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平
历史悠久的太原,古名大原。别称晋阳、并州、龙城。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一个都城设立于此,遂与“真龙天子”结缘;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此起兵开创大唐基业。太原因此而得名“龙城”。
八年前,上党钱币学会一行十二人曾作“龙城行”,有幸观摩钱币珍品“天眷通宝”。当时,在“三晋民间古钱币精品展”现场,大厅中央玻璃展柜里,一枚“天眷通宝”异常耀眼——绿迹斑斑,通体透出青铜质地古钱币的“龙钟老态”,泉币界称此形态为“大开门”“一眼货”“一眼真”。这枚“天眷通宝”,可谓中国古代钱币中之大珍。
据考,“天眷通宝”系金朝初期铸币,因存世绝少,历史上的“天眷通宝”至今未发现载于《食货志》及《钱谱》。据藏家手里的实物资料研究显示,“天眷通宝”分为小平、折二、折三。小平钱又分为楷、篆两种书体铸造。太原展会上的这枚“天眷通宝”为小平钱,面文为楷体,素背绿锈斑,直径2.6厘米,重3.92克。
展会结束后,笔者曾经与泉界同仁多次探讨琢磨,分析了这枚“天眷通宝”的形制特征。一是钱文为楷书体,右旋读,“天眷通宝”四个汉字有着柳体之风骨,又显颜体之丰润饱满,两种字体兼收并蓄。众所周知,金朝是诞生于马背之上的游牧民族,金人能将钱币上的汉字书写并铸造得如此漂亮完美、巧夺天工,实属不易。书写及铸造工匠当时来自于何方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是“天眷通宝”的“通”字写法颇有南宋“建炎通宝”之“点建”钱文的书写手法。三是钱文“宝”字,分作“宀、王、尔、贝”四部分完成书写,堪称严谨工整。四是这枚钱币素背,青铜深绿色斑迹包浆,字间显出老坑入骨锈。五是这枚“天眷通宝”,铸造制作异常精美,非民间可以为之,当为官铸无疑。
金代的铸钱,无论铸造量多寡,制作都很精良,技术水平极高。金人铸钱每每不惜工本,设计、铸造务求精美。这应“归功于”伪齐刘豫保存下来的完整的铸钱系统,而金代早中期的各帝王都有铸钱的传统并保持了纯熟的加工工艺。
八年前那场古钱币展会现场,引来全国泉界上千人观摩、交易。数百平米的古钱币交流展厅当时宛如一片钱币的“海洋”。那枚“天眷通宝”则是展会里的“凤毛麟角”,分外显眼;又恰似數千枚钱币精品中脱颖而出的一匹“白马王子”,众星捧月,让众泉友眼睛为之一亮。这枚古钱币中的“骄子”来自于龙城年轻的收藏家艾亮。
“天眷钱”钱文旋读,目前发现的藏品中,有小平篆书“天眷元宝”、小平楷书“天眷通宝”、折二“天眷通宝”与折三“天眷重宝”四种铜钱。小平钱有楷、篆两种,“天眷通宝”与“天眷重宝”仅有楷书藏品存世。各种“天眷钱”均极为罕见。小平“天眷元宝”篆书藏品仅见的一枚由北京毕建先生收藏;小平“天眷通宝”楷书藏品在山西、黑龙江各有一枚;折二“天眷通宝”楷书藏品由藏家密藏,曾有一枚出现于“2007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折三“天眷重宝”楷书藏品在新加坡。“天眷钱”钱文书写、铸造风格酷似刘豫的“阜昌钱”,很可能沿用了伪齐钱监的铸造设备与铸造工匠。
当年三晋民间钱币精品展会上,人物的中心就是“天眷通宝”的主人——收藏家艾亮。
艾亮读高中时就迷上了古钱币收藏,常常穿梭于太原、长治、晋城等地的旧货市场。长治、晋城、潞城、高平等地古钱币资源丰富,民间出现过许多古钱币精品。这些地方也是艾亮“古钱币收藏生涯的大炼炉”,艾亮在收藏古钱币上下过几年工夫。在集藏钱币过程中,他打过眼,也捡过漏,而且捡过“大漏”。有一年,他家里集藏的古钱币曾被窃贼“洗劫一空”。不过“一贫如洗”的打击并没有击倒这位后生,对古钱币痴迷的他,不言放弃,从头再来。
再次出发,他走进晋南运城解州,足迹遍及山庄窝铺、犄角旮旯。而在长治老城的旧货市场上,一枚枚古钱币被他收入囊中,“中山原始空首布”“祺祥通宝”“天眷通宝”“得壹元宝”“大齐通宝”等一件件珍品,生动地记录了这位收藏家的故事。
今日钱币收藏拍卖界,在龙城太原,艾亮牵头创办的“天眷堂古钱币园地”,集收藏与拍卖于一体,经营得红红火火,已成为晋省泉界之大器。
北宋文坛领袖人物欧阳修大人说过:“言不文载,行将不远”。三晋自古以来就是货币产生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钱币资源丰富的区域。在这枚“天眷通宝”小钱币的启发之下,笔者写就这篇文章,意义在于“小钱币引出来大历史”。诸如:晋南侯马之原始空首布铸造遗址的发现,以及“共同赤金”“离石”“垣曲”等圜钱的发现;孤品“宋子三孔布币”实物的发现;大唐河东飞狐冶、潞州监铸币遗址的记载;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朝廷在河东路设置的“潞州交子务”纸币发行机构;宋元时期朝廷设置的“益国冶”“潤国冶”在山西的铸币历史;五台山菩萨顶大批北宋“淳化元宝”金币的发现;明朝洪武潞州“五十两金锭”的研究收藏;龙城艾亮在民间集藏到的“大齐通宝”的收藏研究,等等。这些与钱币相关的发现、收藏与研究,在中国钱币史上堪称经典,将在中国货币收藏史中留下其清晰的足迹。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
学会专家库成员、纸币专业委员会委员,上党钱币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