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婷婷,张 昊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产物,具有特定的动态属性和发展轨迹”。[1]它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间逻辑内,内蕴于传承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2],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学术界围绕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行了多维度、全方面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为深入把握国内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追踪其动态演进,透视未来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前景,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从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的新视角,对当前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历时态的动态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从而更好指导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研究使用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期刊,以篇名“红色文化”、关键词“红色文化”以及来源类别为“CSSCI”进行源文献搜索,共搜索到文献534篇,除去书评、会议综述等,共得到454篇有效文献。(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CiteSpace可视化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统计文献集合中某一对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强度,进而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出了红色文化主题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1),图中的各个节点表示出现的次数,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关键词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越强。
图1 红色文化研究主题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为更直观地明晰红色文化研究热点,通过CiteSpace软件后台数据分析,整理出红色文化研究主题文献中与图1相对应的前 10 位关键词(见表1),并对“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与“青年”等同义同类关键词进行合并,最终归纳出红色文化研究的四大热点主题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1 红色文化研究主题文献的关键词频次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围绕诸如红色文献在内的物质载体而展开。从表1中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资源”出现24次,“红色资源”出现23次,而作为红色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红色文献”出现30次,这充分展示出围绕具体物质载体所开展的红色文化资源之开发利用是热点主题。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内蕴其中革命精神的器物性展现,例如革命战争遗址、烈士遗物故居等都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内学界形成了诸多共识:首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要以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为核心指向,革命精神之外化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故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首先要对其中的革命精神进行充分发掘与阐释;其次,要以合理保护、永续利用为原则,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以育人实践的落地为价值指向,通过建设诸如红色文化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化实践场所,将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丰富的育人资源,在践行红色文化实践中接受革命精神的净化洗礼。
“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中,出现频次为22次,是仅次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主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红色文化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而出现。正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之本源和根基。”[4]教育与文化始终是结伴而生的一对范畴,教育是对文化之学习传承的实践,文化则贯穿于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红色文化载体,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实现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色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在价值维度上的同一靶向,则体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应然与必然的逻辑统一。围绕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价值及路径研究。强调要把握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在政治底色上的异同,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特殊价值。二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主张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让红色基因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青年大学生既是红色文化的学习实践对象,又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者。“大学生”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是18次,而“青年”一词出现的频次也很高,可见,青年大学生之于红色文化是重要的实践主体,是红色文化育人的指向对象。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5]红色文化要在青年大学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发挥“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不仅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还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国内学界就红色文化与青年大学生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角度:从定量分析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数据分析,就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程度、对红色文献文本的阅读等方面做了相关实证研究,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解决方案;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基于不同视角探讨了红色文化如何融入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以及青年大学生如何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等。
文化是人类智慧探索和价值追求的结晶,文化的核心表达便是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6]强调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扬红色革命文化具有内在一致的向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关键词在主题文献中出现了15次,是红色文化研究的又一热点。国内学界从以下三维逻辑出发,探究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从形成逻辑层面,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皆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内涵逻辑层面,红色文化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准则的现实表达;从价值逻辑层面,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等方面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基于两者的内在关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两者的耦合协同等研究也成为了热门方向。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红色文化研究关键词进行突现性检测(Citation Burst History),按突现值排序,得到排名前 5位的关键词突现情况(图 2),再结合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图3),便可以直观反映在不同时间阶段研究的侧重点,清晰再现红色文化研究的动态演进。
图2 红色文化研究主题文献的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图3 红色文化研究主题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图
发表于《求是》杂志的《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第一篇CSSCI文献。这篇文献中首先明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即“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创建的先进的政治文化”[7],由此开启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这一阶段不仅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做了学术的界定与探讨,同时还从区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化拓展,完成了诸如江西赣州、山东沂蒙、贵州遵义等区域内红色资源的整合,并对其有效开发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使我国经济水平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折射在红色文化研究领域便是对其经济效能、经济价值的关注,例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关键词在这一时期频频出现。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8]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图3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在2010年和2015年出现“突现”,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侧重。在这一阶段,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带来的社会矛盾让人们开始反思,并寻求价值维度上的解决之道,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构性为此提供了价值依托。在这一时期虽然文献数量没有呈现上升趋势,但学术视角的更新却带来了红色文化研究的新转向,如借助“互联网+”、“全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创新性发展,极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传播的有效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9]2016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0]由图2可知“文化自信”在2018年“突现”,与之同时出现的有“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关键词。据此分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国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已成为新的竞争点,红色文化所涵具的意识形态色彩成为文化自信提升与全球文明秩序重建的重要资源。与此同时,文献数量在2016年—2018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红色文化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1]进入新时代,结合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红色文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迎来全面深耕阶段。由图2可以看出,“新时代”在2019年成为这一阶段的突现关键词,“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等成为这一时期的高频关键词,这充分体现了这一阶段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关注点。首先,总结“历史性变革”的新成就,红色文化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各种新视阈、新维度为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同时,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学界就红色文化“元问题”进行了内容深化与体系更新,推进完善了红色文化新的学术话语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对红色文化的历史回溯性研究成为这一阶段的新亮点。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窗口,对中国共产党缔造、传播红色文化的百年实践进行历史回溯,无疑有益于推动今后相关研究的纵深发展。
基于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通过红色文化研究热点主题的总结和演进轨迹的回溯,不难看出,红色文化研究在不同方向维度上层层递进。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正本清源、借鉴融合、技术赋能,助力红色文化未来发展。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西方国家加强了文化价值样态的“疯狂输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城略地”,尤其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加速,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以新的隐性样态相互激荡、相互渗透,不断冲击着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更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危害。面对多元思潮的冲击,红色文化研究要正本清源,在内涵外延、形成逻辑、价值原则等“元问题”上加强学理阐释。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缔造和继承的主导者,红色文化研究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同时要避免碎片化解读,用“大历史观”的学术思维来审视在历史发展过程沉淀下来的红色资源,正本清源,明晰红色文化的内涵机理,应对多元思潮的挑战。
不同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一直是红色文化研究不断推进的理论生发点,这其中既包括教育学、管理学、新闻学等传统学科,还涉及符号学、生态学、系统学等新兴学科,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研究内容学理的更新,同时也带来新的理论论域。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2018年8月,《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文科”,“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12],强调“新文科”要紧跟时代脚步,坚持问题导向,支撑引领发展。这不仅是面临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复杂的发展之要,更是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需。于红色文化研究而言,“新文科”建设是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助推。红色文化研究要立足于历史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学科的融合,在“新文科”理念指导下,寻求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耦合协同,同时立足实践,回应当下问题关切,促人修身铸魂,实现不同学科背景下红色文化学理体系的更新。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技术赋能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发展实现了新的转向。例如使用VR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数字化手段,红色文化从单向度文本变成了可以交互的视觉体验,真实还原出战争革命年代的历史场景,让体验者可以多感官沉浸式地体验红色文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信息技术加成下的红色文化传播发展是当前红色文化研究的前沿热点,但需处理好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过度关注数据流量忽视文化自身的价值内核,否则便会出现不利于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茧房”“去中心化”“回声室效应”等现象。信息技术是中立的,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工具理性置于红色文化主流价值理性规约之下,打造有“温度”的文化传播模式,将是未来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