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疏散中人的习惯性行为研究

2022-07-27 08:59卿博文刘丹阳韩锡丁翰钰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7期
关键词:习惯性高层住宅可靠性

卿博文,刘丹阳,韩锡,丁翰钰

(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所发布的2021年全国灾害情况统计,火灾发生几率高于其他灾害,由消防救援局2021年全国接报火灾数据,高层建筑类火灾共4057起、死亡人数168人,死亡人数相较于2020 年增长22.6%,其中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数量为3438起、死亡人数155人,分别占高层建筑火灾类型的83.7%和92.3%[1]。可见,高层住宅建筑易发生火灾且受灾损失较大,火情一旦出现,应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火灾自救与疏散逃生,减少财产损失,降低伤亡率。

目前,我国国内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逃生的研究方向比较分散。覃竞[2]从建筑火灾中人的心理行为研究出发,分析建筑火灾特有属性对于人员疏散产生的影响;张培红[3]等从第二代人的可靠性分析法入手,分析人在居民住宅楼火灾中群集避难行为规律;肖国清[4]等从人的行为失误出发,定义人失误的内涵并分析人失误机理;陈长红[5]从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特征入手,分析并提出人员自救的特点及对策;刘慧峰[6]利用三维建模与Pathfinder 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发展与人员疏散进行模拟与研究。可见,对行为与可靠性、可靠性与心理联系的研究将弥补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疏散逃生的空缺。鉴于此,笔者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7],分类统计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拟用第二代的人因可靠性[8]分析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总结出火灾逃生人的可靠性与人的不安全心理的联系。

2 研究方法

行为安全“2-4”模型是在以Heinrich[9]等为代表的链式模型与以Rasmussen[10]等为代表的系统论模型的基础上,从近年事故预防研究出发提出的新型事故致因模型。从行为安全“2-4”模型划分得到的五个层级之一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入手,对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人的习惯性行为的失误表现及频率。

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从人因失误的机制等方面出发,判定人因失误与人的习惯性行为失误的联系。人因可靠性对人的习惯性行为的研究从原有的确定性的人的因素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中所占有的比例与分类分析上,发展到组织行为学与应用心理学结合,细化到在建筑火灾中人的可靠性与人的应激性行为心理的内在联系。探究在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人的失误心理致因与动作可靠性,提出正确的疏散逃生对策法。

3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分析

3.1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疏散逃生中人的不安全可能行为

高层住宅建筑未制定灵活、针对性的疏散方案,逃生人员未参与系统化、专业化的应急疏散逃生演练,若在放松警惕的凌晨,逃生人员处于睡眠状态,缺乏对火情的感知,减少有限的安全避险时间,且因受困人员缺乏应急经验与常识,在“羊群效应”[11]的影响下,缺乏自主思考与判断能力,盲目跟从他人,受困群体往往处于“受困——试验——失败——恐惧——再试验——失误”这一逃生恶性循环。

由秦华等人所提出虚拟交互式住宅内部场景所得到的可交互道具[12],笔者认为由其所提出的场景道具,可得逃生前期与中期的可能行为,从而得到火灾疏散人的可能不安全行为。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疏散人的可能不安全行为可归纳为六大习惯性疏散行为失误(见图1)。

图1 人的不安全可能行为与六大习惯性疏散行为失误的联系

3.2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疏散逃生事故人的习惯性行为统计分析

本文收集了1994 年—2021 年14 起官方公布的有详细事故调查报告的重特大建筑火灾事故,统计了逃生过程中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见表1)。

表1 重特大建筑火灾疏散中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分析表

行为安全“2-4”模型在习惯性行为阶段列出安全知识、意识、习惯、心理、生理五个因素,因安全心理因素对习惯性行为的影响在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中少见,现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事故中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进行频次分析(见表2)。

表2 建筑火灾事故中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频次分析表

由表2 可知:不及时求救出现频次最高,占78.57%。在建筑火灾中,不及时求救的原因为逃生人员不能清晰感知火势大小与个人能力,多是自我尝试灭火失败后,再寻求消防人员的帮助,火势已扩散。不及时疏散出现频次为64.28%,不及时疏散逃生原因在于个体对火灾形势判断有误,认为火灾可能威胁不及个人;从众行为占比第三,逃生个体跟随他人行为,不自我观察与思考;冲动行为占比第四,环境因子刺激个体产生不良反应,如跳楼等不安全行为;返回火场行为与错误使用工具行为频次一致,且占比不高,故下文分析其余习惯性不安全行为。

