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粟高峰
“以前小区到处是‘蜘蛛网’,环境差,安全隐患也大,现在出门亮堂堂的,感觉很舒适。”说起小区如今的变化,达州市达川区蜀东花园小区居民王先生连连称赞。
蜀东花园是当地一处老旧小区,‘飞线’整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屡受当地居民诟病。今年5月,该区纪委监委在“民情户户通”活动中获悉该问题后,赓即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仅用10天就完成小区线路改造。
今年以来,达川区持续深化“民情户户通”活动,发动全区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基层,通过院坝会、入户帮困、结对服务等方式,进行全覆盖、系统化“大走访”,全面汇聚民声民意,着力消除民诉民怨,取得良好效果。
“我家自来水几天都不出水了,请派人检查一下。”“村上的一季度财务公开还没公布出来是怎么回事?”“我想承包村上的一口鱼塘,需要怎么做?”……
近日,在该区万家镇三星村召开的“民情户户通”院坝会上,干部群众围坐一团,你一言、我一嘴,提问题、拉家常、话发展,气氛热烈又温馨。
“这样的院坝会,我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通过将村民、走访责任人、纪检干部召集在一起,坚持‘当面听取意见、现场作出反馈、限时做好整改、全程追踪问效’原则,确保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件件有着落’,反映的事情‘事事有回音’!”三星村党支部书记蒋克介绍说。
据悉,今年来,达川区广泛开展“民情户户通”活动,通过组织召开院坝会,大力收集群众问题意见并加以解决,同时还集中宣讲党和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开展各类农养殖技术培训等,以实际行动全力解决群众问题困难。截至目前,该区开展院坝会4300次,进行专题宣讲、培训讲座活动30场,收集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70条,现场化解矛盾纠纷900起。
今年3月,该区印发《进一步深化“民情户户通”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全面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走访的基础上,还需结对走访城镇居民或个体工商户及企业,不定期上门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按照通知要求,达川区翠屏街道办纪工委书记陈世娇结对了辖区18户居民和22家个体经商户,新南社区三中巷居民常江梅就是其中之一。
首次上门走访时,得知常江梅的丈夫前些年患病去世,留下了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婆婆又患有癌症,家中的日常开支就靠常江梅打临工维系,加之疫情影响,连打临工的工作都不好找,生活越发困难。
为帮助常江梅重拾信心,陈世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父母申报了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有效缓解了常江梅家中困境。
在“民情户户通”活动中,院坝会为干群交流架设起“连心桥”,而入户帮困,则开通了为民服务的“直通车”。类似常江梅的事件,在当地还有许多,党员干部们积极主动入户帮困,争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今年来,我们已组织各类干部上门走访群众及商户2万余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万余件。”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多亏了‘民情户户通’活动,一路有干部护航解困,蔬菜基地才能如期建设完毕,现在终于开始盈利了!”该区丹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丹兴奋地说。
2021年8月,该企业入驻大树镇五岭村,预计流转土地1300余亩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但在项目动工建设过程中,因部分村民对企业信心不足,担心土地流转后存在复耕难等问题,施工期间多次前来阻拦,导致项目难以推进。
此时,王丹想到了“民情户户通”活动前来走访企业的结对人苏德全,并将这一情况电话告知了他,苏德全赓即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随后,大树镇党委政府立即召集五岭村相关“民情户户通”活动走访干部,要求其全部入户走访宣传,向群众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很快,这一问题有效解决,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蔬菜大棚基地已进入产出阶段,在为业主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还带动本地新增就业岗位80余个,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五岭村党组织书记鲁小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