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潮
我不怕挫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那是上三年级时的某个星期天中午,我看见老妈拿出捣蒜臼,准备捣蒜泥,便跑过去说:“妈,让我跟您学捣蒜泥吧!”老妈爽快地答应了。
在老妈的指挥下,我先剥了几瓣蒜放进石臼,然后提起捣蒜棒,一上一下地捣起来。出人意料的是,那些白白胖胖的小蒜瓣儿一点儿也不听话,十分捣蛋。
蒜瓣儿是怎么不听话和捣蛋的,此处没有描写清楚;对“我”在学捣蒜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写得不够形象生动。
看着跟我捉迷藏的小蒜瓣儿,我沉下心,放慢速度,轻轻地捣起来。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小蒜瓣儿还是那么不听话。我心一急,手一抖,差点惹了祸。
此处缺少心理描写,不仅无法表现“我”学习捣蒜泥的不易,还使上下文语意不够连贯。
蒜瓣儿怎么不听话,“我”差点惹了什么祸,此处没有叙述清楚;对“我”初学捣蒜泥的情形描写得不够具体。
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老妈亲自为我示范,鼓励我:“做事情光有勇气不行,还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妈的一举一动,把这些都记在心里。
此处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神态缺少描写,无法很好地表现当时的场景。
我按照老妈的方法捣蒜泥。果然,当我再一次捣蒜泥的时候,感觉轻松多了!过了一会儿,我就捣好了蒜泥。
结尾仓促收笔,没有具体交代捣蒜泥的步骤,也没有照应文题,交代习作的写作目的。
习作开篇总起全文,引发回忆;中间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学习捣蒜泥这件趣事。文中虽交代了“我”学习捣蒜泥的起因,但由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缺乏描写,不仅对“我”学习捣蒜泥的经过叙述得不够清楚,内容也不够具体。另外,由于结尾仓促收笔,致使习作主题也不够明确。
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1.补充描写“我”学习捣蒜泥时的有关情况,将其叙述清楚,再现当时的场景,充实习作的内容,使上下文更加连贯,增强感染力。
2.结尾补充“我”在学习捣蒜泥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以照应文题,突出主题。
我不怕挫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那是上三年级时的某个星期天中午,我看见老妈拿出捣蒜臼,准备捣蒜泥,便跑过去说:“妈,让我跟您学捣蒜泥吧!”老妈爽快地答应了。
在老妈的指挥下,我先剥了几瓣蒜放进石臼,然后提起捣蒜棒,一上一下地捣起来。出人意料的是,那些白白胖胖的小蒜瓣儿就像一个个不听话的小淘气,在石臼里蹦来跳去,机灵地躲避着捣蒜棒,有的甚至直接蹦到了外面!
此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我”在学习捣蒜泥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增添了本文的趣味。
看着跟我捉迷藏的小蒜瓣儿,我心想:如果我就此罢休,岂不是太便宜了它们?我一定会想出办法征服它们!于是,我沉下心,放慢速度,轻轻地捣起来。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小蒜瓣儿们还是那么不听话,照样蹦蹦跳跳,不停地捣乱。我心一急,手一抖,差点弄翻了石臼。
此处的心理描写真实可信,表现了“我”学习捣蒜泥的不易。
“蹦蹦跳跳”“差点弄翻了石臼”,形象地表现了“我”初学捣蒜泥的情形。
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完成任务,绝不能半途而废。正在这时,老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孩子,做事情光有勇气不行,还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来,看妈妈是怎么做的。”老妈耐心地为我做起了示范。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妈的一举一动,把这些都记在心里。
此处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真实贴切,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按照老妈的方法,我先把蒜瓣儿放到案板上,用刀使劲将它们压扁,再把压扁的蒜放进石臼,然后撒一点儿食盐。果然,当我再次捣蒜泥时,感觉轻松多了!过了一会儿,我就捣好了蒜泥。
此处交代了捣蒜泥的具体步骤,旨在说明“我”终于学会了捣蒜泥。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过,只要我们不畏惧,勇敢地面对,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挫折。
结尾交代了“我”在学习捣蒜泥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照应了文题,升华了主题。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与心理,生动地再现了“我”从不会到学会捣蒜泥的过程。结尾交代了“我”在学习捣蒜泥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示,照应了文题,突出了主题。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本文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