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尽头是“愚蠢”?

2022-08-01 07:10浙江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工人工智能人类

浙江 朱 伟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学课堂的学生无精打采,“抖音刷刷到天亮”;网上大V宣称不必“费力”学外语,“一个专业翻译团队就搞定”;路上的司机快要把车开进河里,“GPS:继续保持直行”……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便捷,也催生出“工作上笨手笨脚,生活中蠢到只会撕,头脑内无智可用”的群体,社会有着滑向“人工愚蠢”的趋势。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文题解析

当下,智能车间、无人驾驶、机器人医生绘制了现代社会的蓝图,也膨胀了人类的自信。但在媒体与自媒体无止境地为高速喷涌的新概念、高速转换的新焦点鼓噪时,人们忽略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知识正在被剥夺,而这必然催生愚蠢。为此,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用“人工愚蠢”来形容当代社会,可谓入木三分。

写作时,我们可在大量的社会现实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努力去厘清二者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从思想高度去评判对抗“愚蠢”这一本质问题的思考,探求“如何战胜无法被战胜的愚蠢”的可能。同时,要尽量跳出“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双刃剑”的桎梏,以免陷入“各打五十大板”的庸常写法。

→审题与立意

1.提取关键信息

材料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便利”了社会生活,而现实中却被催生出了越来越多的“愚蠢”群体。矛盾的聚集点在于人类越是发展出技术,就越是把自身推入“愚蠢”的深渊。停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肯定是一个大笑话;而漠视因技术而陷入愚蠢的境地,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提炼立意

(1)“人工愚蠢”,并不止源于智能技术的发展

舒适与便捷,是人性的本能追求。每一次的技术进步,或多或少都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的开拓。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在于远超出之前技术进步的总和,从而把这一问题凸显出来:人工智能造就美好生活,却伴生出了“人工愚蠢”的社会。因而,我们要面对的不是技术发展的后遗症,而是人性本身。

(2)不断学习,是抵抗愚蠢的最好武器

人工智能最大的弊端在于让人产生出放弃追求知识的迷梦,把一切交给技术,尽情地去享受生活。殊不知,技术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学习并掌握大量知识。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却希望构建出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无异于缘木求鱼。一旦放弃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止步,更不必说因它而催生出的“人工愚蠢”社会。

(3)人工智能与愚蠢,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人工智能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与跨越,“人工愚蠢”则是人类挑战成功之后的奖励。人工智能越发展,“人工愚蠢”的现象越集中,但二者间有一个平衡点:必须有人奋力地去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愚蠢”的群体只能是部分,必定有一个临界点,以维持智能社会的正常发展。

3.联结素材

(1)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用“人工愚蠢”来形容当代社会。在全球层面上,一方面人们普遍在抱怨环境的糟糕、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却肆意制造碳排放、无视垃圾分类,认为自己那一点“熵增”无足轻重!这样的愚蠢,烙印着鲜明的时代记号。

(2)名言警句:

①人类可以发起一场针对毒品的战争,却无法发起一场针对愚蠢的战争,所以愚蠢无法被战胜。

——艾维托·罗内

②“世界”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现实事物于其中显现的各种意义场,以及存在于这些意义场中的自在的、现实的事物。

——马库斯·加布里尔

③我们爱好美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己夸耀的东西。

——修昔底德

▼写作示例:

范文一

理性,让智能之花绽放

◎浙江省苍南中学 章 烨

人工智能时代,在一切均可智能的技术中,人类愈发地“愚蠢”。人工智能的终点居然可能是“人工愚蠢”!这个带有强烈反讽色彩的社会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人工智能视野下人类本身的智慧与局限,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诚然,人工智能的高效便捷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类的惰性。“人的唯一共性是懒惰。”柏拉图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多数科技的源头是人类偷懒的哲学。亿万条数据编织成网覆盖整个社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可轻易地获得原本需要通过数年,甚至数十年训练方可掌握的能力。明显的例子是网络翻译蔚然成风,人们轻易越过了语言边界。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享受这一便捷的同时,自身也失去了学习外语的原动力。类似的例子还有智能计算服务快捷,人们轻松地得到计算结果,但也丢失了练习简单计算的动力,“一种技术的诞生与流行,往往代表着人类一种器官的丧失”。若此一语成谶,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后果?

