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国际中港班高一(5)班 李星缘
我很喜欢纪伯伦诗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那一句: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无论谁都保证不了孩子最终的成就或幸福,但所有付出的时间和爱,会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童年,保证他们在未来不确定的世界里总有一点确定:我要干什么,我该怎么干——不是被人命令说你应该干什么,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有些父母不止于控制孩子的学习,他们怕自己的玻璃娃娃被打碎,怕自己的纸娃娃被染上颜色,所以格外“保护”他们的玻璃娃娃和纸娃娃,却将自己的娃娃捂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易碎。正如电影《天使方舟》中,过于担心女儿萨拉发生意外的母亲在女儿脑内植入芯片,通过芯片监视孩子的一切,将认为对女儿不好的东西统统屏蔽。她认为自己这样做,她的宝贝女儿就永远不会离开自己,但是她对女儿令人窒息的控制欲,反而将女儿越推越远……
通过监视器简单粗暴地直接屏蔽掉不良信息,导致萨拉和母亲缺少沟通,没有喜怒哀乐的感情,不会判断身边事物的好坏。从表面上看,已经是个正常的女孩了。可是,关掉监视器后萨拉迫不及待地找到崔克——一个幼年时被屏蔽掉一切的坏男孩。她好奇,她想知道以前她不能了解的一切。其实,父母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颗放不下来的心。电影中当萨拉的外公知道萨拉母亲植入芯片管控她时,他说:“我还记得以前,我们把院子门打开,孩子可以自由地玩耍。”
在现代家庭中,过度溺爱孩子是很常见的。不可否认,孩子没有保护是无法成长的,但是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总有一天孩子必须独自生活。这个时候,孩子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将是非常必要的。过度保护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软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遇到困难时,没有独立思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过度的照顾,会不断扼杀孩子能力的发展。
我认为舒适的家庭环境,应该是“适当保护”,而不是“全面包办”。还记得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无法忍受母亲宋倩无孔不入的控制欲,在高三的时候抑郁了。绝望的她去了海边,想通过跳海的方式逃离妈妈的控制。她在跳海时哭着对妈妈说:“你从来都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逃离你。”
心理学上,将这种行为倾向叫作“癌症型人格”,父母对孩子操控式的爱,导致孩子长期忍气吞声,却在无形的压力下逐渐崩溃,相当于“慢性自杀”。就像李雪所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欲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对孩子,可以爱但不能溺爱,可以引导但不可以控制;要让孩子放飞理想做回他自己,他们不是谁的附属品,不需要费尽心思去迎合你的喜好而失去自我。
爱和自由,就是最好的教育。
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