4 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人的可靠性与人的不安全心理

由行为安全“2-4”模型可知,人的不安全动作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本文提出在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存在“心理—习惯性行为”这一具有对应关系的理念。由上文表1 可知,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建筑火灾事故中受困人员疏散逃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现实做出的反应,对外界刺激做出一定的应答。行为科学通常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馈回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根据以往经验产生动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通过分析,上文图1中人的不安全可能行为产生的过程,得到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模型(见图2)。在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模型中,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通过人体感觉器官输入大脑进行个体的心理处理,输出失误行为反馈,而失误行为分为有意图与无意图,无意图分为过失失误和疏忽失误,有意图分为主动失误。高层住宅建筑火灾发生时基于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模型,笔者认为人的行为应遵从“心理—习惯性行为”模型(见图3)。在该情况下,人机体生理因素会发生改变,引起情绪的激化,产生六种特殊心理,从而导致人的个体心理与习惯性行为之间产生作用,表现为人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观察注意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其中一者或全部下降,对人的疏散逃生自救过程有不利影响,出现异常行为。

图2 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模型

图3 建筑火灾中人的“心理—习惯性行为”模型

笔者认为,人因失误多是指出人的内在因素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人的可靠性发生了改变,从而行为的产生发生了一定的错误,导致事故的发生。人的可靠性偏差与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归为与人正常心理活动相反的不寻常的心理状态,实际上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以看作是人的可靠性出现偏差的外在表现,同时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可以看作是人因失误的特例。

综合以上分析,人的可靠性偏差与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是逃生人员在住宅火灾这一特定突发的高心理压力下,真实避难的行为与理想避难安全预期产生的偏差,且此偏差远超人的承受能力。环境因子刺激人的可靠性发生偏差,可靠性偏差促使人从建筑火灾发生前正常的心理活动中迅速发生改变,产生特殊心理。建筑火灾中特殊心理多为不安全心理,特殊心理易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行为失误即人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故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有联系。为降低伤亡人率须提高在火灾环境下的人的可靠性,减少人因失误,故下文将从图3中所提的六大特殊心理,提出人的疏散逃生对策。

5 建筑火灾中疏散逃生对策

根据前文对建筑住宅火灾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可靠性与人的心理三者之间联系的分析研究,从六大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与六大特殊心理出发,我们提出四点有关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逃生自救对策。

①当高层住宅某一位置突发火情,保持沉着冷静;无人指挥,自我判断大致火势位置与大小,找到住宅疏散指示路线图,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与路线;有人指挥,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智慧逃生疏散指示引导系统,根据人工智能提示,结合火场实际情况逃生。

②被困封闭室内,主要逃生口被火势封堵,搜寻其他逃生出口;住宅建筑若有消防避难楼层,则进入躲避火情蔓延;消防逃生通道尚可通行,打湿衣物,选择正确逃生方向与路线撤离;不可直接拉开住宅门,以防爆燃现象,应用手试探门温度,过高则火势已蔓延至所在位置;不可乘坐普通电梯进行逃生;逃生若遇明火与毒害气体应折返等待营救。

③合理利用火场可利用的有利逃生工具,如利用家用应急逃生缓降器、消防电梯等设备进行逃生。

④火情突发应报警,不可私自返回火场,若有不可损失的东西,需及时联系专业消防人员进行处置。

另因高层住宅建筑火灾情况复杂多变,本文所提出的六大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并不能将所有行为归纳为失误。结合现有大量文献,另提出两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对策。

①住宅建筑内外部多采用隔热隔音易燃材料,燃烧产生大量毒害气体,一旦吸入有毒气体,会导致剧烈咳嗽等不良反应,浪费逃生时间,应湿衣物遮掩口鼻,采取弯腰低重心前进。

②应了解住宅建筑的智慧报警系统、消防设施位置,阅读疏散逃生指示图与逃生门位置。

6 结语

①人的可靠性(感知、认知、决策)偏差是导致人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②人的可靠性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与状态,个体的心理状态、环境因子刺激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③应从人的不安全心理层次与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纠正等方面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

④应根据所感知环境信息实时调整逃生行为,高层住宅建筑应采用智慧消防系统实时监控消防,实时疏散逃生计划方案。

猜你喜欢
习惯性高层住宅可靠性
基于AK-IS法的航空齿轮泵滑动轴承可靠性分析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起高层住宅火灾的调查及其启示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超高层住宅的给排水设计研究
浅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高层住宅中的运用
招呼
高层住宅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