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段视频很火,那个爱“磨蹭”的女孩小钰(yù)“逼疯”爸爸,爸爸不得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令人啼笑皆非。笑过之后,我们不禁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拖延这样的行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刘海艳,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效率学习训练师。现任职于大庆市高新区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2年,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社团工作。获聘为大庆市医学会儿童青少年心理保健教育委员会委员。曾获得大庆市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并参与多个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参与大庆市现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校本教材《小学生心理健康》、电子书《抗疫复学前后教师家长心理调适100问》的编写。
心灵小剧场
慢慢,你穿衣服都穿半个小时了!
刷牙已经十几分钟了!
一口饭吃五分钟,最后还得我喂你吃!
快别整理书包了!要迟到了!
慢慢在学校每天都是慢动作,拿个铅笔就摸一摸文具盒贴纸,下课上厕所也顺路看看热闹。
慢慢在家也是这样的……
快点回家做作业吧!不要遇到什么都停下看上一会儿!
慢慢读题目光都不挪动,做题时也半天才写一笔。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她会拖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完成!
慢慢!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磨磨蹭蹭的毛病啊!
海艳老师的诊断
文中慢慢的行为是我们常说的拖延,主要表现为需要做的事情总是拖着不做,或做事拖拉,半小时可以完成的事情要拖到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孩子一旦形成拖延的习惯,就会导致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当孩子出现拖延行为时,家长的做法通常会像慢慢妈妈一样,嗺促、说教,家长急坏了,可孩子依然磨蹭,甚至更严重了。最终问题没解决,亲子关系还受到了影响。
其实拖延就是一种坏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改掉拖延。
海艳老师的提醒
有的家长会想,难道孩子是慢性子?性格有缺陷?其实,孩子出现拖延行为,只是一种表象,是多种因素累加的结果,与孩子的性格、性别、年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要了解造成孩子拖延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孩子远离拖延,摘掉“磨蹭大王”的帽子。
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快有慢,有的孩子大脑发育晚一些,因此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反应,表现出“磨蹭”。这种情况家长过度催促是没有效果的,要耐心地去教,通过鼓励的方式去引导,不要苛责、强迫孩子。有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散漫。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培养他们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引导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也容易出现拖延行为。受到情绪的影响,孩子内心抗柜学习或做事情,学习和做事效率会降低,越催促越拖拉。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进行否定评价,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孩子在学习、做事时害怕出现错误,也会表现出拖延。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多运用正向的语言鼓励孩子,如“我相信你能做到”“你可以更快”等话语,让孩子增强自信心,摆脱拖延行为。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为他的拖延行为付出一定的代价,让他知道磨蹭的后果。比如,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亲自给孩子穿衣服,这反而会强化孩子的拖延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当他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让孩子着急。就像面对“磨蹭”的小钰,她的爸爸采取了比小钰还慢的速度穿衣服、吃饭,最后小钰害怕上学迟到,反而催促爸爸快一点。这种做法很高明,孩子体会到磨蹭的后果,認识到磨蹭带来的害处,就会从认识上转变他的想法和态度,主动去改掉拖延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