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位残疾人掉队
——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纪实

2022-07-23 03:33张明盼
人民与权力 2022年7期
关键词:残疾人康复

☉本刊记者 张明盼

怎样体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何彰显社会的关怀和温度?强化对残疾人关心关爱关注正是这方面的体现。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最牵挂”表达了困难群体在他心中的特殊分量。

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坚持将残疾人事业作为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的事业,聚焦残疾人现实需求,保障与发展并重,普惠与特惠并举,持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障好残疾人权益,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今年4—5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并于5 月底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实施情况的报告。其间,记者随行前往南京江宁、镇江、淮安等地,目睹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挑战,更加坚强地为梦想奋斗,我省各地以法治力量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推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出行环境是否真正“无障碍”?执法检查组紧扣最基础

疫情防控形势一经稳定,执法检查组就马不停蹄地开展执法检查,每到一处、每走近一位残疾人,每听到一位代表的建议,检查组成员都真切感受到大家对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渴望。

“一法一条例”中明确,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保障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在南京市江宁区文景靖路公交站台,瓢泼大雨没有阻挡住检查组的脚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王燕文登上一辆无障碍公交车,在司机的讲解下从车头走到车尾,亲自“感受”残疾人上下车全过程。

“目前无障碍公交车使用频率高吗?”“一般会为他们停留多长时间?”“遇到问题如何请求帮助?”……通过实地观察和聆听,王燕文对站台设置盲文站牌和语音装置、残疾人便利进入公交站、便捷获取信息等情况倍感欣慰。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江苏省统计数据计算,南京市现有残疾人60.31 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4%,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南京市江北新区太阳互助乐园理事长朱军林是一位残疾人,也是“一法一条例”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她结合自身经历说道:“从2005年乘坐公交车被拒载,到现在导盲犬可进入各类场所,无障碍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友好让我感到自己不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很温暖。”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目前南京已建成盲道约3千公里,坡道3万余处,为2400余户低收入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医院、车站、城市中心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和城市重点线路公交车建立了信息互动屏幕系统和字幕叫号系统,全市692辆无障碍公交车分布在92条公交线上……不少残疾人享受到出行的便捷和关照。

今年3月,《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各地大力抓贯彻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如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有效协调推进机制未全面形成,相关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推进和落实存有难度,盲道和无障碍环境通道被挤占、遭破坏、不合规等。有些地方公共服务中专门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服务内容稍显不足,新建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上无障碍设施标准偏低、设施不全,难以有效满足残疾人对公共服务的多样需求。

为追求更好服务,不少人大代表和相关同志积极建言——要从更高层面健全、完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各有关部门要全过程、多频次地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要及时做好与无障碍设施养护、占用等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畅通信息,切实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得安全。

纵观整个执法检查过程,不走过场,既抓住问题,又解决问题,既接地气,又讲实效,监督过程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有力彰显人大力量。

融合教育是否做到“零拒绝”?执法检查组呼应最关切

“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家旁边的学校读书呢?”这句话刺痛了不少智障儿童父母的心。

现实中,许多家庭不愿意将智障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不希望孩子被贴上“标签”,他们更期盼将孩子送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能与健全儿童一起学习成长。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是我国残疾人教育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那么,残疾人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的目标还有多远?面对这些为数不少的特殊家庭的新需求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执法检查组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切,深入了解情况,积极听取意见。

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士东说,截至去年底,全市3—18 周岁残疾儿童少年为4157 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148 人,普校就读2097 人,其他机构236 人,入学率达到84%,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很好保障。成绩的取得,源于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淮安市教育局联合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出台了《淮安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过四部门联合评估认定,已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乡镇(街道)建成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284个,实现了各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覆盖。

近年来,残疾学生类型发生变化,智障学生数量上升,特殊教育资源明显不均衡,如智障专业教师不够,智障师资不足,聘用人员经费不足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鼓励20 万人口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据这一要求,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翟其峰建议,相关县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资金保障,积极建出独立的培智学校,向着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迈进。

融合教育是目前和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当前残疾人教育已逐渐走向“融合”,实现随班就读“零拒绝”。以镇江为例,目前共建有特殊教育学校5 所、特殊教育指导中心8 个、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168 个,实现了融合教育资源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随班就读学生由2017年的312人增加到2022年的1322人。

随班就读是一项循序渐进而又不断创新探索的实践过程。镇江市教育局局长刘元良深知,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还需不懈地努力和坚守,“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凝聚共识,办好优质特殊教育,把教育的温度、温馨、温情和专业传递给每一个特殊儿童。”

