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保
一些同学写的作文,整体读着很流畅,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很清晰,但细品就觉得有些别扭。这是因为掌握的作文技巧比较单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看到题目,能想到事例,但写出来很平淡;不甘平淡,想另辟蹊径,于是便有了前后不一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尴尬。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那么,怎样才能丰富作文的写法呢?
一、对精彩句段进行批注、仿写
如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其镜头式写法——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同学们可以对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文字进行批注。有同学批注:“作者用碧绿、金黄、黑色、红玉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给人一种色彩斑斓、十分美好的感觉。”有同学批注:“东北大地上富饶的物产像一幅幅图画,在我的脑海里闪现。这种写法真精彩!”同学们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用丰富的意象、整饬的排比描绘令人难忘的场景。
二、跟着范本学技法
《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求教写诗时,林黛玉让香菱先去熟读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这些大家的作品,谙熟于心,细细揣摩,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方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写作文跟写诗很相似,都要跟着范本(课本)学。同样要上下五千年,博览群书,且千万不可浅尝辄止,连教材中课文写作技法的精髓都没摸着,就丢到一边,去模仿下一篇文章。
跟着课文学写作,既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前人学习写作的重要经验。譬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大家可以学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句子,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文章观察视角的自然转换,根据空间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描写;还可以学习结尾“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种既有议论,也有抒情,但议论抒情都含蓄蕴藉的句子,抒发内心的真情。
又如,我们可以从《阿长与〈山海经〉》中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从《邓稼先》中学习怎样拟小标题,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学习正副标题的拟法,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学习如何选取典型事例,从《昆明的雨》中学习细节描写的妙用,从《孔乙己》中学习如何集中笔墨描绘人物特征,从《我的叔叔于勒》中学习“尺水兴波”的写作手法,从《白杨礼赞》中学习象征手法,从《敬业与乐业》中学习如何写出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议论文,从《岳阳楼记》中学习把写景与抒情、议论融合在一起……
三、注重观察,写出生活体验
如何写出被观察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特征或过程?观察、体验无疑是不错的方法。当我们要写关于小狗的故事时,不妨仔细观察它是如何奔跑、进食、休息的;当我们想写一次篮球赛的场景时,不妨去做一个拉拉队员,看一场完整的球赛,或者成为球场上的队员,打一场正式比赛。一位同学模仿朱自清的《背影》,写了父亲在车站送别她与母亲时的细节:“汽车起步后,我哇哇大哭,只记得他一边追着,一边不断地向我挥手、挥手……一瞬间,我的视野模糊了。”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不舍和自己对父亲的眷恋。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这些打动人的“背影”或“挥手”,只要善于观察,哪怕是一个眼神,一盏灯光,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动情的手势……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我”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与成就的心路历程。一位同学模仿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了作文《一笔一画书真情》。她写道:“春节的到来对小欣来讲,是期待而又烦恼的。因为练了一手好字,每逢寒假,她总要给家中许多亲戚写春联,这令她既自豪又有些发愁。”“放假初,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赠春联’活动。小欣十分好奇,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活动中,小欣被安排了写春联的任务,“小欣握着笔杆,在红纸上犹豫许久,迟迟不敢下笔”,由于紧张,“一个个原本应该圆润流畅的字,在小欣的笔下却变得僵硬刻板,小欣露出了难堪的神情”。但当她看到“村民们质朴善良的笑容”时,“又似乎充满了自信和力量……整个书写过程,小欣一气呵成,心情也逐渐变得高兴起来”。“当手中的春联送到一户户人家时,小欣心中充满了自豪”,“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小欣不禁感慨万千。”经过这次活动,小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过春节和写春联的意义,“她在心中默默地期盼着。明年的寒假,还能再来吗?”文中的心理描写就像一条线,将整个活动巧妙地贯串起来,使得行文紧凑,中心明确。
又如《范进中举》,文中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不可谓不精彩。“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写动作之缓的“攥”“舒”,写动作之快的“缩”“揣”,都是胡屠户发出的,表现了他爱财如命的虚伪本性。在描写人物時,同学们就可以学习这种技巧,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进行细致观察,抓住最能表现其特征的动作进行“慢镜头”式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个“厚积”既要靠平时的大量阅读,又要结合日常的观察体验。同学们应当将课文学习与写作练笔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体悟课文的精彩片段、深刻意蕴、语言范式,掘泉引流,在对经典的模仿和写法的提炼上,真正做到读写融合,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跟着课文学写作,当我们的阅读指向了深度与生命,写作自然就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