活气息和生活方式[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一定对各类破坏行为有效的监察,坚持对破坏行为严厉的打击,确保各个地方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在发展文旅项目的过程中,减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损害。例如,镇边城对于破坏行为的关注度较高,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镇边城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充分治理,不仅保持古朴的风格,同时提高了周边的清洁度,这对于自身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工作的实施,需进一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坚持在破坏行为的风险识别上不断优化。
图1 镇边城
另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监管工作开展,应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措施,促使整体上的监管工作给出较多的依据,在长期工作的开展上,减少细节上的问题,发现任何隐患都要及时的上报解决,不能造成严重的拖沓现象。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无论是现在的工作,还是将来的工作,都要按照全新的步伐进行转变,坚持在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上不断的增加,促使整体上的工作落实,能够给出更多的依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资金投入,必须按时按量的投入,保护工作的进行,不能总是停留在宣发阶段,而是要具备实质性的进展,这样才能对长期工作的部署给出更多的依据,促使未来的工作安排拥有较多的保障。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资金,要联合不同的文旅项目,联合不同的社会企业进行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成绩,还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资金投入过程中要坚持带来多元化的利益,一味的投入,没有任何的产出,很容易导致村镇的形象遭受到较多的质疑,只有带来对应的效益,才能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吸引力不断增加,促使未来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保障。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发展,正不断的按照新思路、新方法完成,今后的创新手段,在于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项目合理的打造。引导和鼓励传统工艺与市场经营行为的结合,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结合现代文化活动和节庆,促进传统活动的保护[5]。应当结合现代文化活动和节庆,重点保护传统民俗节日、民间娱乐庆典活动、各村传统社庆等传统民俗活动。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展示,打造民间艺术品牌,构建产业运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利用。比如,度假村的项目打造,不仅仅是对团体进行开放,同时也对个体进行开放,让大家在旅游、文化体验的时候,能够得到综合服务,而且在价格上亲民,在体验上提升水准,促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形象建设和市场地位得到提升,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村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按照综合性的理念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新项目打造,绝对不能盲目的投入,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思考,针对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考察、调研,对于各个地方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是要结合本村镇的优势来投入,否则很容易导致项目的发展出现严重的矛盾现象,这对于后续工作的部署,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现如今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能够按照文化生态的策略去实施,长期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告别了单一的手段、单一的方法,一系列的工作部署,完全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但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挑战依然较多,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的评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综合效用不断的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