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克斯
将“功夫(Kungfu)”写入英语词典,把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将自由搏击和格斗理念的探索与中国哲学相融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李小龙的身上有太多荣誉和光环。
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猝然去世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儿子李国豪直到葬礼上看到棺中的李小龙,还喊着“movie movie”,以为是在拍电影。
一代功夫宗师、影视奇才的人生只度过了不到33个春秋,但他带给世界的震撼、留给人们的思考,一直延绵至今、历久弥新。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祖籍中国佛山顺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英文名为Bruce Lee。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伶,在李小龙三个月大时,父母把他带回香港,他的整个童年基本上是在戏班子里度过的。李小龙还躺在摇篮里时,就在电影里出镜;到了八九岁,他已经出演了十几部电影,是当时有名的童星。
13岁,他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开始习武之路。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李小龙成为叶问的得意门生,这段师徒关系后来传为佳话。
彼时香港门派林立、争斗不休,年轻气盛的李小龙喜欢跟其他门派的学徒打擂,经常鼻青脸肿地回家。这让他的家人越来越担心,甚至有警察朋友向他的父母表示担心李小龙走上黑社会。于是家人考虑再三,把他送回美国发展。
20岁那年,李小龙考进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辅修哲学和心理学。他热衷于各种校园活动,无论是跳舞、唱歌还是戏剧,结识了各国各族裔的许多朋友。
随后,他在当地创办了振藩国术馆,开创了自己的武术流派“截拳道”,传播中国功夫。李小龙的名声逐渐响亮,好莱坞明星史蒂夫·麦奎因、詹姆斯·加纳、波兰斯基和莎朗·塔特夫妇,NBA球星“天勾”贾巴尔,甚至华纳兄弟影业的老板,都成了李小龙的徒弟和朋友。
李小龙也是个文学爱好者。
李小龙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美国的影视圈,出演一些配角。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专注于研习武术、教授学徒以及帮好莱坞明星做动作训练。1969年,李小龙创作了一个以华人为主角的动作片剧本,华纳对这个本子很满意,原本敲定了李小龙自编自演并担任制作人,但最终这个项目还是因“担心观众无法接受一个亚裔面孔的英雄”而流产。
在美国遭拒后,1971年,李小龙回到香港,之后接连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四部影片,成为真正的主角。
尤其是《精武门》让李小龙在华人世界“封神”。在剧中,他饰演的陈真以一敌十,大闹虹口道场。“告诉你们,中国人不是病夫!”随着一声怒吼,踢碎“东亚病夫”的牌匾,李小龙塑造的刚强勇猛的男儿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轰动,振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连毛泽东都称赞他“功夫好!打得好!”。那时,全世界掀起了一波功夫热和李小龙热。
双截棍是他的绝活,在多部电影中都曾使用。棍法将刚猛与阴柔结合,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棍花飞舞,又极具观赏性。通过李小龙出神入化的演绎,双截棍随着电影火遍全世界。
此前拒绝了李小龙的华纳后悔莫及,决定推出一部名为《死亡游戏》的合拍片。影片的创作理念以李小龙为主打,召集全世界最顶级的武术家和技击大师齐聚一堂,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电影”。演员名单包括菲律宾棍王伊鲁山度、韩国合气道宗师池汉载、跆拳道高手唐龙,中国武打演员洪金宝、元彪以及李小龙的高徒“天钩”贾巴尔。
如此强大的阵容,让所有人都充满期待。然而,这部电影的片名却对李小龙一语成谶。拍摄过程中,李小龙突然去世,让世人为之悲痛错愕。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这是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門》中的一句台词,近年来被做成表情包火爆网络。然而现实中,李小龙完全不只是“一介武夫”;相反,他的修养、学识,令人赞叹。
李小龙为人熟知的是功夫片中那一系列招牌的武打动作和标志性的“阿打”叫声,但他还有完全不一样的另一面。在福克斯面试《青蜂侠》的视频中,他西装革履、身材笔挺,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大方谦和、机敏幽默;哪怕在给面试官演示出拳时,也尽显克制和礼貌。
他的武术也不是“为打而打”。1971年,他在访谈节目中,向全世界公开谈论了自己的武学思想。在他看来,格斗搏击并不是为了攻击或防御,而是人们展示身体、表现自我的艺术。他创建的截拳道,本质就是要抛去所有套路,综合东西方各种武术竞技的精华,“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上善若水”这个中国古老的道家哲学,是李小龙精武精神的核心思想。关于这一点,李小龙有过一段著名的论述:“一个好的武术家就像水一样。为什么?因为水是无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无法用拳头击伤它。所以像水一样柔软灵活吧,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式,如水一般。”“水可静静流淌,亦可冲天巨浪。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李小龙一家。
李小龙为世人留下六册厚厚的武学笔记手稿及大量照片、谈话录音,由他的遗孀琳达与他的朋友、学生等人整理成《截拳道之道》《李小龙技击法》等书出版。
同时,李小龙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曾把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翻译成英文歌词,还拿过恰恰舞冠军,喜欢原创诗歌。如果上天再多给他几十年时间,他很可能在武术和影视之外,创造出更多闪亮的成就。
李小龙的崇拜者遍布全球,贯穿时代。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周星驰在自己的多部电影中频繁致敬李小龙,甚至直接拍了一整部电影《功夫》;周杰伦的《双截棍》则用音乐表达了对巨星的崇敬。
与其说他是武术宗师,不如说他是以武术践行思想的哲人。或许,这才是更为真实和全面的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