教育文明的高度应该以什么来衡量?公平、有质量当属关键词。特殊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由机会公平走向质量公平。2015 年7 月,南京聋校增设“南京市随班就读资源中心”,构成了特殊教育学生、送教上门学生、普通随班就读学生的多元模式。在该校烙画室、雕漆画室、工艺装裱室,检查组成员看到学生们专注地做一件事,听教师详说教学情况、未来发展前景等,瞬间打消了心中顾虑和担忧,学生们自信大方地与周围人打招呼,更让检查组成员看到希望。这样一幅互动景象,也成为公平、适切、优质特殊教育的缩影。

就业创业帮扶是否落地到位?执法检查组聚焦高质量

“到2035 年,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平等包容的社会范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画出了清晰的蓝图,其中,包容、平等、共享等词直抵人心。

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是社会共同遵守的最大公约数。以法治方式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通过生产劳动让他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存之本。在南京市残疾人创客空间,爱汇坊、百纳艺术设计中心、奇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南京卿见消防有限公司等对残疾人创业就业起到了良好的孵化、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汇爱坊”助残服务平台先后在中山陵、总统府、新城大厦等开设5家公益实体店,安置残疾人就业十余人,带动三十余家残疾人机构、千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让残疾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最大目标。在江苏兴文集团内,执法检查组看到的是车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感受到的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许多职工尤其是残疾员工都在努力地为生活打拼。

集团董事长马宁就是一位残疾人创业人士,2014年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据他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各种高中档瓦楞纸板、纸箱、彩箱彩盒,拥有员工550 余人,其中残疾员工105 人。马宁说,“公司在招收新员工时,把残疾人就业纳入企业招工硬任务,划定指标,专人负责,保证残疾员工有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集团各分公司的百余名残疾员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和健全人一样的收入,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与江苏兴文集团残疾人就业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江苏还有不少残疾人群体生活状况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由于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残疾人在创业就业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还不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手工业制作受到冲击,适合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项目并不多……在执法检查中,大家发现做好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实和期望之间的“落差”应如何缩小?“把握重点,着力推动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落地落实,全力做好残疾人托底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等。”面对残疾人就业创业中的问题,镇江市残联理事长温小卫建议,要加大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保障制度,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残疾人康复是否及时精准?执法检查组抓住最根本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这一个个残疾类别让大家心有余悸,并深思解决之法。“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一法一条例”中如此明确。

为给残疾人提供可及公平、安全有效、超前精准的医疗康复服务,江苏各地建立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了残疾人康复医疗服务,深化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落实了残疾人医疗优先政策。

在句容市妇幼保健院残疾人儿童康复中心,一位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引起了检查组成员的注意。“小朋友几个月了?是什么原因过来康复的?”面对询问,孩子妈妈说,“孩子在六个月体检时发现坐立有问题,随即进行了康复治疗。由于发现比较早,现已进入强化阶段,整体康复还是比较顺利的。”

目前各具特色的康复治疗服务在镇江全面开花:句容市建立了“一键输入”全市精神病免费服药服务系统,扬中市推出康复网格化服务,丹徒区积极探索残健共融康复服务模式,润州区被列为全国残疾人预防综合试验区……镇江市副市长殷敏表示,镇江强化康复治疗,共建成2个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26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改造提升12家社区康复示范点,累计为14826人次困难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1750多名各类别残疾儿童接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精准救助,推动残疾人生活更有质量。

“康复一个残疾儿童,幸福一个家庭。”在小天使听力语训机构负责人张伟心中,孩子的进步、家长的满意,就是康复机构工作的初心。她举例说,中心有一个2015年出生的孩子,听力损失110dB,2019年植入人工耳蜗,开机后康复一年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现已进入一年级,孩子的一系列评估结果和正常同龄人发展水平同步。据介绍,从小天使康复中心毕业的孩子已有一百余人,根据后期跟踪随访,最早到康复中心训练的一批孩子均已参加工作,其中有康复后自己创业并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要关头前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通过康复训练让他们尽早融入社会。”王燕文说这话时满是关心。

一系列温暖的服务彰显了党委政府的决策决心,但人大驰而不息的“刚性”监督更是一剂强有力的助推剂。

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不是给政府“挑刺”“找茬”,它本质上是“法律巡视”,用于发现“一法一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各方面在实施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广泛听取基层对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建议,从而助推各级政府及部门解决问题、做好工作。因此,无论是看现场还是在座谈会上,大家都直言不讳、积极建言,助推康复训练再提升:“从省级层面统筹实施医疗和教育领域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人才培训考评机制,将残疾人儿童康复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分别纳入教育、卫生系统评聘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培训实践基地,推行跟班式学习培训模式,发挥技术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一言一语,彰显的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残疾人事业是底线事业、更是标杆事业。接下来,全省各方将进一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服务好残疾人,维护好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携手残疾人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残疾人康复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印发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我骄傲
老爷爷,我来帮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