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红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以血压持续高水平状态、蛋白尿等为主要特点的病变,血压高水平状态会对患者心血管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血压水平控制不佳时易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不良情况,病情严重者会继发心肌损害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1-2],影响母婴健康与妊娠结局。基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升高及其对母婴不良影响的背景,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均重视围产期护理模式的优化,但确诊至分娩这一阶段的干预相对欠缺,常规产前健康指导与管理无法确保孕妇获益,存在部分病例高血压控制不佳影响母婴结局的情况[3-4]。产前管理的难点在于管理对象的远距离与流动性,而在网络普及背景下,移动终端的普遍化有效解决了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导致的管理工作的局限[5]。我院近几年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构建网络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各类病例的持续跟踪管理中,本研究结合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资料,分析网络平台跟踪辅助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纳入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6]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者;单胎妊娠;于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并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并于我院产科分娩者;积极配合产前、围产期诊疗工作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病等;既往心血管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类型妊娠期并发症者;急产病例。
1.2.1 对照组 开展产前健康指导与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后做好本并发症发生原因、治疗方式、危害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度。嘱患者定期入院复诊,居家期间做好血压自我监测与记录,对饮食、活动等行为进行合理干预。入院待产后开展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1)产前护理:入院后加强病情与生命体征的监护,依据检查报告、产前资料等进行初步评估,与患者沟通,了解其诉求优化评估内容,并依据评估结果拟定一对一护理方案。产前做好饮食管理,调节母体营养状态,加强心理护理调节母体情绪状态。(2)产时护理:依据主治医师拟定的分娩方案开展护理,剖宫产者完善术中护理配合。阴道试产者加强产程进展与母婴情况的监护,第一产程借助分娩球辅助由产妇进行体位的选择与调整,利用分娩球的弹性与灵活性提升舒适度。进入第二产程后协助助产士开展截石位分娩直至胎儿娩出。第一与第二产程中加强个体化监护,出现异常情况立即中转剖宫产。(3)产后护理:产后完善新生儿喂养与脐部护理指导,做好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后的常规护理,并围绕妊娠期高血压开展血压监测、产后指导等护理。
1.2.2 研究组 开展网络平台跟踪辅助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其中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同对照组,网络平台跟踪护理包括:(1)网络平台构建:由信息技术人员构建网络平台,分设“产前产后管理”、“孕产妇个人”、“医护患沟通”等多个版块,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平台的应用方式,并向确诊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介绍,以便其熟练应用该平台。(2)网络平台应用:入组病例均在确诊后建立个人档案并新建个人账号,护理人员将诊疗信息上传至孕产妇个人账号中,便于多方的查阅。指导患者下载网络平台软件后登陆个人账号,护理人员在产前产后管理版块中上传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健康资讯,资讯内容涉及产前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妊娠期高血压健康知识、妊娠期高血压的自我健康管理等,并将重要资讯实时推送至医护患沟通版块,便于患者及时翻阅。(3)网络平台护理管理:护理人员通过医护患沟通版块与患者保持线上联系,由患者自行选择文字、语音或视频沟通,开展在线一对一沟通与指导,解答患者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健康行为的指导。结合自我监测的血压水平、症状体征等为患者拟定饮食与锻炼方案。在开展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将患者的问题、不足等进行收集与记录,在例会中讨论,集思广益进行相应护理内容的调整优化。
1.3.1 一般资料统计 就两组患者年龄、分娩史、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时的体质指数与收缩压水平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
1.3.2 血压水平评定 于确诊时、入院待产时、产后24h三个阶段就每位孕产妇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进行测定,均测定卧位右上肢肱动脉血压。
1.3.3 心血管不良事件统计 产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孕产妇确诊妊娠期高血压至产后6个月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冠心病等。
1.3.4 妊娠结局评估 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评估统计,包括中转剖宫产、人工助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等。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确诊时组间血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待产时、产后24h两个阶段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压水平对比(±s,mmHg)
注:与确诊时相比,*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0 30收缩压136.83±11.39 138.01±12.26 0.386 0.701舒张压105.72±9.31 106.02±9.48 0.124 0.902收缩压125.39±8.61*137.10±14.12 3.878<0.001舒张压97.38±5.23*104.29±10.65 3.190 0.002收缩压120.18±6.51*133.85±10.47 6.073<0.001舒张压94.19±4.86*101.28±8.73 3.887<0.001确诊时 入院待产时 产后24h
组间确诊妊娠期高血压至产后6个月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研究组患者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n(%)]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孕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在5%-10%左右[7],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而肥胖与高龄孕妇基数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精神压力增大等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近十年来我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呈现逐步升高趋势,已成为对孕产期女性健康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妊娠期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病变,本病的发生已被证实是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胎盘早剥、早产等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异常改变,增加心脏负荷[9],除却会增加妊娠期与围产期不良事件外,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继发远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因而对本病患者开展积极专业的干预对改善早期与远期预后极为重要。
本研究分析了网络平台跟踪辅助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入院待产时、产后24h两个阶段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围产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网络平台跟踪管理能够提升血压水平的控制效果,降低其对妊娠结局的负面影响。网络平台跟踪的最大特点是实时性,能够保持护患双方的实时线上联系,平台中多版块基本满足了各方面的管理需求,孕产妇个人版块中涵盖了个人健康信息,通过查询能够帮助护患多方了解实际病情。产前产后管理版块中有妊娠分娩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的健康咨询,为患者提供专业信息平台,及时获取科学有效的信息,避免认知与行为中的误区。医护患沟通版块是护患沟通的基本桥梁,护理人员在线提供一对一沟通咨询服务。依托网络平台的跟踪护理管理,能够不受场所的限制,持续性的在线管理能够产生一定的时间效应,规避传统护理服务中离院后不衔接、脱离院内诊疗环境后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等难题。同时网络平台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这是在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之外的人类最昂贵的、最高级的需求,也是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逐步重视的“最稀缺价值感”的服务之一。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应用与推广也将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质量与竞争力,从而更好的发扬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以人为本”的理念。网络平台跟踪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水平与妊娠结局,而其在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改善预后效果方面也一定有其特殊的价值,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确诊妊娠期高血压至产后6个月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纳入病例数量较小等因素相关,需要在未来临床工作中深入研究探索。
综上所述,网络平台跟踪辅助围产期一对一护理管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产前及产后的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应用价值较高。