暂不说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就看看当下。人工智能的“全知全能”导致了人类正常生活能力的退化。司机睁着眼快要把车开进河里,只因GPS提示:“请继续保持直行!”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例背后映射出的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盲目信赖与过分依赖,更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知识的剥夺。更显而易见的是大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只因抖音精准投放让他们“一刷到天亮”——学习让位于享受,技术取代了理性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全方位的“赋能”,结果是人类的知识被全方位地边缘化。专业性知识变得学而无用,思考分析能力被截断,人工智能将是“人工愚蠢”的缔造者。

然而,人工智能作为现代最伟大的科技,真的只是人类社会的“毒药”?乐观如贝尔纳·斯蒂格勒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毒药,也是解药”。他在演讲《人类世中的愚蠢和人工智能》中提出,“利用得当,它便会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催化剂”。人工智能映照人类的局限。智能化设备“明察秋毫”,优秀地完成高精度作业;大数据统筹全球数据,全面地展现信息优势;Alpha Go的超人棋技与步法突破了凡人头脑的局限,使人类思维继续前进……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的能力和潜力已经超过人类的理解范畴,人应当由此去认识自己的局限,进而去发展和突破。实际上,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不断提升的知识水平与不断超越当下技术的行动:它可能会导致部分,甚至是很大一部分人沦陷于“愚蠢”,但主导的仍是坚定的智慧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应以人类本身的独特性与优越性为依托,把握智慧与智能的原则性界限。“人工智能是绽放的人类的智慧之花”,定会让人类社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点评:

思考深入,用例典范,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同时,紧扣人工智能与“人工愚蠢”的关系,从生活事例与哲学思考相结合的高度展开论述,给予人更大的思考空间,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作日常习作的范例。

范文二

知识,杜绝“智能”出“愚蠢”的底线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中学 陈佳怡

讲解员是“网红”机器人,智能家居实现“沉浸式”生活享受,语音智能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正在被人工智能所“赋能”……人类逐渐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不夸张地说,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了这个世界。人类发展史上,铁器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都是把人从一部分不得不做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最新革命,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乃至社会不同要素的组合效率的质变:人不用再每天记忆大量无用的知识,人的大脑开始迅速被解放。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与之相关的则是早在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就已超过700亿元,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机器人革命”将会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可以说,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上演世纪大戏,人类的未来有了无限可能。

只是,盛况之下必有隐忧。“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解放大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人们的学习动力——知识正越来越远离人类。公路上的司机快要把车开进河里,只因GPS提示“继续保持直行”;校园中的学生在面对作业的时候,本能地拿起手机拍一拍,搜一搜,完事了。更有甚者,当下“躺平”主义盛行,“拿最低的工资,过最低保障的生活”似乎成了人们的追求。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用“人工愚蠢”来形容当下的社会,可谓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知识被剥夺,愚蠢必然产生——工作上笨手笨脚,生活中蠢到只会撕,头脑内无智可用——人工智能下人们在全面变蠢。对此,人们却说:“没事,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理解了什么?我们说不出口!这就是知识被剥夺之人的尴尬处境。美国学者艾维托·罗内尔早在她2002年的《专著》中就有言:人类可以发起一场针对毒品的战争,却无法发起一场针对愚蠢的战争,所以愚蠢无法被战胜。这位学者的警示令人悲观、绝望。但是一味地妥协,选择眼睁睁地看着知识被愚蠢吞没,本身是一种愚蠢之举。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这是担当,也是自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勇于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学会自我管理,适度娱乐,永远保持理性,拥有怀疑精神,行进于追求知识的征途而不松懈。这是在“人工愚蠢”的时代下,抗击“人工愚蠢”微小但硬核的努力。

点评:

从大量的现象捕捉事物的本质,“知识被剥夺,愚蠢必然产生”,作者对智能技术催生出“人工愚蠢”有着清醒的认知,同时,也给出了青年人必须要有的担当,给予人力量。此外,视野开阔,论证不偏不倚,用语准确,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光彩。如果能就如何抵抗“愚蠢”,进行更加具体的论述,文章会更加完满。

猜你喜欢
人工人工智能人类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工“美颜”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人工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