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沈文娟 罗津(本刊记者)
穿行在赣南大地,除了秀美的山川风景,这里的蔬菜大棚也格外引人注目。在宁都县的辣椒大棚里,农户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当季辣椒。青翠欲滴的螺丝椒、红彤彤的线椒、小巧玲珑的尖椒……为6月的赣南大地增添缤纷色彩。日前,记者前往赣州,探索当地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赣州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方式从露地走向设施、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全省发展标杆。目前,全市攻坚克难,建成规模蔬菜基地34.49万亩,其中设施大棚面积25.54万亩,蔬菜产业成为了继脐橙产业之后,又一产值超百亿的富民支柱产业。
“赣州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蔬菜,但长期以来传统露地种植春秋两季菜,结构上有较大缺口,特别是早春、秋后淡季,70%的蔬菜需要外调。”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昱介绍,早在2015年底,赣州市便开始深入研究论证发展蔬菜产业的可行性,历经把准思路、整治提升等阶段。2020年以来,赣州市蔬菜产业进入稳健有序发展阶段,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菜农”模式并得到全面推广。
“蔬菜种植的长远发展,要算一笔经济账。我们鼓励国有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建设大棚,不断培育壮大职业菜农队伍,通过细化产业分工,提高基地运营和种植水平。”周昱介绍,企业通过把生产环节交给职业菜农,带动10万余人务工就业,目前全市发展职业菜农1.3万余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信丰县一直以来都是脐橙的重要产区之一,在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下,如今设施蔬菜种植也渐成规模,成为又一支柱产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菜农”模式下,龙头企业发挥信息、市场、技术等优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合作社具体抓好品种选择、茬口安排、市场销售等工作,统购统销;菜农专心抓好生产环节,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精细化管理。
信丰县小江镇菜农谢汉清算了一笔账:2019年第一次种螺丝椒,亩产量1万斤、产值2.5万元;2020年种得更早、管得更好、价格更高,短短3个多月的产值就已经超过2019年,7亩多的大棚收益超23万元。
“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就会想方设法把菜种好。如今在深圳、广州、香港等市场,都能看到我们信丰辣椒。”信丰县蔬菜办副主任赖鑫笑着说。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过程中,“富硒蔬菜”无疑是一大特色,成为蔬菜产业口碑的支撑点和宣传的金招牌。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时指出,“这里有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一定要打好这个品牌,让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加畅销。”牢记嘱托,赣州市加快唱响“赣南蔬菜”“富硒蔬菜”品牌,布局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宁都青塘蔬菜基地等72个富硒蔬菜生产基地。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更有重点、更有方向,进一步树品牌、赢口碑,让百姓的“菜篮子”变为农民的“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提到赣州“富硒蔬菜”,绕不过“富硒辣椒”。利用富硒资源优势,赣州基本每个区县都有“富硒辣椒”,其中以宁都、信丰等地最为著名。
宁都县蔬菜办常务副主任邓峰介绍,目前,“宁都辣椒”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得到工信部“富硒辣椒”检测认定。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宁都辣椒”“宁都富硒蔬菜”,众多资源由过去的“请进来”变成“慕名来”。
除了“富硒辣椒”,“富硒芦笋”也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兴国县,一个“富硒芦笋”深加工基地渐趋成型。
“我们是全省芦笋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县,设施芦笋面积5160余亩,‘富硒芦笋’成为全县的主导优势产业。”兴国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世环介绍。2017年,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落地兴国县,经过几年发展,成为集果蔬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芦笋获得“富硒芦笋”认证和全球富有机硒营养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富有机硒营养芦笋”授权证书。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兴国全县建立28个种植基地,涉及13个乡镇,共种植设施富硒芦笋3000多亩,其打造的桃仙生态园,成为当地集生产、旅游和科研于一体的“富硒”主题现代农业产业园。
“蔬菜产业是一种长效经济,慢工出细活,等待才有收获,但时间一长,风险也不小。”周昱感慨道,“接触农业久了,就知道种植户的酸甜苦辣。”
一直以来,赣州市致力于解决蔬菜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了改变以往“靠天吃饭”的境况,减轻天气因素的不利影响,鼓励菜农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为蔬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牢基础。
在兴国县桃仙生态园中心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现代化大棚已经成功应用“兴国县农业大数据平台”。
“我们的中心基地安装了物联网监测设备,通过大数据平台企业端口,可实时对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测,科学指导种植和管理。”江西国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介绍,中心基地种植规模1139亩,其中建有高科技智能钢化玻璃温室10836平方米,包括全自动调温补光催芽设备和水培蔬菜生产线以及无菌水培蔬菜温室、恒温育苗中心、芦笋种质源圃;建有高科技恒温钢架大棚169亩;多连体钢架大棚900亩。此外,该公司筹建的芦笋深加工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主要生产芦笋粉、芦笋固体饮料、芦笋汁、芦笋挂面、芦笋米粉、速冻芦笋、芦笋茶等,进一步延伸芦笋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同样是围绕产业链,信丰县则专注于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针对种苗、技术、物资、销售等短板,规划建设了“一园三中心”产业平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赣州)分中心,突出品种引进筛选、技术集成示范等工作重点,助推蔬菜产业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暨冷链物流园,重点建设农产品一站式仓储(加工、交易)中心、农产品冷链大数据调度平台、智能化冷链运营作业体系、大数据检测中心,推动江西农产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赣南蔬菜配套产业园,保障蔬菜产前大棚建材、产中农资、产后包装等物资供应;现代化育苗中心,减少种苗运输成本及损耗,减少菜农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为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渝水区已打造多家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除了都康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新余市政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是一家集生态有机瓜果、蔬菜种植、果蔬生态技术推广、智能大棚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基地,着力打造“纯生态、真环保、重健康”的有机生态果蔬种植模式。
在发展有机种植的同时,渝水区还积极优化蔬菜产业布局,遵循“集中连片、环境无公害、常年多品种、特色保市场”的原则,抓好近城郊精细蔬菜种植区和乡镇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区建设,巩固提升蔬菜种植专业村,并引导其进行高质量蔬菜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连片种植。通过大力推广蔬菜大棚设施栽培、集中育苗和育苗嫁接技术,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努力改善蔬菜种植区域灌溉水渠、生产用电、道路硬化和通达、土壤改良等条件,提升生产水平与能力。
截至目前,渝水区蔬菜播种面积预计达9.3万亩,总产量17.1万吨,全区现有商品蔬菜基地面积2.3万余亩,设施蔬菜面积1万余亩,百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20家。今年预计新增蔬菜播种面积5200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200亩。据不完全统计,渝水区目前在田播种蔬菜7.5万亩,比去年新增0.3万亩,在田蔬菜产量13.7万吨。
渝水区蔬菜产业的主要品种有食用菌、秋葵及其他各类蔬菜。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省最大的香菇产业基地之一,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林业龙头企业,省就业扶贫示范点,市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基地。公司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仅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而且通过提供无偿技术指导、赊销菌棒、入股分红等生产销售保障措施,惠及贫困人口46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