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张健,边绍伟,赵亚萍,沈丽,咸春颖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上海 201620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是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其测定方法有静态法、动态法和饱和气流法[1]。目前高校多采用准确性最高的静态法[1-4],静态法是将被测液体置于密闭的系统中,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获得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1]。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的设备如图1所示,测定原理为:平衡管(图2)由三个相连的玻璃管a、b和c管构成,a管、b管和c管中存有被测液体,b管和c管在底部相通。当a管和c管上方充满待测液体的蒸气,且b管和c管的液面相平时,c管液面上方的压力值即为该温度下待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此压力值可由串联在管路中的数字压力计读出。
图1 静态法测量液体饱和蒸气压的装置示意图
图2 平衡管的示意图
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达到设定温度后,通过缓冲储气罐的阀门1调节进入体系的空气量,使b、c管液面相平。在原始的实验装置中,阀门1是普通的螺纹旋塞阀,螺纹较粗,旋塞末端有O型橡胶密封圈,气体的导入量是通过旋转旋塞调节密封圈与气孔的间隙来控制的。由于体系与环境间压差较大,橡胶密封圈弹性不足、容易变形及老化等原因,在使用过程中进气量很难精准控制,b、c管液面不易调平,而且经常发生气孔瞬间打开的现象,由于进气量过大而导致空气反灌入体系,使实验失败,且不同仪器的阀门调节灵敏度也不一致,很难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有许多人对等压调压装置进行了改进。如陈云华等[5]设计了一种微小气流量调控装置,使操作调控可视化,以求解决调控难的问题。龚楚清等[6]在体系中引入了一组缓冲瓶,缓冲瓶内压力可增可减,且能实现连续调控,以此来实现对U型管内液面的调节。这几种改进方法可较好地实现对体系压力的调控,但是需要增加配套的玻璃实验装置,对操作空间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本实验仪器操控难的问题,我们和仪器公司合作对装置的压力调节部分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原阀门1改成黄铜金属堵头,端口3通过真空硅胶管和微流量调节阀(微调阀)连接,实验过程中通过微调阀精确控制向系统内导入空气的流量(图3,图4),使体系压力缓慢上升。
图3 改进后的缓冲储气罐装置示意图
图4 改进后的缓冲储气罐装置实物图
阀门2将缓冲储气罐分隔为两个区域,上部的小区域与平衡管和数字压力计管相连,下部较大的缓冲区域与真空泵相连,实验时利用阀门2将缓冲罐上、下两部分分开,使上部小区域压力大于下部缓冲罐压力,所以当体系压力过高时,可通过阀门2减压。
微调阀和阀门2的配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压力操控难问题,既避免了反复调节、空气倒灌等问题的发生,也不需要额外增加实验空间。
微调阀[7,8](图5)为手动驱动的精密调节阀,具有以下特点:阀门采用细螺纹结构设计,阀门的工作是以手转动调节旋钮为动力,通过螺纹传动带动阀针升降来完成的;阀尖最小尺寸为1.2 mm,阀针调节维度8°,气体流量可达0.01 mL·s-1,调节精度高;轴封采用聚四氟乙烯密封,密封性能好;阀体采用不锈钢焊接,漏率小;阀门固定在长方形黑色金属盒内,体积小,操作方便。
图5 微流量调节阀实物及结构示意图
仪器:DP-AF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缓冲储气罐调压部分改为微调阀),隔膜泵,恒温槽,福廷式大气压力计,冷阱,保温杯,干燥塔。
试剂:无水乙醇(AR)。
(1) 装样:向平衡管中加入适量的乙醇,连接实验测量装置。检查微调阀、阀门2,使之均处于打开状态,打开数字压力计电源,按下“采零键”,使显示数值为零。
(2) 气密性检查:
① 整体气密性检查。
冷阱保温杯中放置少量冰块,使玻璃三通阀处于通大气状态,关闭微调阀、抽气阀,启动隔膜泵。1 min后关闭玻璃三通阀,缓慢打开抽气阀,抽真空至指定压力数值,关闭抽气阀。观察数字压力计压力读数是否稳定。
② “工作体系”气密性检查。
关闭阀门2,缓慢打开抽气阀,继续抽气1 min,观察体系压力是否稳定。然后关闭抽气阀,缓慢打开玻璃三通后,关闭隔膜泵。
(3) 测量:接通冷凝水,设置恒温槽温度为30.00 °C开始加热。升温过程中通过微调阀控制平衡管内液体的沸腾程度,保持每秒1-2个气泡的鼓泡速率,防止爆沸。体系达到预设温度后,调节微调阀和阀门2 (若b管液面高于c管,则需打开阀门2进行调节),使b、c管液面相平,记录温度和压力数值。
重复上述实验操作,每次升温4 °C,记录b、c管液面相平时的平衡温度和液体蒸气压数值。本实验共测量7个实验点。
(4) 关闭实验仪器:实验完成后,依次缓慢打开微调阀、阀门2,使压力计恢复到零位。关闭冷凝水、恒温槽和数字压力计,拔下所有电源插头,清除冷阱保温杯中剩余冰块。所有实验设备和器材恢复至初始状态。
装置改进前后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对比见表1。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操控性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调节b、c管液面平衡时一次就可以成功,因调节失败导致空气倒灌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整体完成实验的时间缩短了近1 h,实验数据准确性也有了较大提高。
表1 装置改进前后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比
使用改造好的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列于表2。
表2 乙醇饱和蒸气压实验数据记录表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9]表示:
式中,p是液体在温度T时的饱和蒸气压(kPa);T是热力学温度(K),ΔvapHm是液体的摩尔气汽化热;R是摩尔气体常数。当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小时,ΔvapHm可视为常数。将(1)式积分得:
由(2)式可知,通过实验测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并将lnp-1/T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的斜率可计算出实验温度范围内液体的平均摩尔汽化热。当外压为101325 Pa,从图中可求得该液体的正常沸点。
以lnp为纵坐标,1/T位为横坐标作图得一直线(图6)。由图6可知,lnp与1/T成线性关系,且直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也比较好。
图6 lnp-1/T的关系及其线性拟合图
根据直线的斜率计算乙醇的平均摩尔汽化热△vapHm的数值。
与ΔvapHm的文献值41.50 kJ·mol-1相比[10],平均摩尔汽化热相对误差为:
本实验通过引入微流量调节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原装置调压困难、空气容易倒灌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改进后的装置操控性较好,从仪器的组装、样品的加入,到实验条件的精准调控,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可一人单独操作完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用仪器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能力。将改进后装置应用于上海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