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娟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20]
脑分水岭梗死是一种低灌注性脑梗死,指不同脑动脉区域间的相互毗邻区域出现的梗死,好发于大脑前中后动脉之间以及皮质支与深穿支之间,发生率在脑梗死中占比约10%[1]。该病的病机复杂,既有一般脑梗死发病的共性,也有其特性,低灌注、微栓塞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好发于老年人群中。患者临床上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颈动脉狭窄、心排出量减少等症状,且呈卒中样发病。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有直接关系。临床上,常通过脑部CT 或MRI 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一般可确诊。血压过低会引起低灌注,会导致患者预后变差。相关报道也指出,将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40 毫米汞柱以上,可使其预后得到一定的改善[2]。因此,对患者实施升压治疗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课题旨在进一步分析对于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升高血压治疗的效果,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报告如下。
采取前瞻性分析法,收集于2019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在我院收治的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共70 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例。
对照组:男22 例,女13 例;年龄62 岁~84 岁,平均(67.85±6.26)岁;发病时间6 小时~48 小时,平均(21.56±10.14)小时;动脉病变中,颅内动脉病变21 例,颈内动脉病变10 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病史28 例,糖尿病病史11 例,心脏病病史12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62 岁~85 岁,平均(67.89±6.23)岁;发病时间6 小时~48 小时,平均(21.59±10.11)小时;动脉病变中,颅内动脉病变23 例,颈内动脉病变10 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病史28 例,心脏病病史12例,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2 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病历资料完整者;(2)经临床诊断证实,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脑部CT 或MRI 检查证实者;(3)发病后48 小时入院者;(4)对研究内容知晓、同意者。
排除标准:(1)曾有腔梗以外的脑血管病史者;(2)心衰者;(3)此次发病前48 小时以内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者;(4)癫痫发作者;(5)近期有大手术史(3 个月内)者;(6)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肝、肾疾病者;(7)严重创伤者;(8)颅内感染性疾病者;(9)癌症者和精神疾病者;(10)治疗依从性差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每次100 毫克,口服,1 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片—优力平(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每次20 毫克,口服,1 次/每晚;静脉滴入丹参酮ⅡA 磺酸钠注射液(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58)40 毫克+生理盐水250 毫升,每日一次;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扬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07)30 毫克+生理盐水100 毫升,每日两次;合并糖尿病时给予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
观察组:应用升压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注射用盐酸多巴胺(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57)100 毫克+ 生理盐水250 毫升,静脉滴入,滴速视血压监测予以调整,目标血压为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较入院时上升20 毫米汞柱,治疗时间共为3 天。
(1)神经功能评估:即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总分42 分,评分较低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2)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舒张压,于治疗前、治疗3 天、治疗2 周后,运用欧姆龙HEM-1020 电子血压计,严格遵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推荐的血压测量法进行测量。(3)临床疗效:于治疗2 周后,根据NIHSS 评分结果进行评估,分为①治愈:NIHSS得分减少>90%;②显效:NIHSS 得分减少46%~90%;③有效:NIHSS 得分减少18%~45%;④无效:即未达上述标准;患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4)预后:对患者随访6 个月,运用改良Ranjin 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 进行评估,mRS≤2 分视为功能恢复良好,Barthel 指数>75 分视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3]。
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1。
表1 神经功能评分—NIHSS 对比(,分)
表1 神经功能评分—NIHSS 对比(,分)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对照组 35 18.14±组 35 18.18±4.60 8.83±2.29观察4.57 6.99±1.90 t 值 - 0.036 3.658 P 值 - 0.485 0.000
观察组患者治疗3 天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血压水平对比(,mmHg)
表2 血压水平对比(,mmHg)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3 天 治疗2 周 治疗前 治疗3 天 治疗2 周对照组 35 136.34±4.72 137.04±6.78 133.62±6.79 83.53±4.69 82.95±3.95 82.05±4.33观察组 35 136.21±4.75 152.72±5.78 134.04±6.25 83.46±4.72 90.51±4.92 81.90±5.27 t 值 - 0.115 10.412 0.269 0.062 7.089 0.130 P 值 - 0.454 0.000 0.394 0.475 0.000 0.448分组 例数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对比[n(%)]
观察组mRS≤2 分的构成比、Barthel 指数>75分的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预后对比[n(%)]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全球的多发性疾病,主要因脑循环障碍引发脑功能损伤所致,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脑血管堵塞、高血压等。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脑梗死患者人数已达150/10 万人,患病率也出现了逐年上涨的发展势态。该病发病突然,病情严重,且危害性大,易引发一系列脑组织症状,会损伤神经功能,导致其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并且该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导致治疗难度大,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系统治疗也常遗留后遗症,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均严重下降。
脑分水岭梗死属于特殊类型脑梗死中的一种,主要因脑组织低灌注、微灌注所致。引起脑低灌注的常见病因包括失血多、腹泻、纳差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容量降低;另外还包括血脂异常引起的血流受阻,以及贫血引起的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等。脑分水岭梗死的低灌注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梗死主要区域的扩大,导致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4]。而血压是影响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当的医源性因素引发的血压波动性降低会诱发脑分水岭梗死[5]。相关报道也指出,高血压患者必须慢慢将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否则易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脑分水岭梗死。尤其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硬化狭窄及血压调节能力较差的患者而言,低血压的危害性更为严重[6]。
目前对于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实施对应的升压治疗相关报道较少见,本研究针对此类患者在发病48 小时内予以多巴胺治疗,使患者的脑分水岭区的低灌注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本研究对患者随访6 个月,对比分析其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mRS≤2 分的构成比与Barthel 指数>75 分的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说明升压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方面,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当,说明升压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升压治疗方案对高收缩压水平脑分水岭梗死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血压水平,总有效率高,且患者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