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思语
夜深了,我独自一人徘徊在街头。路上的行人稀稀落落,寂寥的霓虹无力地支撑着凄凉的夜。深秋的风儿带着几分寒意张扬地扫过地面,夹带着几片枯黄的树叶穿行在高大的建筑之间……这一切,让身边空荡的街道更增添了几分寂寞与冷清。
我又一次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只为了感受这空旷的空间和自由的呼吸。偶尔有几个行色匆匆的路人擦肩而过,有一两个人还向我投来诧异的目光。他们一定在想,这样一个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个女孩会傻傻地一个人在风中漫步。对这些讶异、怀疑的眼神,我毫不在意,只要能逃离妈妈的审视、妈妈的质问、妈妈的唠叨……于我,就是最大的解脱。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生命里一直都密密麻麻地重叠着妈妈的影子,我的耳畔一直都回响着她周而复始漫无休止的叮咛……
“乖,听话!这些有营养要多吃!”
“乖,听话!把作业写完再看课外书。”
“乖,你放学后要立即回家,知道吗?要听话。”
“乖,放假了,好好待在家里,知道吗?你要懂事。”
“乖,天冷了。明天起我接送你放学、上学,不要自己骑车,会感冒。”
……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听话”“要懂事”“我是为你好”……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我在人生路上比别的孩子少受挫折,少走弯路,少吃苦。可为什么我总觉得失去了什么?为什么我总是常常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残疾人,需要依赖她这根拐杖才能生活?
夜色更浓。一片乌云缓缓飘来,遮住了月亮的光辉。我下意识地扭过头,在一片昏暗与朦胧中,远远地看到了我家所在的那栋高楼一个个窗口透出的橙色的灯光。
在凄清的夜色中,我忽然觉出那片光亮中散发出的淡淡的暖意。妈妈此刻在干什么?这个只要我一回来就几乎成了我“尾巴”的人现在又在干什么?
为了躲开她的唠叨,我出门连手机都没带。我知道此刻的她一定六神无主百般无奈!
我忽然有些同情她了。我知道她工作繁忙,爸爸援疆两年,明年才能回来,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一个人在打理。而她对我千照料万叮咛,无非是要让我集中精力好好学习,不辜负她和爸爸的希望……可是她为什么除了叮咛复叮咛、陪伴复陪伴就没有任何别的新招?
身后不远处,走近了一对母女。女孩好像是一名小学生,母女俩挽着手谈笑着。从她们的交谈中我听出,那位妈妈是一个夜市的小摊贩,女孩放学后在妈妈那里借着路灯的光做好了作业,再等妈妈一起回家。
妈妈说:“天冷了。以后你先回家,不用等我了。”
女儿答:“没事的,我以后多穿点。在这儿做作业还可以省点电费呢。再说,不会的题还可以问你。”
母女俩相视一笑。两只手挽得更紧了……
我退让到了一边。看着这对因生活所迫而早出晚归的母女,相互牵挽着手渐渐远去的温馨的背影,我忽然好生羡慕。小女孩或许没有优裕的生活条件,但是她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平等交流,她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权利!而我和妈妈之间不就缺少这样一种平等的交流吗?我们之间的谈话几乎都是她的叮咛和告诫,除了答应,她就没给我表达的机会!我们最需要的是“交谈”,而不是她的千叮咛万嘱托和我一次次被动的答应!
我转过身踏上了回家的路。我要向妈妈检讨我的不是,同时我会请求妈妈能坐下来,和我有一次平等的交流,就像刚才那对母女,可以互相毫无保留地亮出自己的意见……
头顶上的乌云渐渐散去,月亮重又出现在湛蓝的天空。
(指导老师:王淦生)
老师点评
文章描述了一位因母亲的唠叨而“离家出走”的女儿从“离家”到“回家”的心路历程。文章要表现的,是女儿厌倦一味“说教”—哪怕这种说教带着浓浓的温情,而盼望平等交流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女儿追求自理、自立和自由的愿望。文章描写细腻,无论是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都细腻而真切;情节设计也比较巧妙,中途遇到一对母女的情节对于文章主题的揭示很有效果,又起到对比的作用。文笔也比较清新优美,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