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轩
在中国书法史上能被称作“鼻祖”的,只有钟繇一人。即使是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对其也是十分崇敬、低头临学。钟繇擅各种书体,但他的最大影响是“变隶为楷”,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称为“楷书鼻祖”。无论是东晋“二王”崛起还是历史上各代的楷书家,凡是想要提高楷书的高古幽雅之气,“鼻祖”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
钟繇是三国时期人,魏明帝时升迁太傅,又称“钟太傅”。相传他非常喜爱蔡邕的书法,曾得蔡邕书论,并依其法运笔,常卧床画被,竟致被子画穿。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价钟繇书法为“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的书法流传下来的楷书有《宣示表》 《力命表》 《贺捷表》 《调元表》 《荐季直表》等“五表”。遗憾的是当今已见不到真迹,现仅存宋朝以来的法帖刻本。但就是刻本,也让我们领略了楷书奠基人钟繇楷书的风貌神韵。
“五表”中应该说《宣示表》的影响最大(这并不是说其他几表比之逊色),深受王羲之喜爱,也有考证说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宣示表》是王羲之的临作。这部《宣示表》在书法史上的流变颇为离奇。钟繇去世后,该帖落到了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手中。王导东渡之时,将其带给了王羲之。王羲之临摹此帖而有大成,又把它传给了王修。王修将其陪葬。可见,钟繇的书法在西晋时已极为珍贵。
《宣示表》全称《尚书宣示表》,原为钟繇上报魏文帝曹丕的一份奏表。全帖18行,295 字,意趣极为古雅,而“古雅”则是一件书法作品的至高境界。全帖行气连贯流畅,行距宽绰疏朗,字距则稍密,呈现出自然而舒坦的视觉效果。用笔珠圆玉润,干净利落,笔势内敛含蓄,收笔回锋潇洒自如,线条温润纯净。整体格调高雅、质朴自然,气象雍容。
《宣示表》用笔和结字完美契合,既风格协调一致又丰富多变。例如“点”这一笔画,虽然形态各异,左点、右点、竖点、连带点,却不孤单独在,而是互相呼应,气脉相连。不同书写的点画组合在字体中,给严整的楷书增添了不少情趣,也使笔画复杂的字在结构上有了透气的机会,字立即活了起来,如“必、求、深、尚、良”等字。短横多为左轻右重,长横则行笔中注重提按以及力度的轻重变化,使长横在书写过程中流畅自然,富有弹性,如“冀、书、所、爱、示”等字。撇、捺等类笔画,表现出富有节奏的流动感,如“度、戚、令、庙、卿”等字。各种笔画之间,相互对比映衬,扶持相携,挪动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失去原本的韵味,例如“虑、殊、贱、权、始”等字。
苏东坡曾说,真书难于飘扬,而钟繇楷书恰无一字呆滞。将单字放大后细看,更是让人感到端丽的字体中充满着无穷的变化,从笔画到笔势,从点画到结构,无不流畅飞扬,中国古代书法的美感尽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