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瑾,张自峰,周 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2)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半年”来我院就诊。视力:右眼0.5,左眼0.4;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5 mmHg。双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右眼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图1 A~B);左眼人工晶状体透明、位正,晶状体后囊膜轻度混浊(图1 C),裂隙灯侧照法见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后囊膜之间存在一个液性暗区(图1 D);双眼底视盘边界清、色红,视网膜平伏,黄斑中心凹光反可见。验光:右眼0.5矫正0.6(-0.50 DS),左眼0.4矫正0.6(-0.50 DS/-1.00 DC×100°)。既往史:患者1年前于我院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结合患者病史及眼部检查诊断为:左眼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capsular block syndrome,CBS)、左眼人工晶状体眼、右眼白内障。予以“左眼晶状体后囊膜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觉左眼视力明显提高,检查见左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区已切开(图2 A),人工晶状体后液性暗区消失(图2 B)。验光:左眼0.8,矫正1.0(+0.50 DS/-1.00 DC×105°)。
A:患者右眼白内障,弥散光照相,显示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B:患者右眼白内障,裂隙光侧照法, 显示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C:患者左眼人工晶状体,弥散光照相,显示人工晶状体透明、位正,晶状体后囊膜轻度混浊;D:患者左眼人工晶状体,侧照法,显示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晶状体后囊膜之间存在一个液性暗区(黄箭头示)。图1 激光前眼前段照相
A:弥散光照相,示左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已切开,中央见片状后囊膜缺如;B:侧照法,可见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晶状体后囊膜之间的液性暗区消失,后囊膜贴附于人工晶状体后表面。图2 激光后左眼眼前段照相
CBS是一类与白内障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其特点是撕囊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所引起一系列眼部改变[1-2],可导致视力下降、眼压升高、屈光度改变,甚至继发性青光眼等一系列眼部改变的综合征[3]。根据发病时间和原因,CBS可分为3型:术中发生CBS、术后早期CBS、术后迟发性CBS。术中CBS多由于晶状体核较大而CCC相对较小,易发生于水分离与水分层时,晶状体核阻塞CCC的开口,灌注液聚积在晶状体囊袋内引起,表现为前房变浅、眼压升高,应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相鉴别;术后早期CBS多见于术后1~14 d内[4],由于CCC的开口被人工晶状体光学面阻塞,囊袋内充满透明液体,可能与术中囊袋内粘弹剂清除不彻底有关,往往伴有近视度增加、囊袋急剧膨胀、虹膜膨隆、前房变浅、甚至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而术后迟发性CBS多见于术后2个月至8.5年,平均3.8年[3],人工晶状体光学面阻塞CCC的开口,晶状体囊袋皱缩、CCC边缘前囊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化生、纤维化进一步加重 CCC 开口的阻塞,多伴有后发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间隙明显增大,可被灰白色乳糜状或半透明液体填充[5],由于囊袋膨胀,可出现人工晶状体前移而产生的浅前房和近视性漂移,部分患者可发生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CBS并非CCC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的特有并发症,用开罐式和信袋式截囊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甚至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的不完整囊袋有时也会发生迟发性CBS,其共同特点是前囊膜边缘机化并与人工晶状体光学区或后囊膜黏连形成了完全或部分封闭的腔隙[6]。在治疗方面[7],对于术中CBS应及时发现,尽快解除晶状体核对CCC的阻塞,可选择用冲洗针从辅助切口进入前房,轻轻拨动晶状体核,解除晶状体核对撕囊口的阻塞,使密闭的囊腔与前房相通,做水分离时避免过快、过多地注入灌注液,保持晶状体后部空间与前房相通,术中进行CCC时,应根据晶状体核大小和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直径设计撕囊直径大小,一般直径以5.5~6.0 mm为佳;术后早期CBS的患者多有自愈倾向,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部分患者经过散瞳、抗炎等保守治疗后,晶状体囊袋内的液体可自行吸收,瞳孔阻滞可解除,眼压可恢复正常[8],若保守治疗失败,如术前瞳孔能够充分散大,应首选Nd:YAG激光周边前囊膜切开术,对瞳孔散大不理想的患者应选择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眼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选择前房冲洗术;术后迟发性CBS的治疗,首先考虑施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可解除CCC口的阻滞,并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使后囊膜与人工晶状体贴附,它损伤小、时间短、治疗后恢复快,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屈光改变和并发症,激光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眼压、前房反应等情况,必要时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出现的玻璃体混浊加重,多在2周内恢复[9],对于积液过厚或过于混浊、激光无法聚焦于后囊膜者,可选择囊袋松解术及囊袋内液体吸除术治疗。
本例属于术后迟发性CBS。CBS患者晶状体囊袋内液体中含有大量α晶状体蛋白,不含γ球蛋白,提示该液体来源于晶状体上皮细胞,而免疫反应不参与发病[8],患者发病时眼部无刺激症状,起病隐匿[10]。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是因为人工晶状体与后囊膜之间被液体填充,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密闭的液性腔,引起了屈光度数的改变,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后囊膜中央光学区出现了轻度的混浊,经过Nd:YAG激光治疗后,切开了轻度混浊的后囊膜中央部分,解除了CCC开口的阻塞,引流了囊袋内的液体,不仅使光学通路变得更加透明,并且使晶状体后囊膜复位,改变了屈光状态,因此患者治疗后患眼视力明显提高。目前CBS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前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等,此外UBM及眼前节OCT等对于CBS患者的检查也具有一定优势,可辅助诊断[11]。今后在白内障术后随访过程中,需提高认识,若发现患者术后出现屈光状态的改变,同时有前房变浅,囊袋扩张等,需警惕CBS的存在[12],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患者早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