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雪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生儿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先天性唇腭裂(congenital cleft lip and palate)属于口腔颌面部畸形,临床发生率较高。此种疾病患儿口腔与鼻腔相互连通,喂养难度较大,为确保其健康成长并保证新生儿摄入充足的营养,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喂养,以减少疾病的影响。常规喂养方式以汤匙和母乳喂养最为常见。但多数新生儿无法习惯汤匙喂养,依从性较低;而如果在没有正确指导下进行常规母乳喂养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呛咳等不良情况。相关研究发现,改良喂养方式可在保证依从性的基础上提升喂养成功率,满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并且有效预防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对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使用改良喂养方式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生儿科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参照组男16例,女15例;胎龄36~40周,平均胎龄(37.52±1.52)周;唇裂分度:Ⅰ度19例,Ⅱ度9例,Ⅲ度3例。试验组男17例,女14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7.65±1.42)周;唇裂分度:Ⅰ度20例,Ⅱ度8例,Ⅲ度3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及唇裂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先天性唇腭裂临床诊断标准者;②未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者;③体格检查无异常,血、尿常规等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或退出研究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①母乳喂养:告知产妇正确喂养姿势,使婴儿与产妇保持面对面姿势,切勿平躺,避免母乳进入鼻腔或气道;帮助新生儿含住乳头和乳晕,用手指按压唇裂位置,保证患儿吸吮力。产妇大拇指需放在乳房上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让新生儿吸吮,并挤压乳窦,加快乳汁排出;喂奶的时保持新生儿头高脚低位,护理人员观察吞咽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②汤匙喂养:将患儿放在腿上,倾斜使其与地面夹角呈45°,使用汤匙装少量的奶液置于唇部,鼓励患儿吸食;③奶瓶喂养:如患儿为严重唇腭裂或双侧唇裂,则其吸吮能力较差,无法吸吮母乳,此时需使用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新生儿的奶瓶,便于挤压,控制奶液的流动速度。
1.3.2 试验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改良喂养方式:①准备工具:准备普通的奶瓶、去掉头皮针的高精密度输液器、一次性小儿胃管及小网套;将装有奶液的奶瓶放入网套中,与静脉输液器相通后倒挂,然后将输液器上端针孔扎入到奶嘴固定,并让其下端连接小儿胃管前端;仿照输液排液方式将输液管中气体排出,与静脉输液器连接的胃管前段放入到新生儿健侧口角中,用手固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滴速和流量,并在进食完成后让新生儿趴在肩头;轻轻拍打其背部,保证奶液顺利下咽,以打嗝的方式排出吸入的空气,减少胀气;②护理工作:首先,加强喂养指导工作;对新生儿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喂养指导,在进行喂养的时候护理人员在旁边监督和指导,纠正存在的不良行为;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确定奶液的摄入量,少食多餐;定期为家属进行喂养培训工作,讲解经常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告知呛咳等症状十分正常,避免过于担心,告知其正确的方式解决喂养困难问题;其次,重视喂养安全;喂养期间应为家属讲解改良喂养方式的优越性,消除错误思想,提升配合度;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改良喂养的主要方式和注意事项,强化喂养安全的重视程度;告知家属不要过于着急,宜缓慢喂养,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变化和情绪,避免出现呛咳等不良反应;另外,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新生儿的口腔情况,定时清理口腔2次,保证有效清洁患儿口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不同时间喂奶量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①并发症: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呛咳及窒息等;②临床指标:记录患儿喂奶时间、出院前体重及住院时间;③不同时间段喂奶量:比较两组患儿干预1周、2周及3周后的喂奶量;④患儿家属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评分表评价,满分为100分,95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5~95分为满意,75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喂奶时间、出院前体重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喂奶量比较 两组喂奶量均逐渐增加,但试验组喂奶量多于同期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喂奶量比较ml)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n(%)]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畸形类型,该疾病不仅影响新生儿语言功能的发育,还可能导致面部塌陷,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因美观度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而存在此类生理缺陷的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导致生长发育不达标、体质过差等,甚至还会引发肺炎等严重疾病。相关研究发现,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喂养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呛咳、溢奶等情况与缺乏合适喂养工具和方式有较大的关联。且喂养困难一般集中在早期阶段,其中喂养困难的原因为:首先,新生儿的口腔和鼻腔相通,导致其吸吮时没有足够的负压;其次,舌头后缩导致其吸吮乳头时无法包裹乳头,最终导致其吸吮困难。所以应使用合理的方式喂养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确保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也避免出现呛咳等不良情况。改良喂养方式在传统汤匙和奶瓶喂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能够让新生儿顺利进食。实际喂养中所使用的胃管前端工具虽然和人体乳头有一定差别,但其圆润的结构与人体乳头相似,还可以限制新生儿吸吮,人工操控吸入量,避免因为大幅度吸吮而导致呛咳等情况;与此同时降低了汤匙和奶瓶喂养的难度,确保喂养成功率。和传统的喂养方式对比,改良喂养方式优势:首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喂养工具并控制喂养量等,减少汤匙等工具喂养对新生儿产生的刺激;其次,重视喂养安全。在喂养中实时开展健康教育,让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强化家属喂养技能。对家属培训,让他们熟悉喂养的操作流程,明确注意事项,观察喂养时新生儿呼吸情况及面部变化等,如果有面色发青和哭闹等应该立刻停止喂养,检查出现的原因,必要情况下可清理呼吸道,保证新生儿有效呼吸,从而提高喂养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0.05),说明改良喂养方式安全性更高,喂养更加得当,便于新生儿吸收营养,分析原因为:此种方式重视喂养安全,使用的工具与乳头相接近,并且在喂养过程中观察面色情况,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而在此基础上对家属进行了对应的喂养指导和健康教育,消除错误认知,提升喂养安全的重视程度。口腔护理能够保证新生儿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情绪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喂养成功的信心,也可以提升满意度,让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0.05),说明改良喂养方式能够让家属更加满意,分析原因为此种方式重视分析新生儿的实际情况,所使用的工具可充分满足其需求;另外家属了解喂养方式的优越性后消除了内心的顾虑,提升信心,从而提高了整体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喂奶时间、体重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0.05),两组喂奶量均逐渐增加,但试验组喂奶量多于同期参照组(<0.05),说明改良喂养方式能够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对其体重等临床指标影响较小,分析原因为选择合适的工具能够顺利喂奶,保证新生儿摄取充足营养,促使康复。
综上所述,在为先天性唇腭裂新生儿喂养时使用改良喂养方式能够保证其营养摄入,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加快其成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