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为践行技术公益理念、可持续社会价值,在民政部指导下,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于5月20日举行。本届峰会以“数字有新益”为主题,设有主论坛和10个分论坛,共有104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嘉宾展开了跨界对话,共商数字时代下的公益慈善新使命,共创技术公益慈善新生态。现将部分与会专家观点摘要如下:
郭凯天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主席
“数字有新益”,到底新在哪、益在哪?第一个层次,数字自益,即借助数字化技术,让人们靠自己、靠工具,过上体面的、自主的生活。例如,中国有超过2780万听力障碍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使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这些设备需要定期调整,一次的开支就不小。在过去,他们不可避免要求助他人。但现在,借助AI技术,通过一款30M(兆)的辅听App,听障朋友就可以自助解决。第二个层次,数字互益,即为助人者持续提供数字化手段。如,疫情期间,腾讯公益与深圳团市委专门开发了一个“志愿深圳”小程序,帮助全市超过270万名志愿者快速、高效地参与志愿服务。第三个层次,数字公益,即通过体系化的平台,把善意连接成一张流动的、数字化的网络,从而让每个人的公益理念、责任感凝聚起来。数字技术可以实实在在地降低行善的成本,提高公益效能。比如,万科公益开发的中国城市垃圾地图项目,希望借助互联网以及数字化分析,协助城市、社区落实垃圾分类政策,推动垃圾产业相关信息公开及合规,提升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徐家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
联合劝募是公募慈善组织与非公募慈善组织的重要工作。慈善组织间有效协同的达成需要人员合作、流程对接与数据连通。数字化技术为这些工作需求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打通组织间屏障,促成合作的顺利进行。
Christopher Marquis 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Sinyi中国管理讲席教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涌现了大量的机会,使得人们可以在捐赠过程中以特别的方式进行在线协作。这正在迅速改变中国慈善的运作方式,在多方之间架起新的桥梁,并拉近捐助者与特定受捐项目之间的距离。数字基础设施使慈善事业更易被触及,且政府也正通过制定指导方针和政策来积极参与并塑造该行业,这为公益慈善行业的成熟和可持续发展做好了准备。
吴红波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互联网与公益事慈善业创造性结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公益生态。如腾讯公益平台上运动捐步、沙漠植树、网上捐书等创新模式,让公益慈善活动人人触手可及;线上公益、在线文档、电商平台等数字产品和服务,助力了资金筹措、信息对接、资源调配等环节的联动。互联网技术增进了公益慈善参与的便捷程度,提升了公益慈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了公益慈善的交流合作,传扬了公益慈善的文化理念。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探索,也为世界提供了新鲜的中国样本。
金锦萍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在互联网公益慈善视角下去理解共享和共担?互联网公益慈善事业中包含很多元素,也涉及到很多环节。如果在某一环节里出现负面事件,甚至违法违规行为,整个行业生态链都将因公信力下降而受到影响。公益慈善的损失不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损失,资金在公益慈善行业里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通过互联网流动的资源最终去了哪里,有没有改变我们原来想改变的问题。因此,共享共担是互联网共生共创的一个基础,也是它的归宿。只有当公众意识到,每个人对未来社会有一种共担的责任,也有共享的权利,才会激发出公众共生共创的热情。
Lucy Bernholz 斯坦福大学慈善与社会创新中心数字社会创新实验室主任
除了时间和金钱等可供捐赠外,慈善事业即将迎来数据捐赠这一议题,探讨数据捐赠规则,经由哪些组织、采取什么保护措施等问题很重要。数据捐赠行为必须出于捐赠者自身的选择,被捐赠的数据也不能用于下游目的或除捐赠者同意之外的任何其他用途。慈善事业可以集思广益,研究制定数据捐赠的规则和规范。同时,慈善事业在助力数据捐赠试验和创新等方面也发挥着作用,如为实现数据捐赠公正、数据安全技术提供资金等支持。
丁文锋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慈善事业的智慧化是大势所趋,是慈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慈善事业智慧化根本路径在于科技驱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公益活动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做好组织创新、方式创新和治理创新。慈善事业智慧化,关键在人才,加强数字人才与公益慈善人才的相互融合是关键,大力提升公益慈善人才数字素养是基础。
刘益东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公共服务是一流人才大有可为的领域。公共服务是正在崛起的主流事业,公益慈善的活动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基本一致,能够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现阶段公益慈善事业面临人才困境,公益慈善组织要做好人才的培养、甄别和评价工作,让“大材小用”的一流人才及时胜出,快速提升我国的公共服务实力。
黄浩明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数字治理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怎样有效地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技术,影响着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罗文恩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社会组织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有三:一是大力培养专业型社会组织或职业型人才,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效率。二是建设智慧城市,在物理建筑信息模块当中,把社会治理的信息加载进去,提高社会组织的具体效能。三是打破数据壁垒,如不涉及敏感数据,政府部门也可以和社会组织进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