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扎根山水间 守望民生情

2022-07-28 03:31金宸
大社会 2022年6期

金宸

岭南名郡,善美韶关。地处粤北的韶关,有着广袤的乡村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也是广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从2017年起,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定向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韶关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事业,2018年6月在韶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全国第一家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金会就此诞生。

成立4年多来,基金会在乡村建设、慈善筑底、社区与产业发展三大模块开展乡村工作,目前已累计执行5个整村推进的乡村振兴项目,培育出3个乡村自组织,开展近70场社区活动,累计推进77项乡村工程建设,惠及3万余人。不同项目村先后获得“广东省十大古树乡村”、候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入选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评选的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基金会荣获由韶关市颁发的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也成为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发起单位之一。同时,在四川省凉山州的布拖、金阳、美姑等县,基金会相继支持了30余个精准扶贫项目,直接受益人数6万余人。

目前,基金会在韶关市仁化县、南雄市、浈江区,佛山市高明区以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包括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与社区融合、产业发展等多维度的乡村振兴探索,致力于通过整合跨界资源,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

尊重村民需求,创新提升人居环境

基金会成立以来,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和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以人居环境的改造为切入点,首先让乡村美起来。

韶关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有7个村民小组,人口1151人。为了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基金会和村民小组、专业团队发起新龙村共同缔造建设项目,重点对生产生活设施、文化类设施等进行改造升级。

基金会代表介绍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情况复杂,涉及多方权益,既要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也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需求,一开始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润物细无声”,采取活动的形式招募设计师入驻,这也体现出社会组织帮扶的特点。“在改造的过程中,基金会主要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设计协助,以村民意愿和想法为主,甚至不画图纸,不请施工队,这样村民和项目团队就慢慢建立起了互信协作关系。”

就这样,新龙村里的古树古井、田园公园等公共空间成功进行了环境改造,变得干净整洁,成为新龙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为2019年仁化县农民丰收节的活动承办地,展示了新龙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新风貌。

在此基础上,基金会又组织开展“美丽庭院”项目,动员村民改造自家房屋院落,该项目从一期仅有3户村民试点,到二期有40多户村民报名,来自全国多地的青年设计师涌入这个粤北地区的小村庄,村民家的房屋面貌实现华丽变身。2021年12月20日,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2021亚洲都市景观奖”获奖名单揭晓,由基金会、韶关市农业农村局、仁化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申报的新龙村共同缔造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成为韶关乡村振兴工作的代表性成果。

乡村变美了,凝聚力增强了,社区关系融洽了,村民更加热情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家园打造项目,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撬动多元力量参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新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对乡村有情怀、对田园生活有向往的有志人士奔赴乡村,规划师参与规划村庄发展,设计师参与村庄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共建,文化工作者为村庄提供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商业者支持村庄的运营,同时建设兼具住宿、交流及共创的青年驿站,定期开展节日主题活动,培育乡村艺术团、妇女美食小组、新龙村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社区氛围越来越活跃,让基金会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基金会和新龙村村委会共同发起“乡约在地”行动,核心目标是搭建一个乡村创新中心,吸引更多不同背景但同样关注乡村的人加入成为“新村民”,与村庄产生长期的联系,融入社区生活。经过10天的线上报名,活动最终筛选了10名从事公益、艺术设计、民宿经营者等不同专业和领域的青年人参与“新村民”体验活动。5月29日,这10名“新村民”陆续抵达新龙村,用一周的时间体验乡土人情,和村民共同生活一起共创乡村发展。

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打通乡村和外界的联系,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基金会一直倡导让多元领域专业者持续关注和共同支持乡村发展,建立持续交流平台,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接下来,我们会针对村庄不同议题举办不同周期的开放性活动,邀请广东周边及全国所有的关注乡村发展的朋友来参与。”

发展产业,激活乡村造血能力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基金会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利用丰富的农业和旅游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经济,为村民提供就业平台、促成产业自组织,共同做好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

为了帮助农特产品走出去,2018年,基金会与美的置业对韶关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进行调研与甄选,打造“韶关风物节”,将贫困村特色农产品推广至全国市场。风物节所得利润悉数捐给基金会,用作韶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对韶关村落多次考察调研后,基金会提出发展民宿产业规划,激活乡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让村集体、村民、经营主体“三位一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存民生活增收、乡村生态增值。

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7月,位于仁化县河富大井村的乡村民宿“爱树·丹霞山苑”正式对外营业,依托丹霞山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历代人文遗迹及抗战红色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好去处。同年9月,新龙村村集民宿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按照村民投标承接、村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建设。示范民宿引入民宿专业运营方,共同打造新龙村及周边村庄民宿样板,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新龙村更多有意愿的村民发展民宿业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民宿集群的品牌经营销售平台。

“我们的愿景是把村民的闲置房间放在一个统一的平台来经营,包括接待标准、收费、管理等,不断完善规范,真正实现让村民在合作中增收。”基金会工作人员说到。下一步,基金会还将探索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服务项目,帮助当地解决公共问题,譬如探索农村留守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盘活集体经济,发掘闲置劳动力提供服务,结合社工资源,搭建镇域下的架构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集体扶持的可持续化养老模式。

2022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基金会将继续坚守乡村振兴的初心和使命,与社会力量一起,合作打造美丽乡村,与乡村村民一起,共同建设幸福家园,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